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他二十岁时就获封议郎的官职,敢作敢为,执法如山。后来他参与镇压黄巾起义,战功卓绝,逐渐统一北方,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公。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有多种著述传世。在子女教育领域,他也有其独到的思想和做法。
曹操被称为“枭雄”,是一个有才华、有作为的人,他希望儿子能像自己一样秉公守法,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曹操不但言教,而且注重身教,促使他们不断成才。
曹操有好几个儿子,其中曹植最有才华,学业长进最快。曹植在父亲的教育下,读了许多的诗词文章,能过目成诵,文章写得极好,因而很讨曹操的喜欢。曹植二十三岁的时候,曹操勉励他说:“我当年做顿丘令的时候也是二十三岁。那时我的所作所为,现在回忆起来仍然感到自豪。你已经二十三岁了,更加要磨砺自己,将来干一番事业。”
曹植是曹操的第四个儿子,曹丕是曹操的大儿子。在封建社会,按惯例都是立长子继承皇位。可是曹操想立曹植为太子,不过曹植做了一件冒失的事情。有一次曹操外出,曹植趁此机会私自打开了王宫的外大门,到“驰道”上玩了一趟。按规定,这大门和“驰道”只有曹操一人才能通过,别人是绝对不能开,不能走的。曹植的这一行为触犯了禁令。曹操为此专门下了一道令文,严厉斥责了曹植的行为,并把曹植叫来,对他说:“我很喜欢你,但你违犯了军令,是不能迁就的。”后来,曹操还是按老规矩,立曹丕为太子。
公元216年,寿春、汉中、长安三处重镇须派人镇守。曹操作《诸儿令》,说:“这三个地方,打算各让一个儿子去督察和治理。想选择慈善、孝顺不违拗命令的,但还没有考虑好用谁。儿子们在小的时候虽然我都很钟爱,但长大后,谁有好的德才,必定重用他。我说话是算数的,不但不对我的下属有所偏私,就是对儿子也不想有所偏爱。”
过了两年,曹操派他的儿子曹彰带兵讨伐乌丸奴隶主的反叛。临行前,他对曹彰说:“咱们在家是父子关系,你接受任务外出打仗,就是君臣关系了。如果你不执行命令,出了差错,就以王法论处!希望你记住我的话。”
曹操在生活上节约俭省,不好奢侈豪华。帷帐屏风,坏了补补再用;常用被褥取暖,也不做美化修饰。在他的倡导、带动和严格教育下,他的儿子和官吏们也“布衣蔬菜”,改善了东汉以来奢侈靡费的坏风气,一度形成了俭朴节约的好风尚。
曹操对待儿子的执法如山和唯才是举,使子女们都能做到勤奋上进,谨慎从事,从而在各自的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