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三角推进教育协同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长三角推进教育协同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三角在教育联动发展起步阶段,教育合作以民间力量和对话沟通为主,政府推进力度较小,呈现的是依靠市场机制、不同组织之间利益驱动合作的松散模式。此后,长三角抓住了国家编制实施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支持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两次历史机遇,将长三角教育协作上升为国家政策。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并签订了多项协议,使长三角教育联动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1.不同阶段教育协同发展管理模式创新

长三角在教育联动发展起步阶段,教育合作以民间力量和对话沟通为主,政府推进力度较小,呈现的是依靠市场机制、不同组织之间利益驱动合作的松散模式。此后,长三角抓住了国家编制实施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支持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两次历史机遇,将长三角教育协作上升为国家政策。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并签订了多项协议,使长三角教育联动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以政府主导、搭建共建共享平台的集中模式作用明显。此外,以政府引导、不同组织之间签约协作的契约模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起步阶段,应抓住国家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历史机遇,争取将教育协同发展纳入国家政策规划,形成多种模式协同推进,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市场各自的优势。

2.基础教育建立试验区,促进协同发展

长三角经验主要包括: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开发长三角优质教学资源库;共同探索建立素质教育试验区,深化招生考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改革;相互开放并共同建设长三角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基地,开展中小学对口校际交流;推进区域性师资队伍建设合作,鼓励区域内师资培训机构的合作与资源优化,加大互派教师交换任教、互派干部交流挂职的力度,探索和形成长三角师资合作培养、共同提高的新机制,并建立相对统一的区域性教师任职标准与专职进修要求。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三省一市师范院校,缔结了《长三角教师教育联盟合作框架协议书》,成立长三角教师教育联盟,着力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开放互惠,分工合作,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教师教育模式创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高水平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站在国内前沿。京津冀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优质资源共享,而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必要条件。建议建立“京津冀教师教育联盟”,加强三地在教师教育培养、培训及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推进基础教育优秀师资的共享。

3.职业教育加强资源共享,支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促进长三角职教资源共享,包括信息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职业院校异地办学的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开展长三角中职校长和专业负责人交流挂职活动,支持长三角开展中职、高职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应用型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联合三省市优质学校,组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等,共同推动长三角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4.高等教育建立名校联盟,加强国际合作

按照建立国际大都市圈的要求,通过强强联合,探索建立长三角名校联盟机制,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探索建立长三角高水平大学、应用技术型高校、师范院校的发展联盟。共建共享三地高等教育专家资源库、共建三地高校教师队伍、共享三地高校教学资源。同时,深化长三角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合作,建立不同层次高校学生交流项目。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致力于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合作品牌。如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创办了上海纽约大学,并将其定位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等中外合作大学的鲶鱼效应和倒逼改革的作用逐步显现。长三角还让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去”,打造国际教育品牌,如江苏分别在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地方建立了苏澳中心、苏曼中心和苏安中心等江苏省教师海外培训基地等。京津冀在协调三地高等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应放眼全球,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大学为龙头,密切开展与国外一流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如通过中外联合办学的方式提升重点院校的国际水平,进而带动区域内高等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也可以打造本区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提升京津冀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