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主任需要良好的心态

班主任需要良好的心态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急躁,必然心烦意乱,导致不能认真检讨自己的工作方法,不能冷静地分析班级本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很快地为班级发展作出新的判断和决策。班主任不可高高在上、耍威风、瞎指挥;不可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误导学生;班主任既是指导者,又是带头人。而以信任的心态去搞群策群力,引导学生去做,这个“导”就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技巧、一种做好班级工作的艺术!

老师难当,班主任更难当。班主任的一句话,可以让一个学生铭记终生;一个小举动,便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

正因如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对班级进行管理时,班主任唯有以健康和积极的心态面对,才无愧于学生、家长和社会。但是,在长期平凡而倍显繁琐的工作中,受身体条件、工作环境、学生状况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有时班主任难免产生一些不健康乃至消极的心态,主要表现在:

紧张心态 紧张心态产生的原因,多是班主任本身储备不足,缺乏经验,不能全面实施班级管理,难以对整个班集体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一旦遇到班集体的重大事件,比如参加学校的各种评比、班级突发事件,班主任就会有手忙脚乱、心慌意乱、犹豫不决之感。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一些原本比较优秀的班主任,在工作强度突然增加、思想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紧张心态。

权威心态 有此心态的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常常摆出一副长者、智者的模样,不爱与学生交流;爱指手划脚,不准学生这样,不准学生那样,对没按自己要求做的学生不是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而是动不动就横加指责,专横压制,总是认为自己是班级的“权威”,一派家长作风,毫无民主可言。这样的班主任带出的班级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和活力。成长在这样班级的学生也毫无个性,大多变得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心理极易出问题。

急躁心态 因学生素质或者班级基础差,做了一些工作仍没多大起色;或因一些偶发事件,损害了班级形象,甚至给班主任的利益带来损失,这往往会使班主任产生急躁心态。因为急躁,必然心烦意乱,导致不能认真检讨自己的工作方法,不能冷静地分析班级本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很快地为班级发展作出新的判断和决策。于是,沉迷于埋怨之中,将所有的责任推到学生身上,甚至迁怒于学生,导致喜怒无常。

敷衍心态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有敷衍心态的班主任的口头禅。这种班主任的要求不高,只要班上的学生“不出问题”,学校交代的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儿能够应付也就行了。这种班主任的工作,只是停留在完成必要的班务工作上,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就是出了问题,也仅限于就事论事,工作无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疏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疏于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这种班级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蕴含着潜在的危机,时间一长,问题就会逐渐地暴露出来。

烦闷心态 领导的批评、同事的议论、社会的评价以及家长的意见、学生的表现、班级的发展状况……常常会成为班主任的心理负担,久久郁积于心,产生烦闷心态。烦闷心态的产生同前面几种消极心态一样会严重影响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影响育人质量。

班主任的消极心态,一方面对班主任本人身心健康有影响。另一方面,我们更无法想象,一个与班级学生同呼吸、共命运的班主任,一旦有上述几种不良心态,将会给班级、学生、家长和社会带来一场多大的灾难!因此,对每一位班主任来说,对这些消极心态进行适时的调控显得十分必要。

资料显示,大约七成的老师处于亚健康状态,而班主任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更高。怎样才能当好一名班主任呢?有一位老班主任曾经这样说:当班主任需要有奶奶的手——细心;妈妈的嘴——时时提醒;罗汉的肚——宽容;警察的眼——善于观察;平凡的人——平常心。这个表述形象地反映出了班主任的工作特点。总结起来,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有“四心”,即平常心、耐心、信心和热心。

一、平常心——班主任要理解学生成长的曲折性,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艰巨性

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在充分认识班主任工作的艰苦性、复杂性、琐碎性、直接性、情感性的基础上,摆正自己在班级工作中的位置。班主任不可高高在上、耍威风、瞎指挥;不可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误导学生;班主任既是指导者,又是带头人。一个班的好与差,是班主任和全班师生共同的事。所有的事,都要集体协商,众人出力。所以,我当班主任,尽量避免强迫学生做这做那,在学生中不摆架子,不以势压人。我相信,在学生经历学校教育、走进社会大熔炉漫长的成长过程中,自己能有机会同他们一道学习、踏实工作,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他们会学习,会工作,会做人,会自我管理,这是一件十分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更是一份缘,应彼此珍惜,关注爱护,理解扶持,赞扬鼓励。我认为,当班主任,有责任,有压力,但充满乐趣。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做每件事,贵在有一颗平常心。

