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高中的时候极少在意星期几的变化。很多高中都采取封闭式的管理,学生们只能拥有半月一天多甚至一个月一两天的假期。加之很多学生都不是在自己的家乡上高中,放假后扣除路上耗费的时间,再考虑到每科老师都有布置的假期作业,真正可以用来休息的时间更是所剩无几。
学校安排了极多的硬性时间用以要求学生们在教室里听课、写作业,这恰恰为题海战术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形成了稳定的教育模式。各地的教育局要求学校不能在假期补课,但却常常屡禁不止,为什么?
在教育理念落后的情况下,老师,家长和学生本身都不得不认同“学习得越久,成绩就越好”的观点。大家都盼望通过让学生长时间学习的方法各取所需:学校想要升学率、家长和孩子想要上更好的大学。他们既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又不得不成为其拥护者。
于是我们看到,高中生一个月有二十大几天的时间待在学校里,每天早晨6点多到教室,上着一节又一节的课,直到晚上10点自习结束。扣去短暂的吃饭和午休的时间,学生们仍要将每天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放在教室的座位上。值得深思的是,在如此高强度的教育模式中仍有大批的人考不上理想的大学,甚至考不上大学。这足以说明过分地延长学习时间与在校时间并没有什么益处。
劳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时间,过分紧逼却会让人额外地贪图休息时间。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并且是在告诉他们:“高中的苦是短暂的,学习只是这几年的任务,不是你一辈子生活的必需品。”
我们必须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一味延长学习的时间而不推动学习方法的进步,这是毫无作用的。尤其是成绩一般的同学,他们在学校待着的状态就像溺在海里的牛羊,根本看不到前进的道路。很多人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话一定要分情况来看。我们决不能忽略这个根本的前提——我们应当为有意义的事情而吃苦,而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
“不苦不累,高中无味;不拼不博,高三白活”之类的口号看似励志,实则无比浮夸。这些口号是将大家引向功利教育的歧途,是应试教育的遮羞布。有些原本并不出色的学校盲目采取这样苛刻的教学方法,甚至并不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业水平,而是为了方便管理,并可在社会上散布这样的消息:“××中学管得严,一个月就一天假,每天上很多节课”,从而打造自己学校的光辉形象。很多家长不了解学校的教育水平,一听说学校“严”,就仿佛如获至宝,正好将自己淘气的孩子送去管教。这样的学校和家长都是视教育为儿戏的,看似负责,其实相当的不着调。
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看,孩子们每天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身体疲劳而精神紧张,坐在并不舒适的凳子上连续地看书写作业,有时候午休只能趴在桌子上睡一会,这对他们的脊椎、心脏都有经年累月的消极影响。连健康的权利都无法保证,谁又会去关注孩子们心理的健康、精神的自由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