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西中学生命教育的兴起

市西中学生命教育的兴起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0年5月,根据教育部通知,市西中学被列为人口教育的10所试点学校之一。为了落实好人口教育项目,学校成立了人口教育领导小组,确定了生物教师担任授课教师。在高中开设人口教育课的同时,在初中开设了生理卫生课,每周两课时,进行青春期教育。市西中学“人口教育”实验项目得到了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以贾亚苏里亚教授为首的三人评审小组的高度评价:这个项目极为成功。

市西中学办学伊始就一直围绕着“人的发展”展开教育实践,校园里充满生命的气息,但真正从生命教育概念出发的生命教育应该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进行的人口教育开始,然后90年代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直至21世纪进行系统的生命教育探索。

(一)20世纪80年代伊始进行的人口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问题在全球范围日益尖锐化。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必将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对中学生进行人口教育,使他们从小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理解为何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理解为何要推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消除旧传统遗留的落后观念,树立新的人口观、婚恋观、生育观,是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1979年,我国教育部向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提出一项关于在中学进行人口教育的项目提议。1980年、1985年、1990年我国政府连续三次与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签订《中国中学人口教育和师资培训》项目协定(简称CPR)。该协定确定了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将在1980年至1994年间资助我国高中开展人口教育的三个五年计划。1980年5月,根据教育部通知,市西中学被列为人口教育的10所试点学校之一。

为了落实好人口教育项目,学校成立了人口教育领导小组,确定了生物教师担任授课教师。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捐赠我校多台先进设备(如照相机、幻灯机、电影放映机、高倍显微镜、复印机、制版机、印刷机等)。在1980年下半年,人口教育课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同时开始试点上课。后来都安排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课。全学期共18课时,每周一课时。包括授课16课时,复习一课时,考核一课时。在高中开设人口教育课的同时,在初中开设了生理卫生课,每周两课时,进行青春期教育。开始在初三开设。后来根据学生发育情况,改在初一开设。在讲授有关《生殖系统和青春期卫生》的内容时,男、女生分班上课,由男、女教师分别授课。没有教材,只能靠自己动手,一切从零开始。两位任课老师就自行收集国内外点点滴滴的资料,自行编写教学提纲,自行拟订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内容,1983年开始使用全国通用的高级中学课本《人口教育》。没有教学经验,只能在教学实践中边学边总结,同时积极参加教育部委托各省市举办的人口教育培训班。

1985年,已经试点人口教育四五年的市西师生迫切需要有一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帮助解决依据各种信息资料快速制作出直观图表以显示人口科学的规律,帮助解决进行大批的人口资料数据统计和对发展趋势进行未来方向的预测。结果,已经普及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BASIC算法语言的两位学生在一位老师的指导下,勇敢地选定了“人口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软件的研究课题,花了九个月时间完成了软件的设计与制作。人口教育催生了一个计算机软件发明。这个软件,画面生动,资料丰富,伴之以美妙的音乐,成为人口教育老师得力的助手。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的官员,还有日本、瑞典、美国、菲律宾等国家的外宾观看了该软件的展示,大家一致称赞:“中国的中学生就是不简单,能自己设计出如此高水平的教学软件。”联合国官员高度评价:“利用计算机进行人口教育,在世界上也是个创举,足见中国对人口问题的重视。”1985年在天津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计算机软件交流会”上,人口教育软件以其新颖的题材、丰富的内容、灵活形象的表现手法博得了好评,获得全国优秀软件奖。1989年9月,国家教委举办人口教育创作成果评选活动,该软件获得唯一的创新奖。

1984年下半年,为了向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官员汇报人口教育实验情况,也为了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活动,扩大人口教育的影响,学校提出办一个人口教育展览室,花了三个多月时间建成。展览室共24个版面,利用图表、照片、标本、模型和实物资料等多种形式介绍了人口理论、人口知识、人口形势、人口政策及本校开展人口教育的成果等,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该展览室既是理想的人口教育课堂,教师组织学生到展览室一边参观,一边现场教学,教育效果显著,学生印象深刻,十分受欢迎;又是扩大人口教育在社会中影响的好形式,来校参观访问的国内外朋友、教育同行、各级领导都参观过人口教育展览室,无不表示赞赏。

市西中学“人口教育”实验项目得到了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以贾亚苏里亚教授为首的三人评审小组的高度评价:这个项目极为成功。中国的人口教育计划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成功地运用单独开设课程的范例,是一个“成功地运用一套配备有解说词的宣传画的范例”,一个“教师和学生被动员起来并激发出积极性的范例”。

当然,这个项目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学生们从中认识了生命,认识了生命的尊严,认识了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意义,以及正确面对生命的一些方法与技能。实质上,人口教育就是一种生命教育。

