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们从可爱的小螃蟹那里获得灵感,自编出一套螃蟹仿生操的时候;
当孩子们骄傲地向你介绍他热爱的家乡——平沙镇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并为你呈上一盘本地特色水果拼盘的时候;
当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的孩子们滔滔不绝地向你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时候;
当孩子们在课程中学会尊重、理解,沟通、合作,从而获得自信和成就感的时候;
当看到孩子们从单一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的时候……
我们感到无比欣慰!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特色课程就给孩子们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一、背景缘由
高栏港经济区(以下简称“港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西部,总面积380平方千米,拥有17万人口,有25所中小学校(教师1032人,在校学生15 240人),是西江及南中国海走向世界的门户,拥有珠江三角洲最大吨位的码头泊位,是广东海洋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港口,是南中国海的明珠。2012年3月高栏港经济区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珠江口西岸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大开发、大建设、大投入,高栏港的发展优势日趋明显,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龙头。然而,在港区经济高位发展的背后,更需要教育的支撑,港区教育现状亟待改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2014年3月,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为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明确指出要“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当前,我国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在课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深化课改,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本途径。
在此背景下,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切点,打造满足港区学生全面而健康发展的教育呢?我们在学校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素养提升等方面推出许多有效举措。根据《“珠海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年)》,我们制订了港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制订了多项措施。其中,在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材、课堂和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力与才干,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丰富体验,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从课程改革研讨、相关培训,到各种基地学校的创建、培育;从需求调研、交流学习,到反馈分享、成效评估……我们开始酝酿并不断探索。
2015年,港区组成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和骨干教师“特色学校建设研修班”,考察了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江苏锡山高级中学、苏州中学、无锡洛社初级中学等学校。这些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机制、文化构建,以及课程改革经验和信息化教育给研修班成员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每所学校挖掘文化底蕴、打造教育实力,关注自我特色、整合课程体系为学生搭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平台,促进学校发展的成功经验让研修班成员深受启发。
此次考察回来后,校长们坐不住了,教师们坐不住了,他们开始思考: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学校的现状是什么?困惑是什么?需要什么?从哪里入手?我们做得到吗……港区工作局领导关注到了学校强烈的渴望,及时组织专家考察现状,调研需求,诊断论证,初步明确了“区域推动特色学校创建,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平台”的思路,厘定了港区特色学校创建的整体规划,以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为目标,以特色课程为支撑,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实现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从而带动区域教育的发展。
二、价值追求
我们深刻意识到,特色课程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创建过程中,要立足于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的提高;在积淀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本校的特色和根基;应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和生命体验的环境。因此,港区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彰显特色学校的科学和人文的传承及发展性,体现改革和创新的独特性与多元性,体现文化和个性的协调和稳定性。我们明确了特色课程建设的意义:
1.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是学生生命成长和知识能力构建的地方,学校须立足于学生的多元个性化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立足于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和广阔的精神生活,让特色课程成为学生成长的载体,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是教师及管理者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在特色学校培育和创建特色课程过程中,校长、教师和学生是主要力量,在共同创建、实施和优化特色课程过程中不断提高课程开发、规划、实施和评价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自身、团队和学校管理者的共同发展。
3.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客观需要
学校通过特色培育和特色课程的建设,将课程育人价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等有机融合,实现学校核心领域的内涵发展。
4.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港区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创建,深入推进特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创造性地落实课改的系列要求,把握课程计划的要求和课程校本化实施之间的关系,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三、建设目标
通过区域推动特色学校建设,以特色课程建设作为培养学生素养的途径,深化港区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实现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从而带动区域教育的发展。
四、实施路径
以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为载体,以满足师生多元化和个性化成长的需要为目标,以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为背景,以“政策保障驱动,专家跟踪指导,区域分步实施,学校创建培育,课题研究提炼”的思路规划了实施路径:
1.学校特色的确定
通过调研、访谈、专题研讨等方式,根据学校历史地理等资源状况、校园文化、校风学风等共性特征,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办学目标确定本校特色。
