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明确学习习惯和效率之间的相关性。
2.分析自身学习习惯的优与劣,同学之间分享优秀的学习习惯。
3.探讨如何将优秀的学习习惯应用于日常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
掌握改进不良学习行为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难点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方法和形式
讨论、交流、合作、活动。
背景
有的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同学、老师和家长都十分着急。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多就应该回报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其实这里就存在一个学习效率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活动过程
同学们,你们在座的每一位上学的时间都有几年了。通过这几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很多知识。学习,对于你们来说已经是非常熟悉的一件事了,但好的学习习惯却不是人人都能养成的。
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学得轻松自在又有效率,还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通过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1.课前,我们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课前要预习,首先要熟读课文,学会带着问题学习。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1)上课前,老师正要走进教室,只看见教室内几名同学追逐打闹,其他同学加油助威。
(2)上课铃响了,某同学还在校园里慢悠悠地走,而且经常迟到。
(3)上课前某同学把学习用品准备好,在认真地预习课文;但她同桌的桌面上干干净净,她还在玩弄电子手表。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同学的表现,你们有没有?你们认为自己在学习习惯方面怎么样?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了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上课认真听讲,不乱说乱动;敢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要起立,声音洪亮;要发言,先举手。
(2)上课坐姿要端正,读写姿势要正确,努力做到“三个一”。(让学生说出哪“三个一”:眼睛离书一尺远,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远,身体离桌一拳远)
当场示范,看同学们是否掌握。
(3)作业要字体端正、规范,书写格式正确,纸面清洁,不边做边玩。
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1)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同学有的小声说话,有的在做小动作,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在偷偷吃东西,有的趴在桌子上睡大觉。
(2)课堂上,老师在提问问题,A同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B同学低下头,老师叫到时,慢腾腾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小。
(3)课堂上,A同学认真写字,纸面清洁;B同学边写边玩,用手转书。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同学的表现,你们有没有?你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做得怎么样?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3.课后我们又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先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
(2)按时、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
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问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情况)
某同学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后,再出去玩;某同学晚上玩得很开心,第二天到学校抄其他同学的作业;休息日两天,小刚玩得开心极了。明天就要上学了,今晚急急忙忙把作业做完;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小玲从来都不完成。
4.考试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仔细审题,认真答卷;自己做自己的,不看书,不交头接耳,不东张西望。
班主任总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课前、课中、课后以及考试时该怎么做,能辨别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并敢于剖析自己的不足,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将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学生感受
通过这次班会课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更多的学习方法,知道了学习习惯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提高了自我学习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