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年至今)

模(年至今)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学讲稿”虽涉及预习的内容,但又不简单地等同于预习,它是让学生提前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讲稿”的时间是70分钟中的前30分钟。“学讲稿”旨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讲稿是“231”高效教学模式的预习载体,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的专有名词,两者不能画上等号。

定模之后,我们终于有了一段冷静思考的时间。凡事怕琢磨,一琢磨就有想法,就会出办法。针对专家们提出的“统得太死课堂上会缺乏生成”和家长们反映的“作业量太大,学生睡得太晚”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一场思考后的讨论。

下面是对“学讲稿”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学讲稿=前置性作业?

学讲稿不等同于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是由“生本教育”而产生的一个名词,它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预习。而“学讲稿”虽涉及预习的内容,但又不简单地等同于预习,它是让学生提前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学讲稿”既是一份学稿——学生自学的指南,又是一份讲稿——教师课堂教学的主线。它在传统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学生通过完成“学讲稿”,会在对新知识形成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的同时,对第二天的课堂有所准备,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学讲稿”既服务于学生的“学”,也服务于教师的“讲”。

思考二:“学讲稿”学习的内容越多越好?

“学讲稿”是“学讲练70分”教学模式改革的载体。完成“学讲稿”的时间是70分钟中的前30分钟(即学生在家里提前自学的30分钟)。面对新知识,时间又有限,所以学习内容不宜过多,且不宜过难,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还不能给学生太多需要动笔去完成的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清晰、明确,学生一看就知道怎么学,家长一看就知道怎么帮助孩子。

思考三:就某一个学科而言是否每天都要设计“学讲稿”?

“学讲稿”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选择和设计,并不是每个学科、每个内容都适合设计“学讲稿”,关键在于“学讲稿”能否发挥它的有效作用。

思考四:“学讲稿”是增负还是减负?

“学讲稿”旨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当学生学习时能够根据“学讲稿”上的方法指引,准确把握关键知识,快速地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只要找到了知识的重点所在,学生对学习也就充满自信,学习负担自然就会减小。

“学讲稿”不应该成为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借口。

下面讨论期间我们收到的一份文稿,该名教师在文中提出了四个问题,并做出了解释。拿到这个文稿,我们开始思考的同时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问题一:学讲稿=前置性作业?该名教师的答案是:学讲稿不等同于前置性作业。讨论中,大家认为这个界定是正确的。学讲稿是“231”高效教学模式的预习载体,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的专有名词,两者不能画上等号。但是该教师的解释大家又觉得不对。他说前置性作业类似于预习,学讲稿不同于预习,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实际上,学讲稿就是预习,不过它不是只下达预习任务,而是就如何预习给学生教方法。该教师由此就定义为学讲稿不同于预习是错误的。

问题二:“学讲稿”学习的内容越多越好?该教师的观点是:时间有限,学习内容不宜过多、不宜过难,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理解是对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有所取舍,把量降下来,要给孩子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时间。

问题三:是否每天都要设计“学讲稿”?该教师的观点是:不是每个学科每个内容都适合设计“学讲稿”。有的教师同意这个观点,有的教师不同意。经过争论,大家觉得不是每天都要设计使用学讲稿,因为不是每天都要上一节新课或者教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讲稿只是在预习新知识和整理复习的时候设计,一课书或一个教学内容没有上完之前不用每天设计。可是,在教学新知识和单元整理复习前,一定要课课设计学讲稿,必须对学生自学新知识有指导,给学生教方法。

问题四:“学讲稿”是增负还是减负?大家讨论的结果是:用好了就是减负,用不好就是增负。大家认识到,不能把学讲稿当成一份作业,当成作业就会设计越多;不能把学讲稿当成垃圾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不能不区分预习和复习巩固,两份作业同时布置,就会增加学生负担。

几年来,金凤三小的教改氛围特别好,我们就在这样的争论中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再遇到,再解决,一路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