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舒伯的职业发展论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职业和生涯发展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学说,其中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
舒伯根据布尔赫勒(Buehler,1933年)的生命周期和列文基斯特(Lavighurst,1953年)的发展阶段论,提出一个新的诠释职业和生涯的发展概念模式。他在1953年提出了10个基本主张,在之后出版的《职业发展:研究的架构》(Vocational Development:AframeworkforResearch)和他与巴克拉奇(Bachrach)合著的《科学的生涯和职业发展》(ScientificCareersandVocationalDevelopmentTheory)书中,又进一步发展为12个基本主张。
1.生涯是一种连续不断、循序渐进且不可逆转的过程。
2.生涯发展是一种有秩序、有固定形态,且可以预测的过程。
3.生涯发展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4.自我观念在青春期就开始发展,至青春期逐渐明朗,并于成年期转化为职业生涯的概念。
5.自青少年期至成人期,随着时间及年龄的渐长,现实因素如:人格特质及社会因素,对个人职业的选择愈加重要。
6.对于父母的认同,会影响个人正确角色的发展和各个角色间的一致及协调,以及对职业生涯计划及结果的解释。
7.职业升迁的方向和速度与个人的聪明才智、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本人的地位需求、价值观、兴趣、人际技巧以及经济社会中的供需情况有关。
8.个人的兴趣、价值观、需求、对父母的认同、社会资源的利用、个人的学历以及其所处社会的职业结构、趋势、态度等均会影响个人的生涯选择。
9.虽然每种职业均有特定要求的能力、兴趣、人格特质,但却颇具弹性,以致允许不同类型的人从事相同的职业,或一个人从事多种不同类型的工作。
10.工作满意度端视其个人能力、兴趣、价值观及人格特质是否能在其工作中适当发挥。
11.工作满意的程度与个人在工作中实现自我观念的程度有关。
12.对大部分人而言,工作及职业是个人人格完整的重心。虽然对少数人而言,这种机会是不重要的,或甚至是不存在的,社会活动及家庭才是他们人格完整的中心。
舒伯认为,人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与职业发展有着相互配合的关系,人的生涯发展会伴随着年龄的成长而递进,每个年龄阶段各有其生涯发展的任务。他将人的生涯发展分为成长Growth(儿童期)、探索Exploration(青春期)、建立Establishment(成年前期)、维持Maintenance(中年期)、衰退Decline(老年期)5个阶段,每一阶段又分别包含几个子阶段。
生涯发展的5个阶段与发展任务。
1.成长阶段(出生~14岁)
主要任务:经由与家庭、学校中重要人物的认同,而发展出自我概念。此阶段的一个重点是身体与心理的成长。透过经验可以了解周围环境,尤其是工作世界,并以此作为试探选择的依据。成长阶段的3个子阶段如下:
(1)幻想(Fantasy,4~10岁):以需求为主,角色扮演在此阶段很重要。
(2)兴趣(Interest,11~12岁):喜欢是抱负与所从事活动的主因。
(3)能力(Capacity,13~14岁):能力占的比重较大,也会考虑工作要求的条件。
2.探索阶段(15~24岁)
主要任务:自我概念与职业概念的形成、自我检视、角色尝试、学校中的职业探索、休闲活动与兼职工作。探索阶段的3个子阶段如下:
(1)试探(Tentative,15~17岁)。会考虑自己的需求、兴趣、能力、价值与机会,并会透过幻想、讨论、课程、工作等尝试做试探性的选择。此时的选择会缩小范围,但因仍对自己的能力、未来的学习与就业机会不是很确定,所以一些选择以后并不会采用。
(2)过渡(Transition,18~21岁)。梦想、憧憬,甚至有时是迷茫,但更加考虑现实的状况,并试图通过自我努力予以实现。
(3)初步尝试(Initialtrial,22~24岁)。已确定了一个似乎是较适当的领域,找到一份入门的工作后,并尝试将它作为维持生活的工作。此阶段所选择的工作范围会更小,只选择可能提供重要机会的工作。
3.建立阶段(25~44岁)
主要任务:凭借尝试错误以确定前一阶段的职业选择与决定是否正确。若自我感觉决定正确,就会努力经营,打算在此领域久留。但也有一些专业的领域,还未尝试就已开始了建立阶段。其子阶段如下。
(1)尝试(Trial,25~30岁)。原本以为适合的工作,后来可能发现不太令人满意,于是会有一些改变,此阶段的尝试是定向后的尝试,不同于探索阶段的尝试。
(2)稳定(Stabilization,31~44岁)。当职业的形态都很明确后,便力图稳定,努力在工作中谋取一个安定的位子。
图1-1 生涯发展阶段与发展任务
4.维持阶段(45~64岁)
主要任务: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更新知识与技能,并为退休做计划。
5.衰退阶段(65岁~死亡)
主要任务:在体力与心理能力逐渐衰退时,工作活动将改变,必须发展出新的角色,先是变成选择性的参与者,然后成为完全的观察者。子阶段如下:
