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题目、同样的内容,有的人讲大受欢迎,而有的人讲开场不到20分钟听众就走了一半,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和讲座内容“含金量”不高、实用性不强、讲师自身能力有欠缺有直接关系。健康教育讲座贴近生活才有生命力,才易于被群众所接受。比如,有学者在讲饮食的时候,说的是“十个网球原则”,即每人全天不超过一个网球大小的肉、相当于两个网球大小的主食、要保证三个网球大小的水果、不少于四个网球大小的蔬菜。问题是这个理论是美国科学家提出的,我们引进过来以后没有进行必要的转化,一些农村的老年人没有见过真正的网球,对网球是多大没有概念,效果自然不好。再比如,有人引用美国的“健康自测表”,其中把“你有几个兄弟姐妹、是否养有宠物、是否每天食用维生素、是否每周做瑜伽”等作为判断标准,显然是背离中国国情的。
生活中老百姓习惯用“斤和两”来表示重量,而学术书刊中肉、蛋、奶、水果、蔬菜的重量都是用克、毫升来表示。我们一些专业人士讲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很多听众都是一头雾水,搞不清25克酒精到底是多少?我们就不如说高度白酒(如56度)不超过一两,低度白酒(如38度)不超过一两半;我们说每天吃油不超过25克,就不如说成不超过两瓷勺。
点评: 简单才能被老百姓记住,实用才能被老百姓采用。健康教育讲座要食人间烟火,不能脱离实际,要多讲平凡人生活的“对流层”,多讲柴米油盐的人生,要通俗易懂,贴近大众,要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有些医生不太熟悉健康教育的规律和技巧,又想在听众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采取的策略是“高举高打”,从联合国讲到世界卫生组织,从基因工程讲到全球气候变暖,全是宏观的概念和专业术语。但整个讲座内容杂乱无章,听众不明白他要表达的核心点是什么?这种讲座正像卢梭所说的情书的书写方式一样:“始于不知所云,止于不知所云”。听众常常是兴冲冲地来、懵懵懂懂的听、糊里糊涂地走。
点评: 借用赵本山小品《拜年》中的一句话“扯那些个臭氧层子有啥用啊?”虽然是小品,但是我觉得这句话也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讲健康教育课也一样,不要总扯那些不着边际的臭氧层子。听众皆是忙碌的人们,他们希望讲者以直率的语言,一针见血地讲话。讲演不同于写文章,不能拐弯抹角,要直接用一些简单而清晰的概念来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讲问题要直截了当、落地有根,切忌云山雾罩、虚幻缥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