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掘深藏不露的泉水

发掘深藏不露的泉水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治学还是为业,要想有收获都离不开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啊!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在家长会上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达到了。就如同毕老师总结的那样:你的潜能就像深藏不露的泉水,如果不去挖掘,你无法知道能不能成为一条汇入大海的浩瀚河流的源头。原来,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说到练笔,不能不讲一讲观察日记,因为这是我们目前训练的重点。

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家长会后一直想给大家写封信,因为时近期末忙于复习便搁置了,今日提笔撰文时竟发现已过月余,看来,人哪!一旦懈怠,要做的事情就会有所荒疏,所以,摆正航向持之以恒是多么重要啊!韩愈《进学解》有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无论治学还是为业,要想有收获都离不开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啊!

感谢大家的来信,毫无保留地同我分享参加家长会后的感受,当然,大家说得最多的是参与“鼓掌”游戏后的体会。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在家长会上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达到了。这是著名的心理咨询师毕淑敏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心理游戏,它要求每个人先预计自己在最激动的情况下拼命鼓掌一分钟的总次数,然后在10秒钟内实际操作一次并准确做好记录,算出一分钟鼓掌的总次数,最后对比有差距的一组数据,写下自己最真实的感受。真想拥抱一下可敬的毕老师,她的游戏让我们在长大这么多年后再次认识自己的潜能,同时,也启发我们从新的视角去看待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就如同毕老师总结的那样:

你的潜能就像深藏不露的泉水,如果不去挖掘,你无法知道能不能成为一条汇入大海的浩瀚河流的源头。只要你全力去做,你就会成为你所期待的那个人。

是啊,我们再想想孩子,他们是不是也需要了解自己的潜能,然后更加自信地学自己该学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练自己该练的本领?要知道,我们的实际能力远比我们预想的要强得多,只要你能够全力以赴,就极有可能获得令自己喜出望外的成功体验,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多么弥足珍贵的财富啊!

想起贯穿学期始终的语文作业(写每日素材),起初,不少家长喜忧参半,知道孩子上了三年级该学习写作文了,却担心孩子能否承受得了压力,于是心生纠结,与我探讨“大量练笔有无必要”等问题。很抱歉,在这件事上我的表现是那么的强势,因为在教学上“坚持我认为对的”是我一贯的原则,因此,无论谁打来电话我都鼓励他(她)坚持,并表明态度:要写,一定要写!就是因为进入三年级了才要在观察和写作能力上加以锤炼,促使他们养成留心观察、用心体会、细心阅读、积极动笔的习惯。万事开头难啊,所以十分感谢各位家长朋友,在心存疑虑时愿意相信我、伴随我一路前行,更感谢您陪伴和鼓励孩子度过了最艰难的起步阶段,我们才有机会一起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和变化:他们开始喜欢围着一株花儿发表赞叹,喜欢捧着一只螳螂评头论足;于是,在他们的习作中,昆虫有了思想,植物有了灵魂;于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变得更丰富了、精彩了;于是,我们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了、踏实了……

这个学期,我们的班报总共出了七期,每一期都是以孩子们的习作为主要内容的,我们的目的就是给他们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以此激励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写作。事实确实如我们预想的那样,孩子们很喜欢这份报纸,尤其是当依阳爸爸细心地把每一期报纸都打印好发到他们的手上,尤其是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被身边的伙伴阅览,那份欣喜无须语言的表达,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包含了所有的意蕴,他们之间特有的心有灵犀的那种意蕴。每当有孩子追着我问:老师,我的文章您读了吗?您觉得可以发表吗?老师,我又写了一篇已经发给您了,您看到了吗?如同孩子们心底里的那份得意,我的喜悦也是无以言表的,真喜欢他们的这份创作热情!

常有同事或家长问我“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呢”,这实在令我不知如何作答,只能强调“多读、多写”,总让人有种没有言尽的感觉。就是啊,这四个字哪有人会不知道啊,这也能算是“方法”?而我实在不知道学语文有什么秘诀可言,不就是“多读书、多思考、多练笔”吗?语文学科是最不近功利的学科,既不能贪多也不可求快,它需要耐心积累、勤奋耕耘并持之以恒。忽然想起曾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上读过的一篇文章里曾经谈到关于“叶圣陶如何教子作文”的话题,于是在网上搜索,果然有所收获,不妨摘录下来,我们一起探讨叶老教子作文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曾请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介绍小时候叶老是怎样教授他作文的。他说:“不教的。”叶至善先生见我有些疑惑,说:“我说给你听,我父亲这么做,到底是算‘教’还是算‘不教’?”

原来,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

纳凉时,叶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着孩子朗读,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若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其子女就得调遣词语或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直至叶老说“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时再继续读下去。

叶至善先生介绍到这里,问我:“你说,我父亲这么做算不算在教我作文?反正,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会作文的。”

(摘自2004年3月30日《新闻晚报》作者 贾志敏)

这到底算是“教了”还是“没有教”呢?我想这个问题已经无须求证了,大家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东坡志林》里欧阳修也提到过如何写文章,感觉和叶老的方法如出一辙:“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见之。”您瞧,关于提高作文水平的策略,连这些大家们都没有“武功秘籍”,我又怎么可能“有言可对”呢?唯有带领着孩子们多多阅读、勤于笔耕了!

说到练笔,不能不讲一讲观察日记,因为这是我们目前训练的重点。用日记冠名,其实又与记生活琐事的记录不同,它的要点在于有意识地收集资料,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独特之处,酝酿属于自己的感受。因此,所谓观察,就是有目的地去认知某一对象的知觉过程,它的意义体现在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发展他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能力。同时,悉心观察还可以引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关注,为逐步树立实事求是的文风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做生活的小记者,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勤动脑,多专注,细体会,巧动笔。

当下学生能够入笔的对象有五种:人、事、物、景、情,而能作为我们观察对象的,无非是人、物、景三类。对“人”的观察要注意捕捉人物特点,如外表、举止、心理等,要注意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练习观察时,可以先从熟人入手,毕竟我们与熟悉的人接触机会多,可以得到较为丰富的信息,但要注意发现熟人身上过去未发现的东西。而对“物”的观察则要留心身边的物品,旧物有其情感,新物能带来欣喜,熟悉之物要记录它的故事,偶遇之物要关注自己的好奇。而对“景”的观察,则要将它放在大自然的背景下,注意发现它的变化,要关注不同时间、变化层次、外在现象等的细节,多角度了解景和物的特点,注意边观察边描绘(形态、色彩、声音和动作),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之道,贵在积累和坚持。今天的孩子就像一块璞玉,要想让它熠熠生辉,离不开精心的打磨和耐心的雕琢。请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们会在任务的推动下不断完善自己,会在体验成长的快乐后实现自我重构,感悟自身潜能,信心满满地去发现新的自己。教育的本分和责任,就是以极大的耐心和智慧去发掘那深藏不露的潜能,让它汩汩流淌,变成汇聚江河的源头,奔腾而去,扬起晶莹的水花……

来吧,一起去见证孩子的成长,见证他们成长为自己期待的那个人……

全远姬

2015年2月14日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