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市西中学站在了发展的新起点上。市西校园改扩建工程基本全面完成,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设备又得到了一次极大的改善。新的学校管理团队传承“好学力行”优秀文化传统,勇敢担当起时代发展赋予教育的使命和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赋予教育的责任,在“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学校发展新定位新目标的引领下,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展开课改新探索。在多元智能理论、优势发展理论、个性化教育理论等理论指引下,推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推出了一系列课改新举措,创造了一系列新课程,主要突出课程的选择性。
(一)推出微型讲座课程
为了给学生打开一扇扇了解知识海洋、了解社会各个领域和各行各业的窗口,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可能深入研究的方向,促进学生自我发展,2012年开始学校推出了微型讲座课程。“微型”既指时间上的“微”,可以长至1个多小时,也可以短至20分钟、半小时;又指主讲人上的“微”,可以请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甚至院士讲,也可以请社会各领域各行业项目负责人、本校教师、校友、家长甚至学生讲;也指讲座内容上的“微”,可以是最新前沿研究,也可以是某一方面有专门思考、深入研究,确有心得、能给予学生信息和启迪的。每一场微型讲座通过电子大屏幕、校园网提前向学生公布课题、主讲人简介、内容简介,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账号预约平台进行选择预约,听讲座情况及反馈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学校每一年开设近百场微型讲座。
(二)拓展各种实践课程
实践是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是育人的有效方式。“生命需要获得积极的体验。这种生命体验不仅仅是情感,也不仅仅是面对某种对象的感觉,或是自身身体变化的感觉,而是经历过生命的磨难、奋争,在付出过自身的努力和主动争取后的一种体验,是生活化的、在生活中完全可能获得的‘生命体验’。它肯定着在世的人的生活,鼓励着他不断超越、不断创造新的生活、不断感受生的意义。”[29]学校认为,传统课堂中的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是间接经验,以及基于间接经验而形成的能力与素养。当代教育,特别是在中国家庭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的背景下,学生的社会交往与实践明显缺乏,学校应该创造更多机会和平台,为学生提供习得直接经验,并培养基于直接经验的能力和素养的可能,进而更好地提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学校积极拓展各种实践课程,建构丰富学生直接经验的实践体系,进一步开发实践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实践的时空和内容,让学生更多参与、体验和感悟,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1.拓展校园的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感悟
市西中学在开展校园实践方面具有优良的传统,有许多好的项目和经验,例如:科技节、文史节、体育节、艺术节、英语戏剧节等校园节日的组织开展,学生从策划设计、组织实施和总结反思等方面获得不少体验和感悟,丰富着学生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开发基于创新实验室的课程:在学校已经建成15个创新实验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将实验室建设成为真实的实践环境,开发基于实验室的校本实践课程,设计学生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研究性学习,在创新实验室开展创新实践。除了机器人、OM、数学TI图形处理、静态模型等传统项目继续取得优秀比赛成绩外,数学建模、美国数学竞赛、F1在学校、未来城市、未来工程师等项目不断涌现,给学生创意实践新平台。近年来,每年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大赛,市西中学都有几十个项目参加,收获颇丰。2013年学校成为上海市教委批准命名的“上海市中小学创新实验课程孵化中心”。基于创新实验室的创新实践课程还在不断酝酿开发中。学校大力支持学生创建学生社团。在现有30多个学生社团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申请组织学生社团,探索“低门槛注册,日常性评估,规范化年检,分星级扶持,不合规注销”的社团管理,鼓励学生社团自办刊物,允许在本校师生、校友中公开交流。每学期学生社团成果展评,每学年开展星级社团评选,学校组织对社团活动的开展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学校还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模拟实践。学校依托校园网络,建构基于数字技术的学生学习与实践平台,运用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探索建设虚拟的网络实践平台,并运用校园网络实行学生对学习主题、内容、时间、空间、指导老师和学习伙伴等全方位的预约学习。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研究社会组织在校园内模拟实践的可行性,开展模拟联合国,模拟人代会(学代会)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深刻理解社会现实提供可能。
