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江苏省苏州人,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而未继续升学,选择到小学任教,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教育生涯,先后在中、小学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光华大学、华西大学等校执教,其教学活动层次之多,涉足之广,在我国现代教育家中是不多见的。
叶圣陶在他长达七十六个春秋的岁月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我国现代语文教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在语言学、汉语规范化、文字改革有独到见解,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湘桂大撤退后,国民党号召十万青年从军,企图为他们日后反共准备资本。当时不少青年上当受骗,参加了国民党的青年军。叶圣陶的小儿子叶至诚年纪轻,不明真相,一心想抗战,提出要去参军。从不向子女发脾气的叶圣陶这次把至诚骂了一顿,说:“你知道什么?你要出去,到延安去!”这使至诚终于懂得了父亲的意思:他老人家的心已经向着延安了,对国民党政府已不抱有任何希望了。在至诚面临人生道路重大抉择的时候,他为儿子指明了方向。
叶圣陶平时对三个儿女的学习总是很关心。孩子们上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吃罢晚饭,叶夫人就把油灯移到桌中央。叶圣陶戴起眼镜,坐下来给孩子们修改文章。至善、至美、至诚兄妹三人,各据桌子一边,眼睛盯着父亲手里的笔。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评论着父亲修改着的那篇文章。
叶圣陶给孩子改文章是很有趣的。他每改一段,都是边看边问:这儿是不是多了些什么?这儿是否少了些什么?这里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更好些?遇到他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孩子:原本是怎么想的,究竟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话写清楚?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哪个说得对,就照哪个人的意见去修改。有时大家各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争到最后,父亲才进行总结,提出修改的意见。每当修改好了,父亲就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顺达。
叶圣陶对孩子们作文的批改,既严格又生动活泼,大家不觉得枯燥乏味,都十分喜欢父亲这样的修改。兄妹三人几乎每星期都要交一篇习作给父亲。作文写什么内容都由自己决定,父亲从不硬性规定题目,逼着孩子去写。不过,父亲总要求,即使是练习也要写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兄妹三人照父亲的主张去做,觉得生活中要写的东西实在很多,用不着瞎编胡说,而且写出来的东西也不会雷同,多少有点新意。只要这样做了,父亲看了就喜欢,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叶圣陶这样教是“为儿引步”。在他的循循善诱下,兄妹三人自食其力,进步很快。很小的时候,他们的作文就得到朱自清、宋云彬等先生的好评。后来,出版社还出版了他们兄妹三人的习作集《花萼》和《三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