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班家长来讲,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入学准备问题。每年的五六月份,我园都要以“为孩子做好入学准备”为主题召开大班家长会。届时,我们邀请小学优秀教师及优秀学生的家长来园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每次的大班家长会上,我们也会帮助家长朋友分析孩子入学准备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希望能给家长朋友提供帮助。
一、家长在入学准备中常见的问题
1.过于紧张或过于轻视
面对孩子即将成为小学生,有的家长可能会过于紧张、焦虑,怕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怕孩子不会听讲,学习成绩落后。这种过度紧张的情绪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当然,也有的家长过于轻视,没有做积极的准备。我们常说过犹不及也,希望家长们都能掌握好这个尺度,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2.过于重视学科知识准备,把入学准备小学化
这是很多大班家长容易产生的误区。每到孩子要上大班时,都会有部分家长把孩子转到私立机构办的学前班,让他们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部分课程;也有的给孩子报辅导班,周六、周日去学习小学知识。这类学前班或辅导班大多通过机械地、重复性地练习,让孩子死记硬背小学一年级第一册教科书的内容。这种教育方式既缺少幼儿教育的科学性,又缺少小学教育的系统性和丰富性,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孩子学习的内容在一年级还要重复学习,尽管上学后短期内表现突出,但一个学期后,优势就很难保持了。
对于提前上学前班的孩子来讲,他们用两年时间学习了正常孩子一年学习的内容。试想一下:幼儿园大班要提前学习一年级知识,小学六年级要不要提前学习初一知识?初三要不要提前学习高一的知识?高三要不要提前学习大一的知识呢?很显然,这是不科学的。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命发展的规律。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欲速则不达,过早地接受训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付上更大的代价,更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不利于孩子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3.忽视对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把入学准备简单化
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只关心物质上和知识上的准备,却忽视了对孩子生活习惯、学习能力及交往能力的培养,把入学准备简单化了。其实,入学准备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并不仅仅是指入学前的几个月,可以说,幼儿上学前的所有生活都是在为入学做准备。在入学准备中,最重要的是幼儿习惯和能力的准备,如孩子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阅读能力、交往能力等,这些将直接影响着他们上学后的生活。
4.吓唬孩子,把入学准备魔鬼化
有个别家长常吓唬孩子说:“让小学老师来管你!”“看你上小学怎么办!”“小学老师可厉害啦,如果不认真听讲,老师要批评的。”“上小学不能这么玩儿,不能看动画片,每天要写作业。”家长这种说法,对孩子是一种误导,容易让孩子对上小学产生恐惧感。
二、幼儿入学后可能面临的问题
德国哈克教授根据他的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1.关系人的断层
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要求严格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了压力。
2.学习方式的断层
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来适应。
3.行为规范的断层
通常在幼儿园被认可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代替。
4.社会结构的断层
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伙伴分离,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5.期待水平的断层
家长和老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孩子游戏的时间。
6.学习环境的断层
幼儿期间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科目学习,有作业、受老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产生学习障碍。
三、家长应做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
第一,学校的选择。在做入学准备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确定一所学校。一般情况下,家长会为孩子选择教育优质、交通便利的小学。目前,很多家长在择校、择师上煞费苦心。每位家长都有追求优质教育的愿望,但是我常常提醒他们还要考虑孩子上学的便利。小学六年若每天在路上耽误一两个小时,六年下来时间惊人,不仅浪费时间,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第二,住房或交通方式的选择。当今社会,家长陪读现象已相当普遍,为了孩子上学方便,许多家庭学“孟母三迁”。搬家时要特别注意装修环保的问题,千万别因为环保问题给孩子带来健康隐患。
第三,书房的准备。孩子上小学后,家长最好给孩子准备一间独立的书房,里面一定要有书架。书桌和椅子要高度适宜,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第四,学习生活用品的准备。我们在帮助孩子挑选学习用品时,应以实用为原则,过于花哨的用品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还要注意产品的安全环保,有异味的学习用品要慎用,生活用品及服装鞋帽等应利于携带和运动。
2.情感态度上的准备
第一,家长应积极引导。家长应用积极的态度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让孩子从内心产生想上学的强烈愿望。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给予孩子正面引导,让他们感受成长的喜悦,从而向往小学生活,还应该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小学生活。
第二,走进小学参观。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参观要去的小学,若有可能,可以多参观几次,从而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小学,减少陌生感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第三,与小学生交流。家长可以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小学生接触,如亲朋好友中有上小学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多交流。最好选择相对优秀的小学生交流,免得负面信息过多,影响孩子的信心。
