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实践激发职业取向

社会实践激发职业取向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市西中学从1995年开始推出了“高中生见习居委会主任”社会实践活动。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方式,让生命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了实践载体,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果引起了积极反响,引起了有关部门领导关注。相关部门领导深入现场办公,指示及时进行房屋修缮,关心老百姓民生。

学生的生命成长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不是在虚拟世界中完成的,学生必须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体验生命的真谛、感受生命的律动才能更好地形成对人生追求的认识,也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为了促进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市西中学从1995年开始推出了“高中生见习居委会主任”社会实践活动。刚开始,主要是组织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在学校所在的静安寺街道所属的居委会展开,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和肯定。1996年开始,在静安区政府地区办的积极协调下,在全区五个街道所有居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市西中学“高中生见习居委会主任”社会实践活动推广到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学生三五成群,寒暑假到所安排的居委会报到,跟从居委会指导师傅积极开展见习工作,了解居委会这个最基层的管理组织如何运转,感受居委会主任这个最小一级的社会管理者的忙碌与奉献,可谓是吃喝拉撒样样管。安全提醒、邻里纠纷调解、小区垃圾箱卫生、慰问军烈属、关心孤寡老人……,事无巨细。学生们感慨良多,也体悟到很多,激发了自己潜能,甚至还成就了未来职业选择。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方式,让生命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了实践载体,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见习居委会主任活动催生了她的记者梦

谢丹青,是市西中学1998届毕业生。在高一升高二的署假参加“见习居委会主任”活动中,碰到了一件居民房屋纠纷。她所见习的居委会社区,有一老伯家的房子墙体开裂了,逢雨便漏,给生活带来不便。老伯四处要求进行房屋修缮。但物业公司说那是房产管理部门的事,房管部门说那是物业公司的事,相互推诿,一直没有解决,居委会也爱莫能助。谢丹青和一起参加见习活动的同学们了解到老伯家的情况,非常同情。她们也到物业公司、房管部门去帮老伯争取,但没有人把她们这些小孩当回事。她们想来想去没有别的办法,想到了通过报纸媒体呼吁。于是,她们动用自己能用的力量,请来了青年报记者、上海电视台记者等。记者深入老伯家现场,拍摄了房屋墙体开裂情况,采访了老伯、部里居民和居委会干部等,然后在报纸媒体上报道。结果引起了积极反响,引起了有关部门领导关注。相关部门领导深入现场办公,指示及时进行房屋修缮,关心老百姓民生。结果事情很快就解决了。老伯、居民和居委会干部都对谢丹青等同学竖起了大拇指。高中生见习居委会主任活动和学生见习过程中的这段经历当时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兴趣,记者们特地到上海拍了段视频《出门》,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放。

这段见习经历,这个房屋纠纷故事,给了谢丹青很大的启发:记者铁肩担道义,是可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这是实实在在地担当社会责任。于是,她萌发了将来当记者的愿望和梦想,并为之积极努力。最后,她高考考入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成了东方电视台现在归属上海电视台的一名记者。电视里一直有她播报的新闻,她忙碌于自己喜爱的新闻事业,担负起记者所应当担起的社会道义。

小小垃圾箱 成就大志向

张伟,是市西中学1997届一个非常朴实踏实的学生。在高二参加见习居委会主任活动时,静安寺街道愚谷村居委会安排他管一件事,那就是小区门口的那个垃圾箱。垃圾箱地盘不大,存放三只垃圾筒,门关着,只露出三个洞,供居民往筒里扔垃圾。但那时的人们卫生习惯不好,大家都懒得多走两步,把垃圾扔进筒里,很多人就把垃圾扔在垃圾箱外。有人这么扔,后面的人也跟着这么扔。于是,经常垃圾满地,夏天就恶臭无比、蚊蝇丛生。署假见习居委主任活动,居委主任就把管垃圾箱的这个任务交给张伟。张伟同学也没推辞,二话没说就当起了“垃圾王”。每天上岗就守在垃圾箱旁,虽然他并不善言辞,但他坚持一方面苦口婆心地劝说居民把垃圾扔进垃圾筒里,一方面自己不怕脏不怕累地把居民丢在垃圾箱外的垃圾弄进筒里,并不断打扫垃圾箱外的地面,不时地用水冲洗。在他的努力坚持下,在他的积极劝说下,在他的辛苦劳动下,署假那段时间里,愚谷村居委的垃圾箱面貌焕然一新,干净没有异味。有一天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夏克强视察愚谷村居民区,看到了干净的垃圾箱和满头大汗的张伟同学,竖起了大拇指啧啧夸赞:“将来一定有大担当!”

高三毕业那年,市西中学有保送华东师范大学的名额。学校向华东师范大学推荐了张伟同学。面试过程中,张伟同学讲述了自己见习居委会管理社区垃圾箱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感受体会。华东师范大学面试官不约而同地频频点头:“中学时代能管好社区的一个小小垃圾箱,将来一定能做好自己的大学问、管好社会大事业。”他顺利地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