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张 梅
使用教材:西师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
内容:教科书第85~87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八第1,2,3,4题.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1)课题及位置:本课题位于西师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第一小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本节课教学的是例1、例2及相关的练习.
(2)教材的编排意图: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中,教科书安排了4个例题.例1主要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编排没有采用生活情境,而是直接从两个图形比大小引入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问题.这样设计有利于突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内在联系,从而有效地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教科书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是放在方格纸上看一看,发现两个图形一样大;二是用小女孩的对话来探讨同样大的原因是通过剪拼.教科书采用这种由果溯因的编排,引导学生经历转化动机的生成、具体操作过程、转化后的探讨三个过程,从而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例2通过计算方格图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强调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必要条件——要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教科书用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3)教材的前后联系:从知识逻辑顺序看,在整个“空间与图形”领域,在学生已经认知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同时三角形、梯形又是通过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探讨面积计算公式的.可见,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讨是整个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数学思想方面来看,探讨过程从数方格激发学生转化动机到学生亲历转化过程,最后引导学生转化后的探讨,一共经历三个过程,既承接了数方格的直观观察方法,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图形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图形转化的思想,对以后三角形、梯形、圆形面积的推导都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过程,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平面图形的面积.
(3)通过亲历数方格、转化等方法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主动应用原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向思维意识.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转化的策略,理解、描述转化过程.
(3)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萌发剪拼的转化思想.
4.练习安排
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八第1,2,3,4题.
二、学情分析
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五年级学生善于思考,乐于交流,有较好的数学学习能力.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面积的意义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了解了数格子和剪拼法探求图形面积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进行图形间的转化,了解各部分间的关系还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本课从质疑之中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展开教学探讨,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中引导学生调动原有认知动手操作探讨面积公式;在解答问题时,教师示范演绎补充,加深了学生对公式推导的理解.
(2)学习方法:以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演绎示范为主.观察和发现数学信息,并探究猜想的准确性;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图形转化的过程,并通过演绎示范、描述加深对推导过程的理解.
(3)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一套,学生准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图片、剪刀、方格纸等学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4分钟)
2.探究新知(18~20分钟)
(1)教学例1,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教学例2,强调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条件.
3.巩固练习(10分钟)
4.全课小结(3~5分钟)
5.作业
五、板书设计
(自贡市大安区团结小学 张 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