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时教师必须进行积极的协调,才能使小组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通过协调,有的小组就会主动寻找并确定新的题目,有的几个小组虽然题目仍相同,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自己的指令,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各个环节的活动,如:教材内容的学习、练习、讨论、汇报发言等等,而具体的活动则由学生以全班、小组、结对或个人等不同形式展开。在学生结对或小组活动前,教师要先确定各小组的成员,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我们还有实践性的口语教学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老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对北京的传统文化进行实地的了解和体验,这种活动更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与安排。
教师的协调作用体现在处理小组内部成员的矛盾和协调小组间的活动两个方面。
由于小组成员可能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宗教信仰等,对于同样的活动任务,彼此间意见不同是很自然的,一般的小组成员都能进行较好的协商,最后找到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是就某个活动任务达成一致的意见,彼此能较好地进行分工与合作。然而有个别学生个性很强,或性格孤僻,不易与人相处,给小组活动带来困难;也有学生是因为不认真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而引起其他组员的不满。此时教师必须进行积极的协调,才能使小组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另外一种情况是,几个小组拟定的讨论题目或活动主题过于接近,甚至完全相同,比如,全班5个小组里有3个小组打算讨论离婚问题,或两个小组都打算去同样的饭馆体验饮食文化。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通过协调,有的小组就会主动寻找并确定新的题目,有的几个小组虽然题目仍相同,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