2.开发社会的真实项目,让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
“见习居委主任”“扫大街”“南京考察”“红色之旅”等社会实践是市西中学的传统品牌项目,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努力开发更多真实的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拥有更多丰富直接经验的实践与体验。
发动高一学生寻访校友。每一位高一学生一进市西校园,学校便指导学生开展寻找身边的校友活动。学生各显神通,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寻找市西的校友,寻的过程就是一个接触社会、锻炼能力的过程;精心设想采访问题和提纲,了解校友的过去、现在与市西中学的关联,即市西中学对他成长及发展带来的影响,访的过程是锻炼学生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然后,学生形成寻访的实录和寻访感受,在班级里交流,在年级里交流,以校友的生命历程经验激励自己的成长发展;最后在此基础上撰写自己人生和高中三年发展规划,明确自己未来发展的心愿,全年级举行“相约三十年后心愿封存仪式”,让心愿成为自己成长发展的航标和动力,将来也可以有一个检验和反馈。
学校精心策划开展文化游学。每年暑假,学校结合研究性学习,精心策划组织高一升高二的学生开展“文化游学”活动。学生自己推荐游学路线,学生自己志愿报名参加,10人以上成团,然后学生自由组合建立课题研究小组并选题开题,几条游学线路的带队老师共同组成团队对学生课题进行论证,然后出发游学。游学过程中,带队教师主要保障安全,旅行社负责保险和解决学生食宿,其他都是学生自己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自己展开考察,有时参观、有时访问相关单位、有时甚至采访街边路人等。考察结束后,学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暑假结束开学后,学校组织研究报告汇报交流,并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三年来,每年有五条左右游学路线展开,一个年级80%以上学生志愿报名参加。“文化游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和内容,让学生在走进社会,走近自然的过程中开展项目研究,引导学生体验研究过程、品味社会生态、感悟大自然的魅力。
探索学生参与社会公益项目。学校认真总结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的经验,进一步拓展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范围,积极探索学生参与社会公益项目的可能性,在条件允许时,依托校友会等社会组织,引导学生发起或引进社会公益项目,让学生在通过公益项目服务社会过程中,既丰富自己的直接的社会经验,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015年暑假,全体高二学生在市教委高考改革学生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引领下,参与经过市教委认证的市级、区级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站提供的志愿者服务岗位的争取和服务活动。同时,市西学生还积极自主开展公益活动。除了向新疆巴楚地区、青海贫困山区儿童捐赠书籍文具外,2015年暑假,学生自主组织开展了赴安徽金寨小学支教一星期。八位学生自行设计了很多课程活动内容,艺术、游戏、动手制作等,每天精心组织金寨小学孩子们一起活动,最后一天还组织小学生给他们的父母做了汇报,受到了金寨小学老师和家长的大力表扬。支教活动既给那边的孩子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锻炼了动手和表达能力,也使我们学生在奉献中体验社会、体验职业、体验快乐,提升了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2015年12月底,一个班级学生自发组织发起“当经典遇上现代——圣诞慈善音乐会”公益义演,自己设计电子和纸质的节目单和音乐会门票,设计售票APP,在校内外发售,募集票款,最终捐给盛大慈善基金会公益厨房项目,为安徽贫困地区学校捐资建学生食堂。学校给予学生这个公益项目大力支持,星期五、星期六连续两天晚上两场慈善音乐会,共募集到五万元善款全部捐给盛大慈善基金会公益厨房项目。学生用自己的才艺为社会公益助力,给了他们极大的锻炼,并在关怀他人生命生存与发展中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富有积极而深刻的意义。
鼓励学生参加真实的社会项目。学校积极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与社会实践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系,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利用静安区楼宇经济特色,组织学生开展“进楼宇看企业”,挖掘家长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并积极探寻学生参与真实的科研和商业等项目的可能性,努力为学生提供直接参加真实项目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三)开创免修荣誉课程
