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爱一年级

我爱一年级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班这么多年,第一次连续两年教一年级。从一开始,我超级不适应,看着教室里面密密麻麻的“熊孩子”,我就头疼。开学头一个月,我就跟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说:“我宁愿上你们一天的课,也不愿意上一年级一节课。”上一年级一节课,起码要耗费我三分之二的体力,并且还不会轻易复原。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在每一堂音乐课当中所要呈现的内容很多,游戏、律动、节奏、唱歌、表演,每一样都会让孩子乐得“疯起来”。

上班这么多年,第一次连续两年教一年级。从一开始,我超级不适应,看着教室里面密密麻麻的“熊孩子”,我就头疼。开学头一个月,我就跟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说:“我宁愿上你们一天的课,也不愿意上一年级一节课。”上一年级一节课,起码要耗费我三分之二的体力,并且还不会轻易复原。他们聒噪、自由,有时候上课就像“炫迈”附体,根本停不下来,我经常用“扳命”来形容给他们上课。可是,就是这些“熊孩子”,给我的爱,却是那么的实在和真实:他们会像粉丝一样跟着我,关注我;他们会因为我生病而不停在课堂中提醒同学们不要讲话(尽管这样会让教室变得更吵闹);他们会在操场一两百米开外就开始热情地喊着“音乐老师好”;他们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我办公室门口蹲点,告诉我他们想跟我玩,而且很专情地跟我说,有我当朋友就够了;他们还会画一些我看不懂的画送给我,把家里刚刚盛开的鲜花摘下来送给我。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如此感动。我开始“接纳”他们,学会爱他们。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在每一堂音乐课当中所要呈现的内容很多,游戏、律动、节奏、唱歌、表演,每一样都会让孩子乐得“疯起来”。为了让他们“疯”得有秩序,我会为他们制定各种音乐口令,以便让孩子听到不同的音乐,就会条件反射性地做出相应的反应;我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孩子可以在游戏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每节课都玩得不亦乐乎。当然,孩子永远是孩子,不管你的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多么自认“有趣”,他们始终会有“游离”于课堂的时候,与其制止,不如放手。我会和孩子达成协议,每节课尽量换着花样给5~1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游离”,我会给他们放他们喜欢的歌曲,会带着他们做游戏,会让他们在教室里“半自由”的活动,孩子会因为这5~10分钟的存在,而在前面的30多分钟里变得特别积极和配合。

这样的“游离”实则是为主题音乐教育创设音乐环境,是音乐情趣的激发,是开辟音乐教育的艺术渠道;这样的“游离”实则是音乐素养的培养,是音乐教学先期预热的律动。

关于奖惩,我想说,没有奖励的教育是没有热情的,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在音乐课上,我的奖励开始并不特别,我会印上小红章,等集满多少个,可以兑换礼物之类的,但是后面我发现,这一招好像并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现在的孩子在物质上都不缺乏,一点小礼物已经不能激起他们的热情了,而且好多老师也都在用这一种方式。所以,我尽量试着让自己的奖励变得新颖,变得有用。我会奖励表现优秀的孩子,可以来弹奏我的钢琴,可以随时到办公室来找我玩,可以跟我合影,可以使用课堂小乐器,可以“命令”我为他们做一件小事,等等。我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奖励,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喜欢并有效的。而关于惩罚,至今我都没找到一个特别适合的方式。我都还在摸索着,我会让他们“坐”在一个特别的位置,可是,音乐课中始终有音乐,只要有音乐,“静坐”就不会成功。所以,关于惩罚,我一直在思考,怎样的惩罚才可以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不伤害孩子的心理。

总的来说,教一年级,让我知道离成功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他们有时也会让我的心情变得跌宕起伏,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虽然痛苦,却又快乐着。一年级的孩子就是我的“爱”,我爱他们,我离不开他们,因为我想离“爱”近一些,更近一些。

(成都市沙河源小学 陈 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