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师范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英语课程改革要求师范生具有初步的教学科研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杨 静

(成都师范学院)

摘 要:通过分析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小学英语教师职业能力训练的实践经验出发,构建“三个一体化”的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专科)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三年从整体上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实训与测评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内与课外结合,训练师范生的职业技能,使高师院校小学英语教育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教师职业技能,胜任以后的小学英语教学工作。

关键字:小学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

小学英语教师肩负孩子英语学习启蒙者的重任,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系统全面的英语技能和扎实的教师职业技能。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培养高校英语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师范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缺乏具体而清晰的培训目标;第二,英语专业课和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重英语专业课,忽视与教育相关的其他技能课;第三,重理论轻实践,课内以教师讲授为主,师范生课外缺乏实训指导,导致师范生在工作岗位上仍需重新学习职业技能;第四,考核方式单一,以期末考试为主,评价方式单一。

国家教委师范司于1994年印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规定,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业的学生毕业前都必须完成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形成教育和教学能力。因此,高等师范院校有必要构建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对小学英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和内容的设置

根据教育部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本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管理办法》及《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评估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实际,笔者把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专科)教师职业技能构成概括为基础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教研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

三、“三个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等师范院校需要总结各自已经开展的各项技能训练,将现有的各种教育教学训练活动统筹安排,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形成配套机制,重新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通过优化协调的方式,提高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效率,使各项训练活动都能发挥出最大、最佳的功能。因此,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专科)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分阶段、分步骤地安排和实施。本文按照上述的能力项目和内容构建“三个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一体”是指高等师范英语教育专业(专科)三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专多能”职业技能的训练内容和三年延续不断的培养思路,具体如下:

(一)三年一体化

第一年是基础能力培养阶段。重点进行项目——“教师基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主要包括书写技能、语言运用和教学辅助技能的培养。根据本校英语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书写技能的训练依托“三字一画”课程,持续第一、第二学期。其中,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是考核教师的基本内容,而英汉板书的设计也是必须训练的技能,这项技能的考核也是本校师范生职业能力测试必须达标的内容。

口语表达能力包括中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教学口语技能。此项技能的训练依托“教师语言技能”课程来展开理论学习,此课程由普通话和教育教学口语技能两部分组成。另外,标准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由“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语音”课程来完成。其中,口语和听力课程持续四学期,英语语音由第一学期学习完成。

读写能力的训练主要依托所开设的“大学语文”“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专业必修课。其中,“综合英语”的学习贯穿五个学期,“英语阅读”和“英语写作”安排在第一、二学期。“英语节奏训练”“中西文化概论”“英美文学鉴赏”“英语国家概况”“英汉互译”安排在第三、四学期的选修课模块中。

教学辅助技能的训练主要贯穿第一、二学期,实现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灵活运用微信、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训练目标。

第二年是实训阶段。重点开展艺体技能和教学能力的训练。小学阶段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要求教师成长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因此,艺体技能的训练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范生来说尤其重要。艺体技能的训练包括音乐、舞蹈表演、美术、体育技能的训练。音乐舞蹈表演技能主要训练儿童英汉歌曲演唱、儿童歌舞编演、角色扮演、肢体语言技能、体态语韵律诗表演等技能。美术技能主要训练教具和手工制作、简笔画、画报及板报制作等技能。体育技能主要训练TPR及游戏操作技能,儿童体操、队列口令和儿童活动或比赛技能。其主要依托所开设的“美术基础”“音乐基础”“运动组织技能”“儿童剧创编与排练”“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儿童舞蹈创编与排练”“英语环境创设与教玩具制作”“儿童文学与欣赏”“游戏理论与实践”“儿童观察与记录”等选修课程的拓展训练。

教学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技能训练项目的核心。其中,教学方案设计、课件设计和教学实施技能的培训主要依托于“学科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必修课程及“小学英语教学法”选修课程的训练。这些课程安排在第三、四学期进行。“学科教学法”由学科教学法、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工作技能三部分组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则指导师范生进行备课、课程资源与教学媒体选用、教学设计方案编写等技能的训练。

第三年是实战阶段。这一阶段是检验前两年职业技能训练的成果阶段,师范生通过第二课堂、见习、顶岗实习、置换等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教育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育能力包括德育教育、班级管理、社会教育资源整合。英语课程改革要求师范生具有初步的教学科研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教研与创新能力包括三个阶段的训练:基础研究能力、总结提高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其主要依托所开设的“小学英语教学法”“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来进行文献检索、选题、论证、调查研究、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等技能的训练。