3.学习能力上的准备
第一,培养孩子认真专注的学习品质。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给孩子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真专注的学习品质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能够认真听别人讲话,做事有耐心、专注,相信他会很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学业水平也不会差。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最头疼的问题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听讲。
第二,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习惯都是可以培养的,关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有几点建议:首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书,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再次,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选择适宜阅读的图书;最后,家长要善于分享阅读体会,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们应尽量避免阅读识字化、阅读功利化、阅读任务化、阅读片面化、不当评价与示范。
第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敢于尝试与探究的能力。上小学后,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孩子会经常遇到各种问题。入学前,家长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对于孩子遇到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应引导孩子独立思想,大胆尝试,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困难。
4.其他准备
第一,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面对关系人的断层和社会结构的断层,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非常重要。走进一个新的集体,孩子若能在较短时间内熟悉老师、找到新朋友,较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其对新环境的适应。孩子有可能因为有一个好朋友而喜欢上学,也可能因为喜欢一名教师而喜欢上学。家长可以多带孩子与小学生一起游戏,鼓励他们结交新朋友。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可以学会与小朋友分享玩具、物品等;遇到矛盾时向同伴说出自己的想法;学会与人商量;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愿望伸出援手;在遇到困难时,懂得向老师及朋友寻求帮助。
第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自理能力。
四、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1.别急——让孩子慢慢长大
作为家长,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替孩子着急。快点儿干这,快点儿干那,是家长经常说的话。人生漫长,不要急于抢跑。孩子有他自身发展的节奏,要允许孩子从容面对成长。李雁宁老师在《爱孩子没那么简单》一书中曾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您有没有发现,用高压锅快速熬的粥和炖的肉或汤,不如用小火慢慢熬出来的鲜美。人的成长和学习也是这个道理。
2.别比——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花期
作为家长,我们习惯性地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特别是上小学后,分数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切记不要进行横向比较。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花期是不同的,每朵花都有他独特的价值与芬芳,每个孩子都有权利享受成长的幸福与快乐,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体验收获与成功。作为家长,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
3.别怕——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
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学后都很紧张、害怕,总是怕自己的孩子成绩不理想,怕孩子上课不会听讲,怕孩子不及时饮水、如厕,怕孩子不会做值日,怕孩子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关照。其实,家长害怕的根源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作为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我们要积极引导,多鼓励他们,让他们相信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
4.别独断专行——尊重孩子的选择
作为家长,我们常想自己是过来人,比孩子懂得多、经验多、教训多;我们是父母,有权利为孩子做出选择。其实,说到底是我们的儿童观出了问题,我们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对待,而是把他们看成是我们的附庸。亲子关系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尊重,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周末去哪里玩儿,你能听孩子的意见吗?今天穿哪件衣服,你能尊重孩子的意见吗?……卢勤说过,放手才能放心。作为家长,我们要相信孩子,请尊重孩子的选择,切不可独断专行。
5.别光说教——请用行动示范
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空洞的说教不如行动示范有力量。因此,我们也要时刻审视自己的言行,多给孩子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和示范。卢勤在《长大不容易》一书中写道:“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孩子不同年龄的成长特点,用成人的思维看待孩子,把孩子当成人,所以我们会做出一些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事情。不能因为我们的无知,错把孩子看成学习的机器;更不能因为我们的功利,剥夺孩子最宝贵的童年。我们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错失良机。长大不容易,成长有规律。我们不必焦虑,但是我们需要学习。”
家长朋友们,孩子的成长不能重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为孩子创造快乐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