(二)20世纪90年代初的心理健康教育

市西中学一直追求“育人”的教育本质,关注人的健康成长。90年代初期,学校就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于是,1994年,学校开始设立心理辅导室,当时的学校政教处副主任喻老师积极去参加心理辅导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资质证书,他还自己研究开发心理健康知识选修课程内容,并主动研究如何把心理健康辅导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1995年,学校开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同时,喻老师把心理辅导与每个班轮流的值周班训练结合起来。每天早晨,值周班同学在操场上集合,除了安排值周任务、进行值周情况简要小结外,主要就是振奋精神、提升自信的心理暗示训练。同学们一扫早起的倦容,精神抖擞地上岗值勤去了,成了市西中学早晨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然刚开始,大家每天看着学校操场领操台前一群学生在喻老师带领下吸气吐气、大声喊出“今天我很高兴!今天我很愉快!今天一切都那么美好!今天我充满信心与力量!”等口号,觉得很怪异、很可笑。但结果很神奇,这样运气一番后,学生的精神面貌真的很振奋。慢慢地大家接受了,也感受到了心理健康辅导积极暗示的威力。可惜的是,后来市西校园早晨这一景观因为喻老师的退休而告一段落。因为接替喻老师负责值周班工作的老师不会喻老师的那一手。但心理健康教育在市西中学迅速蓬勃发展起来。

1999年,学校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招进了一位大学生,正式开始在高一年级每周每班安排一节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是全体学生必修课,这在上海基础教育中算是最早的,那时市教委发布的课程计划中还没有这门课程。后来又逐步开设了心理拓展课和心理活动社团,对全校学生进行考前心理焦虑疏导,对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技巧培训,通过教工大会时间给全校教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将亲子沟通方法指导纳入了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载体——家长学校课程内容中。学校也开拓了心理辅导室功能和活动空间,建立由“心理健康资料室、心理健康咨询室、心理健康活动室”三部分构成的“心灵休憩屋”(名称来自学生提议),逐步在市西校园里营造起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掌握一定心理健康调适技能的氛围,也解决了不少当时学生青春期交往困惑、人际交往适应、学习考试焦虑等问题,对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1年,因为市西中学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和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海市计生委、静安区计生委把联合国“性与生殖”即“青春健康”教育项目的实验任务交给了市西。五年时间里,市西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类课程(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及社团课程的设置上全面展开;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丰富、补充、拓展“性与生殖”方面的内容;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方式上采取灵活多样、男女生合班分班、上课与游戏活动与个别化咨询相结合、心理辅导与生理检查相结合等方式;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上整合校内外力量,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总辅导员制、同伴辅导员制;从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上学生、家长、教师全覆盖,取得了丰硕的实验成果。学生不再讳言心理健康辅导,不少老师成为持证的兼职心理辅导老师,家长主动要求参加家长心理辅导工作坊。2003年被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协会评为上海市首批心理辅导示范校,2005年“青春健康”国际项目获“全国创新实践奖”。

这一时期的市西中学生命教育,包含了很多具体的内容,教师们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方式,形成了市西中学生命教育的独特经验,以下案例就是其中的代表。

毛毛虫的等待[3]

——高中生性教育课例

【引言】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了解生育过程和避孕的方法,认识到人工流产或在非正规医疗机构妊娠对身心的危害,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是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据统计,每年有超过100多万人次的少女做人工流产。这个数字提醒我们,花季少男少女的性教育问题十分突出。但如何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教育内容的选择,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在我们学校,也一直存在着要不要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性行为的决定”“性观念的引导”等教育的思考。通过一系列的访谈和调查之后,我们发现18%的同学认为青少年发生性行为很正常,只有43%的同学觉得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发生过性行为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可以为了享受而发生性行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性行为”的观念已经出现在一些同学的性意识中。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研究所潘绥铭教授认为,一个人的性态度取决于他在青春期前后各三年中所处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觉得这样的教育一定要走在前面,要在他们性观念还不成熟、不稳定的时候就给予引导。在这个背景下,我设计了一节以“毛毛虫的等待”为题的性教育课程,通过社团活动和个别班级的小范围试验之后,调查反馈的信息表示,95%的学生都觉得这样的教育内容很有意义,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意识,行动之前懂得要深思熟虑,不能凭一时冲动等。于是,这节课就推广到各个班级,成为心理教学中的一个必修课程。本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未成年时期发生性行为问题上的态度和观念;感知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可能要承受的结果;引导他们树立健康、负责任的性观念,学会做理智、负责任的决定。

【教学过程实录】

本课分五个环节依次展开:

