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是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简称,意为“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结果的结构”,是由澳大利亚的约翰·比格思和科林斯首先提出的一种智力发展理论,这一理论自产生以来,深受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国香港地区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评价、教育考试和学生学业成就调查。SOLO分类理论基于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反应性质及其抽象程度,提出了认知发展的五种功能方式及其出现的相应年龄:感觉运动方式——开始于婴儿出生以后、形象方式——开始于2岁以后、具体符号方式——开始于六七岁、形式方式——开始于十五六岁、后形式方式——开始于22岁左右。在每一种功能方式中,个体的反应都一致地出现循环性的、结构层次不断增加的水平:前结构水平、单一结构水平、多元结构水平、关联结构水平和拓展抽象结构水平。对照初中毕业生的年龄段,主要发展具体符号方式下的关联水平和形式方式下的单一水平。既能够用经验世界支持的符号系统解决较为复杂的具体问题,能够把握问题的线索和相关素材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或在已有经验范围内进行概括和归纳,又能够以更抽象的概念、原理、理论厘清问题的线索、找到可回答的一个问题点。SOLO分类理论具体解释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在过程,因此既可描述学生学习循环的起点和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又可指导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中考学业水平考试借鉴该理论,首先,必须研究课程标准与初中学生应有的认知反映方式及各种反映水平之间的关系,使考试内容吻合课程标准、适应学生水平。其次,应增加试题的开放性,使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发生有机的联系。最后,在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时,应尽量聚焦某一个而不是多个复杂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