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特色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以南水富饶的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为底色,以“求知、创新、博爱、感恩”的校训为主线,以李锦记“思利及人”的企业精神为精髓,开发了具有南水乡土特色的“蚝源文化”特色课程。
珠海市李兆南纪念小学位于南水(浪白),享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南水作为广东的四大渔港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水域孕育着南水蚝的生长。南水蚝肉质肥美,口感爽脆,品质极佳,与南水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地百姓对蚝情有独钟,它不但是南水的品牌食材,而且其寓意吉祥,在百姓的生活中沉淀了丰厚的人文文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李锦记蚝油就起源于此地。80年代中期,“李锦记”的第三代传人李文达先生,不忘先祖的创业和家乡的建设,多次回南水拜祭祖先,并于1989年注资创办纪念其先祖的学校——李兆南纪念学校(现更名为李兆南纪念小学)。作为一家起源于南水的百年企业,其“思利及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及精神文化,为我校开发特色课程提供了有利的素材。
我校的“蚝源文化”特色课程,正是源自南水富饶的自然资源和丰厚的人文资源,源自蚝顽强的生命力、乐观的品质,源自蚝与人类共存发展的感恩之心,源自李锦记“思利及人”造福社会的企业精神。通过“蚝源文化”特色课程的开发,以“思利及人”之源泉,浸润莘莘学子成长之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勤于求知、勇于创新、乐于博爱、善于感恩的纪小学子。
二、课程的目标
根据“蚝源文化”特色课程的背景,我校整合社区、学校、家庭及李锦记企业等多方优势资源,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因势利导,探求新知,大胆创新,从蚝的自然生命历程中挖掘其所承载的生命意义和人文文化,开发我校的特色课程。该课程具体包括三大模块:一是以“探知蚝源”为核心的求知课程,二是以“蚝乡创意”为核心的创新体验课程,三是以“蚝泉润心”为核心的博爱、感恩课程。在“蚝源文化”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全面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
(1)培养勤于求知,勇于创新,乐于博爱,善于感恩的学子,在生活中像蚝一样顽强向上、滋养他人,勤奋、拼搏、创新,懂得思利及人、感恩社会、造福社会。
(2)建设有探究意识、创新意识、感恩社会、团结合作的师资队伍。教师在特色课程中不断创新,打破传统学科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在探索中获得专业成长。
(3)拟建和完善符合学生学情、认知特点的特色课程,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品质,丰富学校文化建设,形成独具魅力的学校文化。
三、课程内容
本特色课程根据本校“蚝源文化”内涵以及校训“求知、创新、博爱、感恩”为蓝本,分为“探知蚝源(求知)”“蚝乡创意(创新)”“蚝泉润心(博爱、感恩)”三个模块,具体课程目标及课程框架如下:
李兆南纪念小学“蚝源文化”特色课程
(续表)
四、课程的实施
1.明确思路,拟订建设方案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蚝源文化”特色课程建设,学校成立特色课程领导小组,以古洁玉校长为组长,以学校的年轻骨干教师为主力,共同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务处定期组织开展活动,有序进行课程建设。
(1)确定和提炼“蚝源文化”特色课程的主题,拟订以“承‘思利及人’之源,润学子成长之路”为主题的特色课程,创建课程体系。
(2)挖掘“蚝源文化”的文化内涵。
(3)实施进程:
第一步,认识和了解“蚝源”的本质,理顺“蚝源”从自然功能到人文功能的逻辑关系,做到“物知其源,物知其品”;
第二步,整合资源,拟订“蚝源文化”课程的框架内容,编写课程教材;
第三步,课程的活动化。根据学校“蚝源文化”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把“蚝源”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具体的活动方式,如故事、舞蹈、蚝操、蚝舞、蚝歌、蚝家乐、蚝绘等方式,把当地百姓养蚝、采蚝、用蚝这种在太阳下、在寒风中、在海浪里劳动生活的场景,融入课堂,变成孩子们的快乐分享与体验。
2.分而治之,扎实推进
特色课程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需要长期的积淀。应选准目标,按目标制订可行的实施方案,分而治之,化难为易,一步一个脚印,并按方案扎实推进,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日积月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补充完善,方显成效。
3.促进课堂有效实施
课堂是特色之根,是特色之本。构建有效的课堂模式,有利于特色课程进一步开展,提升学校办学行为、办学特色,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蚝源文化”特色课程教材的开发和编写,紧扣课程的理念和拟订的目标,挖掘“蚝源”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通过丰富多彩和真实而又可以触摸的课堂体验、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使孩子们的童年学习生活留下难忘的记忆。
4.课程进课表
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表,安排在单周星期五第六节的校本课程里,保障特色课程实施的时间。每学年进行全校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次。
5.学校运行机制的支撑
学校特色课程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学校有效的运行机制的支撑。因此,学校对参与特色课程的教师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支持与鼓励。