2.学校特色的共识
统一校长的价值观与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师生成长目标、管理团队与教师共同期望、教师与学生的成长需求,融合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通过全校师生共同讨论,认同学校特色,形成共同愿景。
3.特色课程方案的开发
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学校特色和培养目标,通过一定专题培训和训练,在专家的指导下按照课程开发的基本技术和路径,由教师开发学校特色课程方案。学校课程方案包括课程背景分析、理念和目标、设置、结构、实施、评价、管理等相关要求;同时,学校将课程方案纳入年度课程计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彰显学校文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4.特色课程的实施
特色课程以课程统整的方式,根据特色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地域性的特点,结合国家课程标准进行嵌入式的实施。在推进落实过程中,要求教师透彻理解课程方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兴趣、感悟、体验、时间、分享等;关注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中的创造性作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有效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5.特色课程的评估
学校制订综合性的课程评价方案,科学、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特色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形态,课程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他们都能参与到特色课程的评价过程中;特色课程的评价内容包括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状况、特色课程本身等方面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采取过程性评价,如描述性评价、故事性评价、个案评价等,在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对特色课程的评价可利用信息化平台的优势进行及时的过程性记录和过程性评价的方法。要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学校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外活动安排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学校精品课程的推出
经过筛选提炼,培育出本校精品课程资源。学校要提供校内特色课程共享的机制和平台,推出学校精品课程,同时还要不断引进特色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经历,也为学生参与特色课程的经历、经验和成果分享提供平台。
7.区域课程资源的统整
通过评选,评出港区优秀课程资源,让特色学校创建中形成的优秀课程资源成为港区的课程资源库,促进区域间学校课程的共建共享,让全区学生分享丰富多彩的课程建设成果,也由此带动港区学校共同发展。
8.区域特色经验的提炼
结合高栏港经济区“区域特色学校创建”的主题,组建成立课题研究组,确立研究目标和方向,以课题带动“区域特色学校创建”的构建、实施、管理评价等,收集整理和分析特色学校的课程体系创建实验的案例,进一步总结和提炼区域化课程建设的政策,为学校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创建特色实验学校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港区特色学校创建模式,提炼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做法,培育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全面推进港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9.特色课程领导机制的建立
成立以高栏港社会工作局主管教育的领导、专家组团队、学校校长为核心成员的“高栏港经济区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制订“区域特色学校创建”发展规划,通过行政支持、专家跟踪、课程建设等方式为教师提供课程与教学、评价和改进等方面的指导。“高栏港经济区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黄书凌
副组长:刘才菊
专家组:李宏亮、刘文军、陈月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人:陈月娇
领导小组成员:
第一批成员名单:谭均明、孙新、黄涛、廖秋玲、钱敏霞
第二批成员名单:港区初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
办公室下设宣传组和学校联络组,成员名单如下:
宣传组:龙方、杨晓璇、余秋欢、卢曼霞、刘远平、梁建光
学校联络组:宗敏、赵杰强、周乃恩、吴苑红、谢宗茂
学校成立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指定一位中层以上的干部为学校的项目联络员。各所学校把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做好分工,将特色学校建设的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并在制度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保证,确保特色学校建设项目长期有序地开展。
10.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特色课程进度情况,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创建特色学校,学校也要为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建立特色课程月报制度,学校要及时上报本校特色课程实施的进度、成效等情况;加强专家视导,委派专家组定期到学校指导、督查特色课程建设情况;建立激励机制,将校长领导特色课程建设列为校长业绩考核的指标之一,将教师参与创建并承担特色课程作为绩效考核、聘任、评先、评优等的优先条件。
11.特色课程的考核验收
将特色课程建设纳入特色学校考核的主要内容,“高栏港经济区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申报学校进行指导、培育和审核,特色课程等指标审核合格的学校即授予“高栏港经济区特色学校”的称号;组织专家研制《高栏港经济区特色学校建设评估标准》,依据评估标准每两年对特色学校包括特色课程等各项指标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学校保留称号并继续提供经费支持,验收不合格的学校将责令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学校将取消“高栏港经济区特色学校”的称号,并停止经费支持。
五、实施策略
1.做好顶层设计
2016年2月,在港区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港区工作局颁布了《关于印发推进高栏港经济区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学校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了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以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为背景,以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为载体,满足师生多元化和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意见》明确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区域规划路径:以“政策保障驱动,专家跟踪指导,区域分步实施,学校创建培育,课题研究提炼”为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从而深化港区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实现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从而带动区域发展。
经过自主申报和审核,平沙一中等5所学校被批准为港区首批特色学校(项目)创建示范学校。
2.借力专家
