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听觉理解能力强

听觉理解能力强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聆听时,需要借助自己记忆中的音位系统,通过综合分析识别出一个个音位组合,然后把这些音位组合与存储在记忆中的心理词汇相对照,检索到能与输入的音位组合相匹配的某一个词项,通过该词项的音义联系获得其词义。

有的孩子坐在教室里一副认真听课的样子,你提问时他却答不上来,因为他根本没有听懂老师的问题,有时需要老师再重复一遍内容或再讲解一下问题的含义,他才能明白。这可能与孩子的听觉理解能力发展不强有关。

听觉理解能力 一般指的是儿童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释的能力,包括听觉注意、听觉辨别、听觉记忆和回想的能力、选择要点的能力(主旨大意、事实细节)、推断演绎的能力(理解隐含意义、理解推测态度)、判断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运用背景知识的能力。听觉理解能力是由语音辨别、语调识辨、词汇理解、语法建构等综合因素形成的,其过程不是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

听觉理解能力差的孩子,平时生活中显得比较木讷,对大人发出的指令反应迟钝甚至充耳不闻,需要成人重复指令甚至需要成人的直接带领。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往往听不懂老师上课的内容,老师发出指令后他常常看着别人怎么行动自己再动,反应较慢,有时还需要老师单独提醒。当老师讲故事时,这类孩子听不懂故事的大意;当被要求对两个以上的句子进行概括时,他们缺乏想象力;当回答老师关于故事内容的提问时,他们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

我们在聆听时,需要借助自己记忆中的音位系统,通过综合分析识别出一个个音位组合,然后把这些音位组合与存储在记忆中的心理词汇相对照,检索到能与输入的音位组合相匹配的某一个词项,通过该词项的音义联系获得其词义。这一过程说明,记忆库中的词汇量十分重要,如果词汇积累不够,听觉理解能力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平时一定要注意孩子词汇的积累,平时生活中孩子遇到陌生词汇时一定要对孩子进行解释,同时引导其在生活中学习应用。

4岁以后,当孩子对生活中的日常用词都基本理解后,家长可以经常为他们朗读故事。书面语故事中通常含有较复杂的语言及结构,让孩子听这些故事可协助孩子积累书面词汇、建立背景知识、习得语法结构,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吸收较高层次的语言、激发阅读动机。最好为孩子选择一些原著作品,如安徒生童话等。朗读的材料应由短到长,每次朗读时要允许孩子打断,询问不懂的语词。给孩子讲述完故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提问、回答”的游戏,将故事中的情节或是一些词语设为问题,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出来。下面以《丑小鸭》为例作一简单分析:

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丑小鸭》讲述了一个小时候因为很丑而被嘲笑的“丑小鸭”,长大了才被认出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童话故事。在故事的描写中,有动人的情感描写,也有精彩的风景描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学作品。

此故事在家长讲述过程中需着重解释一些优美、生动的词汇:黄澄澄、绿油油、喋喋不休、荒凉、东张西望、喧闹、排挤、嘲笑、来势汹汹、丑陋、惊恐、渴望等。鼓励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第一遍故事后的提问设计,主要帮助孩子了解故事的大意:

丑小鸭受到别的动物冷落、嘲笑的时候,她灰心了吗?

她是怎样做的?

最后,丑小鸭变成了什么?

第二遍故事讲述后,家长可以根据故事内容随讲随提出问题,帮助孩子理解,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俗话说听音听调,音调辨认不对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汉语中的一些“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讥讽等语言形式往往是通过音调来表达的。如某老师曾对上课迟到的3名一年级学生说:“呦,你们还知道回来呀,怎么不再玩会儿呀?”这3个孩子听完扭头就要跑出去玩。气翻了的老师又呵斥他们回来,其中一个还不解地问:“老师,您不是让我们再玩会儿的吗?”

遇到类似语境时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指导,使其识别不同语调的含义,以免引起误解。另外成人还可以多向孩子介绍一些有讽刺感、幽默感的文学作品,如颠倒歌等,帮助孩子理解作品内容与现实的逻辑不符,体会其幽默性和夸张性。

作品一:稀奇稀奇真稀奇,蚂蚁踩死大公鸡;爸爸身高刚三寸,娃娃身高一米七;孙子唱着摇篮曲,奶奶睡在摇篮里。

成人可以这样引导:听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好玩吗?哪儿好玩?为什么?生活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编出些好玩的话吗?咱们一起编一首好吗?

作品二:清早起来日偏西,一只耗子追猫咪,一条蚯蚓吃母鸡,兔子要把老虎吃,大象正把猴子骑,一只螃蟹舞双钳,夹住了一头大鲸鱼!

