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高效教学模式改革,最重要的改变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从实际情况看,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231”有几个重要观点:一是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东西教师不要跟他们抢,三是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替代或包办,四是关键的时候老师必须及时出现,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
在这几个观点的影响下,老师们教学中要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从我们实验情况来看,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思考课前如何指导学生自学,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使得教师的思维在不知不觉间由过去思考如何教会知识,变成了思考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学会知识。思维的变化,引发的就是行为的变化。为了落实不跟学生抢知识的要求,教师就开始思考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知识学生学不会,对知识就有了一个梳理和甄别,提高了自己处理教材、处理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转换了思想,开始放手,不再和学生争抢简单知识,让他们自己学会。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这个观点落实起来最难。很多老师几十年的习惯难以改变,一上课就展开了自己讲,总觉得自己不讲不放心,讲少了还生怕哪个知识点落下了没讲。根深蒂固的顽疾,去除起来真难。为了逼迫着老师改变这种习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231”的课堂模式做了硬性规定,课堂就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导课只能在一两分钟内完成;第二个环节必须是检查环节,老师不能上来就讲,而是检查预习,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第三个环节是导学,也是先让学生自学,再群学交流,再展示汇报,然后才是教师导学,时间也有具体的限制;第四个环节进入练习环节,学生完成。这样,不给教师长篇讲的时间,迫使他们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关于教师在什么时候出现,这是“231”高效教学模式对教师提高要求的地方。因为要高效,不给教师大篇幅讲的时间,那么,教师每出现一次,就要高水平发挥一次作用。要想在仅有的出场机会高水平发挥,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提高境界,提高素养,提高教学能力。
“231”教改带给三小教师的不仅仅是观念的彻底变革,更主要的是在实验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确实提高了。关于“231”教改带给三小教师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主要有三种:一是优秀教师更优秀。三小原本就有一些优秀教师,他们的特点是踏实肯干能吃苦,教学成绩特别好,教学水平也不错,但就是不能在优质课大赛中脱颖而出。经过“231”理念洗礼之后,这些教师把“231”的课堂与优质课大赛的要求稍加融合,上出来的就是一节优质课。如我校的王芳老师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优质课一等奖,李娜获得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马德虎的课入选“一师一优课”全国好课,数学教研组多次区市级优质课大赛中做课研讨等等。二是中间的教师正在变得优秀。原来有些教师觉得自己还可以,有了懈怠的倾向,教学水平也长期停留在原地,没有进步。“231”教改开始以后,这些人成了被动的参与者。于是几年下来,他们竟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因为他们基本素质本来就不差,只是不思进取,一旦行动起来,思想马上就活跃了。三是一些新教师或者长期找不到教学感觉的那部分教师会上课了。每所学校,都会有那么一些教师不善于教学,也会不断补入一些新教师。对于这些教师,“231”教学模式能让他们短时间内理清课堂结构,学会上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