(1)学校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在评价考核中,将特色课程建设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对在特色课程建设中积极进取的教师进行大力的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对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五、课程的评价
我校“蚝源文化”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围绕课程设置的理念和目标进行课程评价。评价的重点是师生在课程中的真实体验和收获。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制订个性化的评价表格,分别从学生、教师、家长、阶段性四方面对课程实施的情况进行反馈、评价。课程小组尊重各方的真实评价,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反思、修正,以便更清晰、更准确地掌握课程实施的信息和效果,完善课程实施的方案。如:
表1 学生对“蚝源文化”《蚝香飘逸》特色校本课程活动评价表
表2 “蚝源文化”特色课程实施过程性评价表
(续表)
六、我校实施特色课程的反思
1.课程实施的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探索与实践,“蚝源文化”特色课程给师生、学校带来的收获是沉甸甸的。
(1)在学生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精神焕发,课后追问,盼望下节课的到来。从课后的反馈评价表上也可看出特色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2)在教师方面,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开发特色课程的热情与积极性,拓宽了教师在生活方面的视野,增加了教师对当地乡土文化的了解,增进了教师服务当地学子的归属感。(有位老师曾这样说过:“我以为南水是文化的沙漠,参加‘蚝源文化’的活动后,我才知道南水原来是那么富有人文文化底蕴的地方,我更喜欢和眷恋在南水工作。”)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所以,教师更加乐于教学,勇于探索。
(3)特色课程备受社区和家长的关注与支持,镇文化站的领导主动为我们提供文献资料,有条件的家长为我们的课程提供活动的材料,李锦记公司鼎力支持,共同推进特色课程的进行。
2.我校特色课程的初步成果
教师们的智慧和团结奋进的合作与奉献精神使我校“蚝源文化”特色课程的实施取得可喜的成绩,令我校师生倍感振奋和鼓舞。我校4个特色课程案例参加港区的“区域特色课程优秀案例评比”得到了专家教授的好评,其中,林清养、麦秀颜、胡玉珊教师合作的课程案例获得一等奖,张秀珍、王晓珍两位教师获得二等奖,卓素娟教师获得三等奖。更可喜的是我校何周鸿教师根据“蚝源文化”主题创作的原生态舞蹈节目《南水谣》,获珠海市第28届少儿花会金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有赖于全校师生的同心同力,这本身就是“蚝源文化”的一种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硬件上,我校“蚝源文化”课程符合南水的区域优势和学校的发展史,所延伸的文化内涵、育人理念贴近时代脉搏,精神层次富有家国情怀的志向和时代感,课程目标以生为本,关注师生的成长;课程内容特色鲜明,极富个性,能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呈现了我校的个性特色,课程深受师生的喜爱;二是软件上,我校教师团结向上,乐于奉献,更体现“蚝源文化”“思利及人”的精髓,如果没有教师们的努力,就没有孩子们课堂的精彩。
“蚝源文化”特色课程的开设,充实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内容。目前,我校特色课程校本试用教材已完成编写和装订工作,为今后课程的具体实施在教材上提供了保障。
3.课程实施中的反思
(1)学校场地有局限性
我校活动场所不多,没有专门场地供课程实施使用,如何利用有限的场地,保障特色课程的顺利进行,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2)课程活动如何突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
要加强特色课程教学的培训交流学习,更新教学观,才能探索切合我校特色课程情况的活动项目和模式。
(3)激励措施有待加强
为了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发挥教师的个性和才能,把本课程建设做得更有“蚝味”,应设定合适的激励措施,及时梳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处理好学科课程教学与特色课程教学双重压力下所出现的心理矛盾,平衡两者的关系,真正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保障特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4)发挥资源优势,形成合力
我校开展“蚝源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其资源优势明显,在区域自然资源上,课程切合区域资源优势和学校发展史,特别是香港李锦记集团与“蚝源”情缘的资源,可助力我校特色课程的建设;在人力资源上,南水百姓的生活与蚝息息相关,他们同样是“蚝源”的后人,这也是我们的资源优势。所以,在特色课程的实施建设过程中,我们仍需不断反思,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强与李锦记集团的联系,加强与社会、家庭的共建联络,在实施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做到小手牵大手,人人参与,人人知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让特色课程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难忘的印记。
“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运、豪情、豪迈等美好寓意和祝福,我们致力从南水富饶的自然资源和丰厚的人文资源出发,挖掘利于学生生活的人文文化,迸发“思利及人”的力量,在这基点上找到个性,推进和实施“蚝源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
浪白水长流,蚝香溢四海,蚝梦源于情,愿承“思利及人”之源,滋润学子成长之路。
七、活动剪影
胡玉珊老师指导孩子们开蚝
特色课程展示会现场
舞动蚝(豪)情,自信飞扬
南京市教科所课程专家李宏亮指导我校开展特色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