作品三:墙头高,墙头低,墙旮旯有对儿小蛐蛐,正在那儿吹大气。大蛐蛐说:“昨儿个我吃了两只花不棱登的大老虎。”小蛐蛐说:“今儿个我吃了两只灰不溜秋的大毛驴。”大蛐蛐说:“我在南山爪子一抬,踢倒了十棵大柳树。”小蛐蛐说:“我在北海大嘴一张,吞了十条大鲸鱼。”这两个蛐蛐正在吹大气,扑棱棱打东边飞来一只芦花大公鸡。你看这只公鸡有多愣,它“哆”的一声吃了那只小蛐蛐。大蛐蛐一看生了气,它龇牙捋须一伸腿,唉!它也喂了鸡!哈哈,看它还吹不吹大气!

研究表明,人在听觉活动中的辨音能力和逻辑认定能力与心理上的定向准备状况有关。当能够预知即将听到的信息范围时,头脑中该范围的知识储备无意中被激活,这样有备而听会有助于辨清语音和认准听力内容之间的关联程度。一般说来,一个人预测信息范围的能力越强,他的听觉理解也就越好。孩子知识储备系统中社会、文化、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的多少以及知识面的宽窄,如对一般常识和各类学科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对孩子听觉理解能力影响很大。因此,家长和教师平时应给孩子提供更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如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接来同住,增加家庭教育人数;鼓励伙伴交往、闲聊,甚至“借”个孩子回家度周末;父母下班后多和孩子一起玩,多一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抓住生活中孩子学习的良好契机,如孩子主动提出问题时,家长应耐心地讲解,及时扩大其知识面。

认定各句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同样是构成听觉理解能力的重要方面。正如听懂每一个单词不等于听懂全句一样,能听懂每一个句子也不等于能够听懂整篇文章。只有理清各句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对整篇文章有透彻和整体的理解。因此,孩子5岁后要使其理解并使用关联词:如果(要是、倘若)……就……、假定……那么……、因为……所以……、或者……或者……、可是、然而、虽然、尽管、即使、而且……

听觉理解过程还受一些非语言因素(如心理因素)的影响,例如孩子是否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稳定的情绪、一定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培养听觉理解能力还需要对孩子进行一些交往技巧方面的辅导,如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他人话语、不“抢话”,表达自己观点时开始语选择“我认为……”和“我的想法是……”等。

如果孩子听觉理解能力发展不力,上小学后可与班主任老师商量,尽量让其坐在教室的中间,这样使孩子有机会听到更多人的话语,多争取些回答问题的机会。此外,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家长应要求孩子大声朗读所学的课文,这也有助于孩子听觉理解能力的发展。

目标:培养孩子听觉注意、听觉辨别、选择要点的能力。

玩法:孩子闭上眼睛,成人发出一系列的指令,孩子照着做。如请你把手放在腿上,摸摸头;请你把妈妈的外衣拿过来等等。

听指令做事 肯定式:请你站起来。否定式:请你别站起来;请你不要跳下来等。

听指令画画 比如,秋风吹过,三片黄色的树叶落在了小河边;再比如,两只小鸡在草地上啄虫子,一只小鸡很快就啄到了两条虫子;爸爸拉着你的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等等。

目标:培养孩子的听觉注意、听觉辨别、选择要点的能力(主旨大意、事实细节)、推断演绎的能力(理解隐含意义、理解推测态度)。

玩法:成人发出指令的同时做出不一致的动作,孩子听成人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比如,成人说“把你的右手伸出来”的同时伸出自己的脚;再比如,成人说“摸摸你的头”的同时,摸摸自己的肩膀。

说明:成人一定要提醒孩子“照我说的做不照我做的做”。

目标:初步听懂成人的指令,加以分辨并做出反应。

准备:与内容相关的图片。

玩法:成人请孩子根据语言指令找出相应的图片。

图100 请找出飞机在蓝天上飞翔。

图101 请找出一群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目标:能听懂较复杂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并能在语言指导下做事情。

准备:彩笔和纸。

玩法一:听指令表演动作

孩子扮演小叶子,大人扮演风婆婆,大人发出指令孩子做出反应。比如:秋天来了,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不知飘向哪里?小树叶在空中转了一个圈,向前飘一下,向后飘一下,左边飘一飘,右边飘一飘,最后轻轻地落在地上不动了。

玩法二:听指令在图上添画

大树上的小树叶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小树叶落在大树下,小树叶落在花坛里,厚厚的一层;三片小树叶落到了房顶上;房子前的地面上还散落着几片树叶。

图102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吴媛媛、黄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李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