(1)减速(Deceleration,60~70岁)。工作速度变慢,工作责任或性质亦改变,以适应逐渐衰退的体力与心理。许多人也会找份代替全职的兼职工作。
(2)退休(Retirement,71岁~死亡)。有些人能很愉快地适应完全停止工作;有些人则适应困难、郁郁寡欢;有些人则是老迈而死。
在这一理论形成的初始阶段,舒伯认为这些阶段彼此之间都是有严格的界限和区分的。但在后期,他提出这些阶段之间可能有交叉,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同时,在人生中的不同时期,都可以经历由这5个阶段构成的一个“小循环”。比如说,失业下岗人员必须重新对自我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进行评估(成长阶段),培养和发展新的技能,“探索”和寻找新的工作,然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努力适应新的角色与工作环境,“建立”自己的职业地位。随后可能再次经历“维持”与“衰退”的阶段。
图1-2 舒伯的循环式发展任务(Super,1990年)
在这些不同的阶段,人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且通常要同时扮演几个角色,如子女、学生、工作者、配偶、家长等,舒伯设计了生涯彩虹图来表示不同角色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地位。
在生涯彩虹图中,横向层面代表的是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又称为“大周期”,在彩虹的外层标示出了人一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和相应的大致年龄,包括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由一组角色组成的“生活空间”,分成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6个不同的角色,它描绘了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间的相互影响和发展状况。而个人在不同时期对不同角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则以每一道彩虹深浅不一的颜色来表现。从这个彩虹图的阴影比例中可以看出,成长阶段(0~14岁)最显著的角色是子女;探索阶段(15~20岁)是学生;建立阶段(30岁左右)是家长和工作者;维持阶段(45岁左右)工作者的角色突然中断,又恢复了学生角色,同时公民与休闲者的角色逐渐增加,这正如一般所说的“中年危机”的出现,同时暗示这时必须再学习、再调适才有可能处理好职业与家庭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
生涯彩虹图非常直观地在同一张图上展现了个人生命的长度(发展阶段)、宽度(角色)和深度(个人对角色的投入程度),展现了生命的意义所在。
图1-3 生涯彩虹图
(二)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格林豪斯研究人生不同年龄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以此将职业生涯划分为5个阶段。
1.职业准备阶段(0~18岁)
主要任务:发展职业想象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需的职业教育。
2.进入组织阶段(18~25岁)
主要任务:在一个理想的组织中获得一份工作,在获取足量信息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一种合适的、较为满意的职业。
3.职业生涯初期阶段(25~40岁)
主要任务: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和学习组织纪律和规范,逐步适应职业工作,适应和融入组织;为未来的职业成功做好准备。
4.职业生涯中期阶段(40~55岁)
主要任务:需要对早期职业生涯重新评估,强化或改变自己的职业理想;选定职业,努力工作,有所成就。
5.职业生涯后期(从55岁直至退休)
主要任务:继续保持已有职业成就,维护尊严,准备引退。
(三)利文森的职业发展论
对成年人的职业发展,利文森(Levinson)1978年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如表1-2所示。
表1-2 利文森生涯6阶段
学习阅读
孔子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将人生10年作为一个阶段。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其基本含义是:30岁确立人生目标;40岁就不会困惑了;50岁就会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较客观地了解自己;60岁更能理解他人,判别是非,分清真假;70岁便能心随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