一、“AB选择”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自然地出示本课的主题,我准备了一些“二选一”的问题,从“蓝色和白色,你更喜欢哪个颜色?”到“有急事要到十楼,电梯没来,你会耐心等待还是一直按钮?”“看到蟑螂,你会尖叫逃开,还是一脚踩死?”,再到中心问题“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你的态度是赞成还是反对?”。虽然前面的问题与本课主题无关,但是很好的破冰活动,课堂气氛活跃了,避免了直接呈现这样的敏感话题带来的尴尬。中心问题呈现出来之后,大多数同学会选择反对,也有少数同学选择赞成,他们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了。我只是倾听同学们的观点,不对他们的想法做出评价,但引导同学们来分享和思考两位同龄人在这一问题上的选择。

二、“他们的选择”

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个电视节目,其中报道了一位高中生,名叫小青,她本是一位市重点高中生,成绩名列前茅,可是后来和一个男生谈恋爱,并发生了性关系,最后还和他一起放弃学业,离家出走,外出打工。但后来,她发现她和这位男生的关系并不像她原来所想象的那么美好,他也并不是她真正的归宿,而这时,她却发现自己怀孕了。最后,她寻找少女救助机构,进行了人工流产,并回到家里,重新开始她的学业。我把这段节目录下来,请同学们看,并请他们思考小青及其男友在面对是否要发生性关系的问题时,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以及他们的选择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同学们看了之后,情绪都很激动,为小青感到惋惜和不值,也对那位男生感到气愤和不齿,认为他们都没有慎重地考虑结果,小青过于简单和幼稚,而男生则比较自私和不负责任。

在分组讨论中,同学们就“他们的选择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影响?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这两个问题进行了交流,我引导他们去思考“这些结果是他们所希望得到的吗?他们在做决定时考虑到这些结果了吗?”同学们讨论很热烈,认为这样的事件对小青的影响很大,不仅给她的身体造成伤害,也对她的心理和个人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甚至还考虑到对小青家人的伤害。同学们认为这些结果都是小青和她男友没有估计到的。大多数同学都强调他们没有充分地考虑后果,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同学们意识到:在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之前,需要充分的信息和时间,去估计和判断可能产生的结果。

为了让同学们更全面、详细地了解过早性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我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份阅读材料和一段视频,里面很清楚、直观地介绍了未成年人过早发生性行为和流产的后果。

四、你的选择

通过前面环节对过早性行为可能引发的结果的具体分析和了解之后,再请同学们来做一些选择题,以此来澄清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观念。为了避免形式的重复,同时又让同学们的选择一目了然,从而发挥同伴相互影响的作用,我给每个小组发放了四张粘纸,分别代表四道题目;每个小组再发放若干彩色标签,蓝色表示选A,红色表示选B;通过ppt呈现问题之后,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选择,把彩色标签贴在相应的粘纸上;最后,小组请代表把粘纸贴到黑板上的海报上。具体问题如下:

1.过早性行为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A 赞成 B 反对

2.是否发生性行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决定。

A 赞成 B 反对

3.是否发生性行为,在决定之前要充分估计选择可能导致的结果。

A 赞成 B 反对

4.未成年之前,如果有人向我提出性要求,我会

A 接受 B 拒绝

我很欣慰地看到,同学们都做出了有利于健康的、负责任的选择。

五、总结

在录像中,还有一段对经历过类似事件的未成年人的采访,她们都认为自己没有慎重地做出选择,“如果生命可以再来一次”,她们一定会更负责任地对待自己。其中有一个人用“毛毛虫的等待”来比喻自己的成长,认为自己应该像毛毛虫一样耐心地等待自己成长。“如果生命可以再来一次”,这是多么无奈而又悲伤的假设啊!我用这一段视频作为本课的总结,希望让同学们有所触动。同时,希望他们也能像毛毛虫一样,耐心地等待自己的成熟和蜕变。

【反思】

高中生性教育是个比较难,但又不容回避的课题,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效果,我确立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层层递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升认识、建立积极态度。在教学方法上考虑了学生和课题本身的特点,特意安排了活跃气氛的破冰活动,在讨论中以第三者为主角,使同学可以在放松的环境中自由地表达并分享观点,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学素材选择也比较恰当、有效,能引起学生关注,并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整节课中,师生互动也很自然、活跃,我没有直接评判学生的观点,学生的观点表达得到了很好的鼓励,学生在接受各种信息和老师有意识引导的过程中,做到了自我思考和总结,提升了对未成年人性行为的认识。不过,本课主要是从未成年人性行为带来的结果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在分享信息中,生理上的伤害也占了较大的比重,怎样在对待性的观念上,从性道德的角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这一点上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