校长和教师们对特色学校的内涵还缺乏理解,对特色课程建设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也不够清晰,对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特色课程的开发技术、实施和评价等,也都觉陌生,大家急需专业力量的指导。南京市教科所课程专家李宏亮博士和珠海市教研中心的刘文军老师受邀与高栏港经济区社会工作局的陈月娇老师组成专家组,对特色学校建设进行指导,按照“确立学校特色—梳理办学理念—建立共同愿景—创建特色课程体系—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鉴”的流程开展工作。
3.梳理认同文化特色
以尊重校长的办学思想为前提,挖掘本校的历史地理人文特征,厘清办学理念,共同梳理、确定了几所示范学校的文化特色——平沙一中的“竞雅文化”,南水中学的“幸福港文化”,平沙中心小学的“孖雁文化”,金洲小学的“海洋文化”,连湾小学的“萌文化”。几所学校的文化创建各具特色,个性鲜明。同时,通过管理层和广大教师共同研讨,解读学校历史和现状,阐述教师对学校发展的期望等方式,使教师认同学校的文化特色,并让每个教师形成共同愿景的工作也顺利开展。
4.以特色课程体系为支撑
在区域推进港区特色学校建设的背景和目标下,学校以特色课程体系做支撑,涉及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创新等诸多方面。就特色课程建设而言,我们强化特色课程的创建、论证、实施、管理、评价等工作,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体系,将特色课程体系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特色课程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使特色课程有条不紊地开展。学校以特色建设为导向,通过课程建设培养观念新,素质高,有个性,创新能力强的新型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提升学校课程建设能力。
在区域推进过程中,从课程是什么到如何开发课程;从课程背景的分析到课程目标的厘定;从课程内容的开发到实施过程的要求;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到师生成果的呈现;从一个个课程方案的基本结构到学校整体的课程体系构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专家组和示范学校每个教师的心血,至今,5所示范学校均初步构建了代表特色学校文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平沙一中的“竞雅”特色课程体系(共30门课程),南水中学的“幸福港”特色课程体系(共27门课程),平沙中心小学的“孖雁”特色课程体系(共21门课程),金洲小学的“海洋文化”课程体系(共45门课程),连湾小学的“萌文化”课程体系(共11门课程)。在此过程中,李兆南纪念小学也加入到特色课程构建的队伍中来,构建了“蚝源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共32门课程)。
5.建立申报、评审和考核、激励机制
特色课程等指标通过审核的学校,授予“高栏港经济区特色学校”称号,港区给予经费资助以推动特色课程的建设等工作;特色学校每两年复评验收一次,对验收合格的学校,港区工作局将给予表彰并继续提供经费支持;对验收不合格的学校,将取消“特色学校”称号和停止经费支持。同时特色学校建设将纳入校长、教师考核晋升体系。
6.以鼓励和尊重强化过程管理
对课程的组织管理、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充分挖掘师生优势,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更好地推进港区中小学(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工作,港区工作局定期组织“特色课程案例”和“特色课程录像课”的评选活动,使广大教师在实践和参赛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理念和方法。为鼓励示范学校展示前期实践探索的成果,为区域广大学校提供观摩、学习、借鉴的机会,港区工作局还举办了“高栏港经济区区域推动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现场展示会,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
7.分步实施总体推进
区域特色课程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研究和实践课题,伴随着区域特色学校建设分步推进的方式,第一期先打造5所示范性学校(其中4所特色学校,1所特色项目学校),探索出一条适合港区特色学校建设和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策略和路径,第二期以示范学校的先进模式和经验带动港区所有学校走向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发展的道路。
六、初步成果
一年多来,5所示范学校先行先试,为区域特色课程建设设立了样本;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创建了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在凝练办学目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在课程的组织管理和实施评价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等过程中获得提高。
(1)研制高栏港经济区特色学校特色课程区域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推进高栏港经济区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学校建设的意见》;
(2)创建了一批学生喜欢的特色课程,促进师生在特色课程建设与共享中发展个性与特长;
(3)特色学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程建设模式;
(4)初步组建区域特色课程资源库;
(5)构建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特色课程共建共享机制,为学校培育和共享特色课程提供保障;
(6)以推进港区特色课程建设促进港区教育质量提升。
七、感谢
感谢港区领导的关怀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区域特色课程建设给予了政策、资金和实施的保障。
感谢港区敢想敢干的校长们。为了改变教育现状,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帮助每个教师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为了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他们带头进行实验,开展了以特色课程建设等为抓手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感谢港区热情洋溢的教师们和积极参与的家长们。教师们体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对学校办学思想理解认同的基础上,在接受专家的指导和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发挥出智慧和创造力,从课程的开发、实施,到组织管理和课程评价,始终为构建学生的幸福人生作考虑。在这场行动研究中,他们是开发者、实践者,也是受益者,他们丰富着自己的人生经历,获得了高质量的专业成长,为自己的教育人生留下了美丽的痕迹。
专家们的一路跟踪和指导,帮助我们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从宏观到微观,从现在到将来;从理念到实践,从理论到方法等,给予了我们专业的指导,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此,特别向各位专家表示感谢!
学校特色的认定,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为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成长提供了生命的沃土;特色课程的实施,唤起了教师内在的热情,让教师的智慧和生命价值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丰富多彩的课程,挖掘了孩子们的潜能,为他们构建自我提供了环境、素材和方式,他们的生命在这关爱、尊重、朴实、智慧的沃土中怒放,通过特色课程,他们释放个性,彰显才能,多年以后,或许他们会忘掉在学校里学到的具体知识,但特色课程所赋予的那种自然渐进、幸福愉悦的个性化体验,定会使他们终生难忘;他们在课程体验中构建的符合时代需求的思维方式、能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将伴随他们度过幸福的一生。
在区域推进特色课程这个实践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像蹒跚学步的婴儿才刚刚起步,所做不见得完善和成熟,这些仅是我们对如何更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思考和价值追求,也是对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途径的一点探索。希望我们的思考和实践能为同类学校或其他区域提供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