拍摄也是视频制作的一种方法,即教师直接看着课件来讲课,有专门的拍摄人员来录制整个讲课过程,并进行后期的剪辑处理,制作出符合学科内容特点、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视频。
一、课程前期拍摄制作要求
(一)场景
尽量选用演播或录播教室场景。若选用真实教室时注意光线(日光或灯光)的统一和音频的混响,防止附近噪声和日光灯交流声响的干扰,尽量均匀用光。教学设备如实物投影仪、大屏幕等摆放位置要有利于拍摄。
(二)课堂拍摄
如果含课堂(室外探究)场景,建议多机位拍摄(两台或以上专业摄像机),摄像与编导尽量从认知规律和观众的角度进行拍摄切换,充分呈现拍摄主体,特别是关注学生知识递进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的执教风采。课后可补拍一些空镜或学生反应特写镜头,以便编辑串接困难时随时调用。
(三)录音
要求教师必须使用无线话筒,拾取学生声音尽可能多地使用外置话筒。另外,对现场录制后出现的声音不平衡现象,在后期制作中尽量调整。
(四)课件录制
将电脑信号分频后,通过VGA信号线直接送进切换台,供导演切换。也可以通过录屏软件直接录制,后期作为视频信号与摄像机信号进行切换。
(五)剪辑
使用远程录播教室的摄像系统直接录制的课堂教学录像需经过必要的后期剪辑处理。
二、课程后期制作要求
(一)课程的基本结构
课程的基本结构包括:课程名称、来源学校、学科、学习对象、课程简介、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导学)、教师(团队)介绍、教学模块内容、测评练习等。
其中教学模块内容的视频制作规范如下所示。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片头包括模块名称、学校、教师、学习目标,时间约10秒。
●片尾包括策划、教学设计、拍摄、剪辑人员等,可配背景音乐。
(二)课程录制的视频格式
课程录制的视频格式有标清与高清两种制作标准。其中,标清制作标准采用标清MPG2,幅面720*576,视频码流8 Mbit/秒,帧速率为25帧/秒;高清制作标准采用高清H264 MPEG-4、WMV或TS等视频格式,幅面1 920*1 080或1 280*720,视频码流为 10 Mbit/秒,帧速率为25帧/秒。
通常情况下,建议使用高清制作标准对课程进行视频录制。
三、课程上传的技术要求
课程章节内容必须采用视频格式转化工具将视频的格式转化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幅面要求达到720*576以上,码流为0.5-1 Mbps。
(本节由上海市电教馆许哲老师提供,特此致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