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4],猿鸟乱鸣;夕日欲颓[5],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7]。自康乐以来[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9]。
作者简况
陶弘景(公元456~公元536),字通明,南朝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学家,自号华阳居士,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齐高帝时,陶弘景入宫陪伴太子读书,后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梁武帝继位后,屡次聘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拒绝,但每逢有吉凶、祭祀、征讨等朝廷大事,梁武帝仍旧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所以当时的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著有《养性延命录》《陶氏效验方》《药总诀》《陶隐居集》等。
疑难注释
[1]答谢中书书:给谢中书的一封回信。谢中书:谢徵(zhēnɡ),字元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郎,故称谢中书。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ú)”或“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五色交辉: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五色,这里泛指各种色彩。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俱备:一年四季都有。
[4]晓雾将歇:清晨的薄雾将要散尽。
[5]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落下。
[6]沉鳞竞跃:水底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7]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众生所处的境界,即指人间。
[8]康乐: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被封为康乐公,人称谢康乐、谢康公。
[9]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未复,再也没有。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诗文大意
山川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欣赏的!山峰高耸入云,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各种光彩,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以听到猿猴的叫声和鸟雀的乱鸣。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可以看到水底的游鱼争相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自从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诗文名句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诗文欣赏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本文仅是书信的一部分内容,是作者写景的名篇。全文结构巧妙,篇幅短小,短短六十八个字,写出了江南地区的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俯仰结合之美,动静相衬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著名诗人谢灵运比肩谈赏山水异景的自豪感。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八个字是全文的总括,说明在作者心中只有情怀高雅的人才可能懂得品味山水,并将观景后的感受谈出来与人分享交流。无疑,作者与朋友谢中书都是这样的人。
接下来十句是分写山川美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仰一俯,写出山之高,水之净。“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写出山石光彩照人的气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写四季常青的林木,为无情的山川增添了生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景物形象也由显而微。晨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鸣叫此起彼伏,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水底的游鱼争相跳跃。这四句通过特定的两个时间段的活动,传达出生命的气息,渲染出一种欢欣热闹的场面,为原本静美的画面增加了灵动感。“歇”“颓”是两个有感情色彩的字,它们的使用把“晓雾”和“夕日”拟人化了,表现出作者对山川的情感。
文章最后既有抒情又发议论。“实是欲界之仙都”,是对山川异景的由衷赞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爱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