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
1. _____(朱棣)即位后,为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_____ ,命郑和出使西洋。明朝时把今文莱以西的 _____ 及 _____ 及其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2. _____ 年间,郑和船队一共 _____次出使西洋,到过 _____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_____和 _____ 。
3.14至16世纪,在我国及朝鲜沿海劫掠的日本海盗,历史上称之为“ _____ ”。
4.1561年,民族英雄 _____ 在 _____九战九捷,基本扫除了浙江的倭寇。后来他又进入 _____ 、 _____ ,肃清倭寇。
随堂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 )。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崇祯帝
2.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销售中国的手工艺品 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3.图34是公元纪年年代尺,郑和七次下西洋应在( )。
图 34
A.时段A B.时段B C.时段C D.时段D
4.“中国海军为和谐海洋亮剑/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勇往直前”,在这首为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壮行的歌曲《奔赴索马里》中,借六百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来激励将士们勇往直前。那么,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
5.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的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
A.珠宝、瓷器、香料 B.瓷器、香料、丝绸
C.瓷器、丝绸 D.珠宝、香料
6.自负的盛世帝国理所当然地把对外贸易视为朝贡制度的延伸,明朝的对外贸易就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其中典型的例证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7.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该材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明朝国威的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8.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9.方寸之间记录着历史,图35是《古代名将——戚继光》纪念邮票。戚继光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 )。
图 35
A.收复台湾全部领土
B.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抗击沙皇俄国入侵
10.我国古代许多英雄人物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11.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内数千居民“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12.欧洲是世界上最早对外殖民的地区,第一个来到中国殖民,最后一个离开中国的国家是(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荷兰
综合探究
二、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图36)。
图 36
材料二 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只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指出郑和船队成功远航的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评价郑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倭寇之患由来已久。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倭寇的侵扰范围遍及东南沿海,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经过努力,东南沿海的倭寇都被平息。
材料二 见图37。
图 37
(1)倭寇之患开始于何时?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说出明朝中期倭寇之患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戚继光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互动学习
15.搜集有关戚继光的生平、重大事件及其评价的历史资料。根据你的视角整理相关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我眼中的民族英雄戚继光》。
拓展阅读
“郑 和 崇 拜”
“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形成于东南亚。在东南亚,流传着许多与郑和有关的传说。如郑和在当地建清真寺、教导当地人斋戒等传说;郑和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荔枝、花生、白葱等种植的传说。此外,还有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郑和鱼”、郑和留下的“拍手以呼风”习俗等。
北京大学孙远志教授介绍,目前在东南亚各国,较为著名的郑和寺庙有14座,相关传说有几十个。此外,与郑和有关的地名无数。传说中谈到郑和在海外的影响时,都突出甚至夸大了郑和个人的作用。实际上,它反映了郑和船队,特别是数百年来中国移民将当时中国先进的文化介绍给南洋的事实。
民族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内犯的蒙古部族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等诗文篇章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陆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