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了孩子的幸福

为了孩子的幸福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切为了儿童”是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观。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一切为了儿童”应该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我们总是会下达各种禁令,从而束缚了孩子的发展。让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实践“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念,创造出适合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从而让师生共享幸福的教育和教育的幸福!

《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的作者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郭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生本教育实验研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探讨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基础、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等内容。读完此书,我对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感触颇深。

一、关于“一切为了儿童”的思考

“一切为了儿童”是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观。《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的前言中有这样几句话很吸引我,也很耐人寻味:“假如你是裁缝,你给儿童做衣裳;假如你是理发师,你给儿童理发;假如你是牙医,你给儿童打理牙齿,这些职业都是改变儿童的外部。然而,我们既不是裁缝,不是理发师,也不是牙医,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我们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教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对儿童剪裁、修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都是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这似乎有点儿无奈。然而,我们一旦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那么,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又是如何为儿童发展做服务的呢?裁缝为儿童做衣服,需要量体裁衣;理发师为儿童理发,也需按照儿童的脸型、发质和个人喜好来设计发型……我们也常说,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如果把教育比作鞋,儿童比作脚,那么,我们今天的教育这只鞋是不是适合孩子的脚呢?我们的教育是否像裁缝、理发师和牙医那样为儿童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呢?我们的教育是量体裁衣还是削足适履了?

作为教育者,我扪心自问:

我们所做的一切真的都是为了儿童吗?

我们开设的课程都是为了儿童发展的需要吗?

我们的教案、学案、活动方案都是为了儿童好学吗?

我们有没有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呢?

我们的各种规定都是为了儿童制定的吗?我们是不是为了方便管理呢?

郭教授在文中这样写道:“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教育对象,但传统观念使我们对教育对象的认识,仅仅是把它作为缺少生命的知识容器,而不是当作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并没有从对象的生长和生成规律去设计;我们的教育常常为社会习俗所左右,从而偏离了教育对象的本体。”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一切为了儿童”应该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这几年,我园一直致力于研究构建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园本课程体系,旨在为孩子创设更加丰富、更具个性的课程和教育环境,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有信心坚定地往前走,因为我们相信:“一切为了儿童的长远发展,是今天深化教育改革的必需!”

二、关于“高度尊重儿童”的思考

“高度尊重儿童”是生本教育体系的伦理观。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回答了为什么要“高度尊重儿童”的问题。“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数学才考了十多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曲曲扭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作为人类的一代,他们都像长江一样,‘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在他们后面的,是人类五十万年发展的历史;在他们前面的,是正在展开的现代社会,他们将会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儿童不可限量。所以,对儿童的尊重是天然的、应当的。”我认为这个理由很精辟,也很充分,真的打动了我。

反思我们的教育实践,我在想:

面对儿童的问候,我们尊重儿童了吗?

面对儿童完成的作业,我们尊重儿童了吗?

面对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我们尊重儿童了吗?

面对儿童暂时的困难和落后,我们尊重儿童了吗?

面对儿童的想法和愿望,我们尊重儿童了吗?

面对儿童,我们为师者真的做到高度尊重儿童了吗?

面对《儿童权利公约》,我们能做到让儿童利益最大化吗?

这也让我想起前些天幼儿园发生的一件事。上周我园为大二班旭旭小朋友举办了“小灯泡 大学问——小小科学家旭旭灯泡研究成果个人展示会”。在展示会的前一天,我们请旭旭检查布展情况,旭旭发现有个灯泡安错了,120伏的灯泡安在了220伏的电压上,旭旭告诉了老师,我们才得以及时纠正了错误,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儿童的潜能真的无法估量,只要给他足够的尊重,他就能创造出一个精彩的世界。

三、对于“全面依靠儿童”的思考

郭教授在书中指出,在社会转型的时候,儿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儿童具有独立的意识;二是今天儿童的知识比过去时代的儿童要丰富得多,现代得多;三是社会对儿童未来所提供的空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他认为,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的。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我记得有人说,鸡蛋从外部打开是食物,从内部打开是生命。我想这也是教育的真谛。

由此,我想到园里薛宏老师的一篇博文《多给孩子一点儿时间》。户外活动时,很多孩子跑到滑梯入口,争着抢着上。老师刚要上前维持秩序,一个叫悠悠的孩子赶紧跑到滑梯入口处,举起小手大声说:“来来来,先检票,检票后才能上车。”一句话让子们都自觉排好队,微笑着和悠悠击掌以示检票,秩序井然。薛老师在文中写道:“我没有想到那么混乱的局面,让孩子们解决得那么井然有序,并且又那么富有想象力和愉悦感。再等一分钟,给孩子一点儿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能力,总是代替他们解决问题,总是不愿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解决问题。我们总是会下达各种禁令,从而束缚了孩子的发展。由此看来,只有“全面依靠儿童”,才能创造教育的奇迹。

曾经听到关于教育的这样两个观点:教育是生物学的过程,给学生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呵护他们健康成长;教育是物理学的过程,通过打造、锤炼、压制等手段使其成为理想的造型。这两个比喻很生动、很形象。显而易见,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毋庸置疑,我们要追求的是生态的教育,是绿色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然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是以正确的儿童观为基础的。让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实践“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念,创造出适合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从而让师生共享幸福的教育和教育的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