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理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政府确立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要使人民满意,首先要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基础。南通在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实施的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战略,不仅体现了满足需求这一教育发展的公平性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但要使人民满意,更要统筹兼顾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关系。由于受到家长及社会对升学率的强烈要求的压迫及教育自身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不少学校仍存在将人民满意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升学竞争能力的层次上。这一做法表现在教育教学中便是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上,忽视了对学生持续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习方法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便是唯中(高)考马首是瞻,将考试成绩、升学率或是升入优质学校的比率看成成功的原因而非结果。“这种策略眼前看是提高了升学率,但由于偏离了国家的教育目标与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却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学生发展的长远利益。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要考虑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升学愿望,但必须坚定地把其锁定在有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遵循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和范围之内。否则,我们就失去现代国家对教育发展和调控的根本责任。”(傅维利,2010:127)教育的价值并不一定由其结果直接显现出来,教育的价值有些是扩散的、潜伏的,是长期起作用的,这样的价值显然不可能由即时的评价反映出来。中考改革要以人民满意为追求,必须摒弃教育的纯粹功利主义,切实协调好群众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从坚持为学生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出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从服务好具有不同发展潜能和倾向的学生出发,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和选择能力,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从促进学校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力出发,帮助他们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全面质量,而不是过早地用升学率这根无形的指挥棒来限制学校的创新精神。使教育的服务水平不断均等,使学生获得包括学业水平在内的良好的身心素质,使学生获得更合适的教育,才是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
(二)树立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于突破的勇气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一些地区的先行实验,寻找和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做法和基本规律,以期在更大范围推广。南通中考改革被确立为国家试点,必须根据试点的目标与任务,探索和发现实现目标和完成任务的合理途径。要找到这一途径,需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需要改革甚至是推倒过去的一些做法。中国的中考已有几十年历史,全国各地都在对中考改革进行探索,但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问题、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这一方面说明改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更需树立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于突破的勇气。南通的中考改革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所面临的问题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应抓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这一重要机遇,不断探索,为高层次决策、大范围改革提供合适的样本,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中考改革应厘清学校、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将中考改革纳入教育体制改革范畴,这说明它更强调包括学校、政府和社会在内的围绕中考所采取的统一协调的行动。学校应根据初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初中学科的课程标准,努力提高教育的达成度。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个性倾向,对学生毕业后的分流提供积极的指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政府既是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又承担着社会管理的重要责任,因此,推进中考改革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建立更加有效的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素质教育工作机制和教育责任问责与追究机制,为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政府还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上积极引导社会和动员社会,为中考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考作为一种高利害度的考试,它的调整和变动必然会牵动社会的每根神经,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均会对其进行各种各样的解读,因此,应认真研究如何拓宽社会参与的渠道和提高社会参与度来充分体现改革的民主性。
(四)改革设计必须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有效平衡
研究国内部分省市的中考制度,虽然在考试内容的设置上存在一些差异,但重视过程评价、重视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思路比较一致。由于文化传统、基础教育办学模式等方面的不同,国内中考中招制度与部分发达国家、地区的做法确实存在明显的差距。如果南通中考改革照搬我国其他地区的做法或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小修小补”,那么就失去了试点的意义和机遇;如果照搬国外比较通行的做法,那么从学校到社会,可能还缺少思想认识、制度安排、操作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教育改革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互动,理想是改革的动力,现实是改革的根基。“延续性、可预测性和满足现实的需要,这些要素紧密联系,构成了我们的梦想,唯一的条件是我们要紧密地关注维系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引力。”(Deborah-meier,2009:156)因此,南通的中考改革既要有崇高的追求,有效突破制约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制约基础教育规范发展和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使中考承担起它可以承担的责任。努力做到兼顾近期和长远,从符合长远目标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将改革设想变成可操作的措施,做到兼顾科学和可行,尊重教育规律、人才成长和选拔规律,同时要有对当下教育实际的宽容,充分考虑到地方教育发展实际、人民群众的接受能力、初中学校的适应能力,使改革能够“接地气”,成为政府与学校、社会与群众都能接受的新事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