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往今来,中国人对教师职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四次培训,不仅与国内知名专家零距离接触,而且在“宁夏塞上名师论坛”上分享了区内几位教学一线的教师和教研员的学习成长轨迹,特别是聆听了来自北京广渠门中学高金英老师的讲座,深受启发,更坚定地认为教师是培养书卷气学生、打造书香味学校的关键因素。
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衰减的周期越来越短,充电、终生学习已成为点击率最高的词汇,构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各级各类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方式和途径。作为传承人类知识、启迪学生心灵、点燃学生希望的教师,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生存方式。
古往今来,中国人对教师职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高方能为师,身正才可示范。一个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有精深扎实的专业功底,深厚的专业理论修养和广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等组成。为了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传播正能量,做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积极因子、终身学习的典范。
在学校里,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四次培训,不仅与国内知名专家零距离接触,而且在“宁夏塞上名师论坛”上分享了区内几位教学一线的教师和教研员的学习成长轨迹,特别是聆听了来自北京广渠门中学高金英老师的讲座,深受启发,更坚定地认为教师是培养书卷气学生、打造书香味学校的关键因素。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为自己成为优秀教师的基因打好底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