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浩然文化研学旅行”主题班会

“浩然文化研学旅行”主题班会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浩然的诗尤为襄阳人熟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襄阳隐士孟浩然的优美诗章。全班分为三组:1. 孟浩然和王维并称“王孟”。我们是襄阳人,我们要做襄阳的文明使者。

2014级高二(13)班 指导教师:张 蓉

(开场白)

A同学: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主持人任杰帆(简称A)。

B同学:我是主持人李兆锃(简称B)。

A:欢迎认真负责、德高为范的王主任和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语文组老师亲临指导,欢迎团结活泼向上的高二(13)班全体同学踊跃参加这次班会。

B:在这里我们可以览鹿门秀丽山水,在这里我们可以品浩然壮丽诗篇,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襄阳的淳朴风情。

A:有着2800多年历史文明的襄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外揽山水之秀,内修人文之德,接下来有请高二(13)班全体同学分角色朗诵《襄阳颂》。

节目1 全班齐诵《襄阳颂》

A:这首《襄阳颂》朗朗上口,襄阳山清水秀,人才辈出,这里有汤汤的汉水、古老的城墙,这里有癫狂的米芾、睿智的诸葛亮,还有风流的孟浩然。孟浩然的诗尤为襄阳人熟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襄阳隐士孟浩然的优美诗章。

节目2 分角色诗朗诵

杨卓能同学和方哲通同学分角色朗诵,李亚红解说。

《登鹿门怀古》解说词:清晨诗人怀着兴致出门,驾着小船渡过汉江,沙洲小鸟近看可识,水边的树木远望不可分辨,寻迹怀古兴趣盎然,划船归来夕落满山。

《夜归鹿门歌》解说词: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世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气象清远。

B:孟浩然的诗清新自然,冲淡闲远,他的才华无不令人仰慕,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外游历多年,游历时与王维交谊甚笃。他们之间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下面请听轶事典故。

节目3 讲轶事典故

A:听完王维和孟浩然的故事,我想大家对孟浩然的生平经历一定有更深的了解,此刻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让我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节目4 成语接龙

成语接龙以“一马当先”成语开始,“终南捷径”这个成语结束。

解说词:高二(13)班学风扎实、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希望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继续“一马当先”。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到“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面对浩瀚的洞庭湖,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代,应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只好在家闲居,言外之意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走“终南捷径”。

B:中华成语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成语接龙让我们见证了大家的热情和才情,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诗仙李白也经历了与孟浩然相识相知的过程,下面让我们来见证李白和孟浩然忘年之交的深厚情谊。

节目5 以诗会友(一人解说,一人朗诵)

李白和孟浩然第一次相见,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二人相约来到江夏(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李白思绪万千,写下了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

十年后李白写了《赠孟浩然》,倾注了对孟浩然一腔真情,热烈地赞美了孟浩然的高洁品质,表达自己对朋友的钦佩之情。李白在襄阳游历之久,在襄阳也写下了不少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当推《襄阳歌》。

A:从《襄阳歌》中可以看出李白对襄阳的感情,李白和孟浩然视为知己,今天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老师们也很欣慰,我们的江老师有感而发也写下了一首诗。

节目6 即兴赋诗《登鹿门偶感》

一河五山六圣人,因梦得佛隐出诗,暴雨池泉涌如( ),春晓再踏苏岭石。

江老师解读五山:鹿门山、霸王山、狮子山、香炉山、李家山或鹿门山、岘山、隆中山、万山、楚山。

六圣:刘秀、习郁、庞德公、诸葛亮、孟浩然、皮日休或庞德公、孟浩然、皮日休、诸葛亮、庞统、水镜先生。

江老师乘机启发学生涌如“泪”,还是涌如“珠”,“泪”和“珠”哪一个更好?学生各抒己见。

B:江老师不愧为“才子”,不仅给我们介绍了鹿门有关知识,还给我们留下了悬念,提出了疑问,让我们带着期盼,带着疑问去鹿门山实地踏访吧!

节目7 才艺比拼

全班分为三组:1. 孟浩然和王维并称“王孟”。2.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4人并称为“王孟韦柳”。

第一组:孟浩然的诗词接力。第二组:为鹿门景区写对联。第三组:讲解孟浩然的诗词成就。

A:闻一多说“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与其说孟浩然的诗,不如说诗化了孟浩然。”下面进行抢答环节。

节目8 抢答题(抢答题来源于浩然文化研学资料)

B:从抢答中可以看出同学学习认真,对课题研究透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班在这次研学活动中还设计了班徽,下面进行班徽大PK。

节目9 小导游解说

B:庄严的牌坊、清幽的竹林、雅致的诗院、香火旺盛的寺庙和神秘的霸王古寨都让我们心驰神往,难怪曾巩发出“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的慨叹!我们是襄阳人,我们要做襄阳的文明使者。最后有请班委会给我们带来《文明出行公约》。

节目10 文明出行公约

浩然文化研学旅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研”就是研究探讨鹿门寺的一些知识;“学”就是深入学习鹿门寺历史文化;“旅行”并不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游玩,而是在研中学、学中行、行中思、思中悟。班委会带来的文明出行公约简洁明了,操作性强,相信在全班同学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完成研学旅行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