2014年,学校推出免修制。对于一些在基础型课程学习上学有余力,通过自主提前学习能基本达到一定水平,通过申请参加免修考符合相关规定的学生,学校准予免修相关的基础型课程学科,学生自主选择导师,自定学习计划,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遵守学校制定的免修制相关规定,自主拓展或深化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学科学习,学校给予所需的支持和帮助,包括聘请校外专家或联系校外资源支持免修生发展。对于持续获得免修资格、自主发展很好的优秀学生将授予“市西荣誉学生”称号,即免修制也是市西的“荣誉课程”。
(四)强化艺术体育课程
学校认为,体育和艺术课程既是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重要课程,同时,更具有深层次的重要育人功能。艺术是创新创造灵感的源泉,很多科学家都具有相当的艺术修养。而体育更是磨练人的意志、培养拼搏精神、团队协作的很重要的途径和载体,体育精神应该是市西中学“好学力行”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市西中学几代领导都非常重视体育工作。市西中学的体育工作曾经是全国先进,体育教研组是上海市劳模集体。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强化艺术体育课程,专门召开了体育艺术工作推进会,专门在教育管理处设置分管体育艺术工作中层副主任,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工作。
学校研究开发艺术体育课程。每天中午开设“午安市西”经典音乐鉴赏课程,学生和艺术老师一起推荐经典名曲,每天中午介绍曲目并播放,每周滚动播放一曲,每周换一曲。开设“艺术舞台”,组织并鼓励学生阶段性地进行艺术表演、展示切磋,在交流中锻炼学生,也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学校率先在全市试点体育专项课程,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保证每周3.5课时中有两课时进行体育专项教学,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教师进行分项目专项教学,打破班级界限。同时,推出自主阳光体锻活动,每天中午和放学后,学生自主约上几个志同道合的运动伙伴,预约运动场地,到体育组借用运动器材,自主开展体育锻炼活动,与体育专项课程相辅相成,既促进自觉体锻,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合作,又掌握专项运动技能,更培养潜在的终身运动伙伴。学校通过校园网的预约功能操作,并将学生参加自主阳光体锻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同时,依托学校足球场、篮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场地和游泳馆等优良的体育活动设施,支持体育组或学生自主组织阶段性的各种专项比赛活动,如足球赛、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游泳比赛、跳踢比赛等,分男女生或男女混合进行,以赛带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活跃校园,动其筋骨,聚其精气,焕发起精神。每年秋季,在校园传统文化节日——“金色的秋海体育节”氛围中盛大召开秋季运动会,时间从原来半天延长至一天半,比赛项目从主要径赛扩展到各种田径赛,还把平板支撑、女生3000米、男生5000米纳入到比赛中,而且鼓励教职工一起参与。学校全员动起来,每一位师生都可能前一段时间是运动员,后一段时间就变成另一个活动的裁判员或志愿者,整个校园沸腾了。参与、运动、服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赋予了运动会丰富的教育内涵,生命在互动中焕发精彩。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也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应该说,从目前的情况看,各校都普遍重视课程改革,但是,却很少有学校能够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审视学校的课程建设问题。生命教育对于课程建设有着独特的要求,因为生命在生活中,所以课程必须是生活课程;因为生命是完整的,所以课程必须是完整的课程;因为生命是自主的、活动的、涌现的,所以课程必须是经验的课程、过程的课程;因为生命是独特的,所以课程必须是个性化的课程。一句话,生命课程是人的课程,是活生生的课程。课程只有以生命为核心,教育只有以生命课程为载体,才能使教育真正回归生命,成为人的教育。从市西中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看,我们的课程改革不是盲目的,而是真正基于学生生命成长需要进行的精心设计,不论是课程种类的丰富性,课程实施方式的实践性,课程形式的灵活性,还是课程本身的可持续性、可选择性,实际上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这也就意味着,在生命教育立场下讨论学校的课程建设,实际上并非意味着需要建构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而是需要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课程建设,让课程成为尊重生命、升华生命的载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