(二)实训体系与测评体系一体化

从目前普通话的训练要比三笔字的训练效果好的情况看,主要原因还在于师范生必须通过全国普通话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因此,实训体系必修与测评体系实现一体化,以测促训,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自主意识,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使师范生更加热情地投入训练。成都师范学院从2012年开始规定所有师范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基础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教研与创新能力四大教师职业能力的测评,并获得合格证书方可参加教育实习。测评基础能力统一安排在大一进行,教学能力集中在大二进行,教育能力和教研与创新能力安排在大三完成。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技能大赛,师范生的技能得以大幅度提升。2012级的“三字一画”测评总体情况良好,合格率高。粉笔字合格率为96.1%,钢笔字合格率为93.5%,简笔画合格率为97.2%。总之,这种实训与测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有利于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刻苦练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毅力,以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

(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内课外一体化

为了避免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强调讲授轻实践的问题,外语专业在职业能力测评中开展模拟课堂来测评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模拟课堂包括五个步骤:说课;小组合作形成教学简案;由学生20分钟模拟教学现场;教师评价、学生讨论反思;修订教案。其中,学生的优秀教案和课件可以进行汇编,学生的模拟课堂可以制作视频以供评价、评估,并及时反馈。

课内外一体化指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培养教师职业角色。课程内学的内容是课外实践的基础;课外实践的反馈信息促使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针对英语语言能力的实践,外语专业师范生可以利用外语系语音实验室和数字化自主语言学习中心的平台,每周不定期或定期进行自主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实践训练。教学见习安排在第三学期到定点中小学校观摩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做好观摩记录,撰写观摩心得。针对教师技能的实训,外语专业学生于第四学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时间共三周。学生利用学校教师教学实验基地进行微格教室教学模拟训练并由教师进行现场点评。而专业教学实习于第五学期进行,时间共十周。到中、小学联系和落实指导教师,与指导教师见面,听从其安排并开始实习。学生走进课堂,观摩课堂教学实践,做详细记录。向指导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学习怎样备课、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组织学习、怎样辅导学生、怎样批改作业。根据教学进度,设计教案,准备上课。实施教学实践,了解学生反馈情况,并与指导教师交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改进教学。学习当班主任。最后,于第五学期,结合学生自身就业方向,到意向性就业单位进行分散定向的毕业实习。

四、已开展测试项目及计分办法

目前,成都师范学院已经开展了教师职业基础能力的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等科目的测试,并对教学能力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等实施测试。已测项目中基础能力各单项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三笔字折合总分100分,其比例为:粉笔字40%、钢笔字40%、毛笔字20%,三笔字合格成绩为60分,并且各单项成绩不得低于该项分值的50%;教师语言运用和信息技术暂未进行测试,教师语言运用成绩目前参照普通话过级情况,信息技术成绩则参照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

教学能力中教学设计又包含教学方案和课件设计,教学实施包括课堂教学和说课。教学评价和课程资源开发暂未开设对师范生的测试。教学能力总分为100分,其中教学设计40%、课堂教学40%、说课20%,合格成绩为60分,并且各单项成绩不得低于该项分值的50%。近两年来,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技能大赛,师范生的技能得以大幅度提升。

五、总结

总之,通过构建“三个一体化”的英语教育专业(专科)师范生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做到统筹安排资源,合理配置各项师范技能训练师资与设备,从而提高训练效率。同时,这个模式使师范技能训练贯穿于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使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逐渐达到小学英语教师职业要求。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办学实际,所以教学改革的方式和方法各有不同。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实践培养模式的有效转变,培养与小学英语教学实际相适应的师范生,是高等师范院校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表1 教师职业技能能力项目和内容

续表1

表2 学生说课记录表

指导教师:

表3 学生试讲听课记录表

续表3

参考文献

[1]张彩云.高师院校历史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15(1):70-72.

[2]马宇艳.高校英语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探讨[J].观察与思考,2015(7):63-65.

[3]李星梅,陈婉转,利炳变.课程内外一体化训练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的探索[J].文教资料,2015(19):190-192.

[4]田晨旭.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体系建构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155-157.

[5]郭友,杨善禄,白蓝.教师教学技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6]王俊.实施模拟现场实践,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以小学教育专业当代教学改革课程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5(12):26.

[7]谢晶晶.小学英语教师职前培训的知识结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154-155.

[8]李静,谢辉,王秀兰.校外导师指导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1-83.

[9]简文艳.师范全科生大学英语课堂的新思考—基于小学英语新课标的视角[J].才智,2016(1):95-97.

[10]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注释】

[1]基金项目:本文为成都师范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课题的系列成果,课题编号:2015JG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