二、耐心——班主任要静候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的工作,是服务那些年轻、知识正在成长期、社会阅历浅、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的学生。对这一群体的不同性格的个体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比如,对那些远离父母、脾气秉性各异的住校学生,我一般都利用查寝时间与他们谈心,指导他们如何学习、生活;当他们思想上遇到困难时,耐心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还定期与他们的家长通电话,甚至登门家访。当然,关心学生并不是事事包办,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我一般不去替代,以免压抑学生的才能,助长学生的依赖思想。比如宿舍内务、卫生工作,我安排负责任的学生担任寝室长,由寝室长来管理寝室纪律和卫生。

在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存在个别的问题学生,例如心理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等,对他们的教育困难重重,但只要有耐心,善于观察、发现,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坚持不懈,不厌其烦。

三、信心——班主任要对学生有一颗信任之心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班主任工作有没有信心,说到底,是对学生和班级向好的方向发展有没有信心。班级工作如果是班主任单枪匹马去“管”,那么这个“管”是一种压力、一种负担、一种挥之不去的烦恼,甩也甩不掉,管也管不来!而以信任的心态去搞群策群力,引导学生去做,这个“导”就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技巧、一种做好班级工作的艺术!

信任学生,信任班、团干部,这是班主任十分可贵的心态。只有信任他们,班级工作才能呈现出民主化。班主任工作不是班主任一个人大权独揽,独自冥思苦想、关门设计,然后命令学生去做所能做好的,必须群策群力。这一点,我有深刻体会。以抓好弱科、组建学习小组这件事为例吧。在准备工作中,我让班干部们把平时学习成绩好的、负责任的、动手能力强的、勤快的同学找出来,加上10位班干部,共18位同学分工包干,一个班干部加上一个学习好的同学负责带领三到五个同学,让他们上自习的时候在一起,大家互相切磋、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共闯难关。我相信学生,学生们也能领会我的意图。信任带来的力量是无形的。带头人认真负责,一般同学不愿拖后腿,都认真学,结果考试成绩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平时相对懒一些的同学、学习略微差一点的同学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有一位平时较差的同学竟然考到了全班第二名,大大超过了教他的同学,这就是信任所获得的硕果。

又如,期末考试临近,学校临时要求办一期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题的黑板报。面对教室后面的黑板,我以充满信任的语气,跟宣传委员商量:“能不能搞一期新颖的上去?”他一拍胸膛:“老师,您放心。”我说:“就一个晚上时间!”他肯定地回答:“就一个晚上。”那天晚上我在家,心里多少有些不安,但是,我还是相信自己的学生说得出也会做得到的。第二天,我走进教室,学生们着实给了我一个惊喜。他们只用了一个晚上时间就做出了一期高质量的《文明城市之我见》。我不得不赞叹:“你们的这一期板报,要是拿去评比,肯定会拿第一!”学生们笑了。

实际上,作为班主任,应该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中增强责任感,锻炼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一句话:相信学生!

四、热心——班主任要对学生寄予希望和期待

个别教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充满热情,热心地和他们交流思想,传授知识。这种热心,表露出该教师认为这些学生很有希望,寄托着更高期待的心态。而对个别所谓的“差生”,则相当冷漠,甚至讨厌,不想理睬,表露出认为该生一点希望都没有,已完全失去期待的一种冷漠的心态。作为教师,这种冷漠的心态是不健康、不可取的。班主任对全班每位学生,都应寄托一定的希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决不是一句空洞的漂亮话。讨厌学生、埋怨学生这不好、那不好的班主任,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是格格不入的,这种老师没有工作热情,对学生没有信心,最后,也会失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热情。班主任对优秀学生和班、团干部热心,是无可非议的。但对所谓的差生、后进生更应该热心帮助。任何一个差生都有他的闪光点,要善于将他的现在和他的过去对比,发现他一点一滴的进步,启发他正确认识自我,激发他的积极性。这种积极因素不断激发,不断积累,这些学生也会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班主任要学会把满满的希望留给全体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实现,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班主任要善于自我调节,因人、因事、因时、因地、随机制宜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和氛围,能适应学生的心态和需求。这是班主任提高工作绩效、提高威信、增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班主任应当掌握的交往艺术和工作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