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大陆生命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对大陆生命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观生命教育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中国大陆的历史发展,其探索不得不令人深思,其成就值得人们欣慰。台湾学者纽则诚主张“后科学、非宗教、安生死”,倡导发展以中国人生哲学与生死哲学为中心价值的生命学问。[16]其实何止于此,我们甚至可以构想全人类的“大生命教育”,让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践行,一起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成全生命。

综观生命教育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中国大陆的历史发展,其探索不得不令人深思,其成就值得人们欣慰。世界各国学术界、教育和医学实践界、社会团体组织以及政府教育部门不断互动,以生命为本,诊释生命意义,追问生命价值,探求教育本质,寻找教育支撑,共同推动了生命教育的持续发展。不过,尽管生命教育已有多年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总体来看,关于生命教育的本质、含义、目标、内容、途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方式等,至今仍未形成统一意见,这有待广大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台湾学者纽则诚主张“后科学、非宗教、安生死”,倡导发展以中国人生哲学与生死哲学为中心价值的生命学问。[16]其实何止于此,我们甚至可以构想全人类的“大生命教育”,让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践行,一起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成全生命。在这里,“生命”一词是广义的,包括自然界一切有生命体征的物种,“大”既指全世界人们,亦指人与自然的整体生命关怀。我们丝毫不用怀疑,未来生命教育完全可以回应时代呼声,助力人格培养,提升公民素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造福整个人类社会[17]。而要真正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每一所中小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独有智慧,只有我们的每一所学校都能够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规律和奥秘,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有足够的生命教育意识与技能,生命教育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在学校教育的沃土上生根发芽,最终实现其内在价值。

【注释】

[1]黄渊基.生命教育的缘起和演进[J].求索,2014(8).

[2](美)杰·唐纳·华特士.生命教育——与孩子们一同迎向人生挑战[M].林莺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5.

[3]郑晓江.国外死亡教育简介[J].教师博览,2000(2).

[4]周士英.美国死亡教育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4).

[5]肖川.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J],青年教师,2007(2).

[6]黄渊基.生命教育的缘起和演进[J].求索,2014(8).

[7]周士英.美国死亡教育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4).

[8]陈彤.国外中小学生命教育[J].妇女生活,2009(7).

[9]王学风.国外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

[10]赵伟.俄罗斯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1(8).

[11]刘艳萍.国外的生命教育及其启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

[12]冯建军.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0(1).

[13]郑晓江.关于生命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9).

[14]王学风.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2001(6).

[15]盛天和.港台地区中小学生命教育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05(9A).

[16]钮则诚.从台湾生命教育到华人生命教育[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17]黄渊基.生命教育的缘起和演进[J].求索,201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