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最适合新教师培养的专业模式
各地每年都要补充很多新教师,由于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在实践性培养方面存在严重脱节,加之师范类院校的缺乏,以及进入教育口的大学生专业复杂等原因,新教师培训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不得不高度重视。
新教师的特点就是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里开始。“231”高效教学模式的特点恰恰是规范每一个环节,教老师干什么?怎么干?所以,两者一拍即合。我认为,“231”高效教学模式是最适宜新教师培养的。
其实,在抛出最适合新教师培养这个观点的前几年,“231”高效教学模式在我们的教师身上就已经有一些例证了。例一,我们学校有很多老师,教了十几年、几十年书了,其中还有一些老师很有名,但是大家却都存在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上课执行教学设计,从开课到下课不折不扣的执行,脑子里想的从来都是不能落下哪个,或者上不完了。而在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时,又完全依赖教案书,离了教案书就不会写教学设计了。这种现象虽然早被发现,但是我们却长期找不到解决办法。可是在“231”试验中,我们找到了办法。由于“231”的学讲稿,无处参考,“231”的教学设计,更是哪也没有。于是,这些都必须由老师们亲自思考、亲自编写,结果在实验一年以后,我校的老师们就人人对课堂有几个环节了如指掌,各个离开教案书都能写出教学设计了。例二,我校有一些中年教师,看教龄不短了,但是她们却有一道坎跨不过去,那就是最怕听课。有时候,我专门走进这些教师的课堂,想一点点帮助他们克服恐惧,成长起来。可是,当看到他们紧张的样子,听到那结巴的讲课,我也不愿意再加大他们的压力了,心想只要他们一个人钻在班里能把学生带好也就算了。但是“231”改革实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情况变了,这些老师不再那么恐惧听课了。有一年金凤区教育局年终评估学校时,我校杨燕老师上完课后主动找到我说,校长,我今天的课上得不错!看着她兴奋的笑容,我内心一阵欣喜,她终于不怕听课了。后来,这名老师到农村联盟学校去交流,在一次盟校教学研讨活动时,她也来了。原来,她是作为授课教师的指导老师回来参加活动的,看着她在集中教研时脸上放光的自信和侃侃而谈的风采,我也笑了。例三,我校每年都有从农村学校交流过来的老师,有个六年的特岗教师,来了以后,我们去听课,结果一节课下来,我们都糊涂了,不知道这节课到底在干啥。显然,这名教师是不会上课的。于是,我们把“231”的理念交给她,要求她一边听同年级组教师的课,进行课堂复制,一边学习理解“231”高效教学模式。结果,两个星期以后我们去听课,这个老师的课已经让我们大吃一惊。后来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一是“231”模式很清晰,课前怎么预习,课堂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干什么,都清清楚楚,一看就明白,学起来容易。二是天天听课复制课堂,有现成的样子可学。三是现在的大学生知识底子不薄,缺的是方法和经验,“231”教学体系完成简约,一看就懂,使他们一学就会。
今年,由于我校扩张得很快,学校一下缺了十七八位教师。于是,学校通过引进大学生志愿者、三支一扶,以及自聘的办法,引进了一批新人。面对这么多新教师,就是手把手教他们也不现实,教导处没有那么多人去跟踪指导。于是,我们采取了集体培训,培训的内容就是“231”高效教学模式,要求他们全体学习“231”,用“231”模式去上课。为了不让这些新人们走弯路,能彻底理解并掌握“231”,我们又配套制定了周一备课制和组内公开课。结果,一个月下来,这些新人们的课上得有模有样。
有了以上具体案例,能教会人上课已经是毋庸置疑了。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231”的先进性,看看把它敢不敢介绍给新教师。新课程提出的三大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冯恩洪教授提倡的中国好课堂的好课标准是:问题、合作、交流和导学,“231”高效教学模式的理念是“先预习,再教学”,提倡先学后教;课堂环节是“对学、交流、导学、训练、拓展”,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由此看来,“231”的理念就是好课堂的理念,就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也就是当下最先进的理念,把它交给新教师完全没有问题。
从此,我就形成了一个新观点——“231”高效教学模式最适合新教师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