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军”点明了时代背景,正处于战乱频仍的多事之秋。“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深切的思乡之情便不言而喻。诗人虽然家在南阳,却久居长安,早已经把长安当作故土,更何况长安是京城帝都,现在却被乱军所占。故园长安不仅仅包含了诗人惜花、思乡之情,更寄托了诗人对百姓饱经战争忧患的深重同情。

岑参

强欲登高去[2],无人送酒来[3]

遥怜故园菊[4],应傍战场开[5]

作者简况

岑参(公元715~公元770),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时期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从军边塞,曾任幕府掌书记、幕府判官。代宗时,官至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诗风奇峭、俊逸。现存诗360首。因从军边塞,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有亲切的感受,两次较长的边塞生活,使他成为杰出的边塞诗人,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其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疑难注释

[1]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

[2]强:勉强。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3]无人送酒:没有人送酒来饮。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这时正好王弘送酒而来,于是醉饮而归。

[4]怜:可怜。

[5]傍:靠近、接近。

诗文大意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又有谁能送酒来共饮呢?

我遥望故乡长安,心情十分沉重哀伤,那菊花应该寂寞地在战场旁边开放了吧!

诗文名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诗文欣赏

这一首短短的五言绝句不仅仅是一篇思乡之作,更是体现了诗人对百姓饱经战乱之苦的深重关切和对早日平定叛乱,实现和平的希望和寄托。

从这首诗的题目中,便可以窥见全诗的内涵。“行军”点明了时代背景,正处于战乱频仍的多事之秋。“九日”点明了行军正在重阳佳节,恰是家家户户登高赏菊共度佳节的时日,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远离故土,几经战乱,羁旅思乡、忧国忧民的情怀不言而喻。

开头两句紧扣题目,“登高”“送酒”正是重阳节的风俗,然而,在这样战乱纷争、家国罹难的非常时期,“登高”也是强颜欢笑,一个“强”字便透露出诗人不情愿去登高而又不得不登高。

陶渊明过重阳节,独坐菊丛,还有人送酒共饮。而在这样战事频仍的时期,即使登高赏菊,又有谁能送酒来呢?老百姓流离失所,逃命都来不及,又有谁还有心情去赏菊饮酒呢?

登高也是勉强去登,饮酒也没有人来送。赏菊也没有菊花可赏,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一种凄凉、悲苦的心境便流露了出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与故园的菊花遥遥相隔,不可望更不可及,更何况那一丛丛寂寞开放地菊花,在战火纷飞,断墙残壁间,黄花堆积,早已经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真是令人百般怜惜、长长叹息!

一个“遥”字更突出了诗人的无奈和感慨。深切的思乡之情便不言而喻。诗人虽然家在南阳,却久居长安,早已经把长安当作故土,更何况长安是京城帝都,现在却被乱军所占。故园长安不仅仅包含了诗人惜花、思乡之情,更寄托了诗人对百姓饱经战争忧患的深重同情。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早日取得和平的渴望便流露而出。

该诗虽然语言质朴无华,却在淡淡地哀愁中透露出一种痛恨战争,惜花思乡、心系家国、身怀百姓的多重情怀,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则寓巧于朴,情韵无限,余意深长,言简意深、耐人寻味,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