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在生活世界中的存在并不是孤独、分离的存在,而是在与别的主体间的交往过程中实现的。也就是说,人是生活在主体间性中的。只有主体间的互动的世界才是真正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反过来,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世界之中相互影响的主体间性才是真正的主体间性。先验的主体间性唯有回到生活世界的经验个体间的交流对话才是真正现实的和有意义的主体间性,同时生活世界也唯有在主体间的生存体验交流意义上才是真正的生活世界。由此生活世界和主体间性是一对互为前提、相互依赖的理论。只有意识到先验主体间性亦有世俗主体间性含义的一面,同时前逻辑、前谓述的生活世界亦有受到先验悬置和主体统摄的一面,两个概念才能相互联系地得到更好的理解。为此,生命教育就要构筑师生之间的主体际关系,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现实生活世界。在生命教育中,师生间主体间性的实现,是在与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的交流中进行的。生命个体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刻骨铭心的经历、一段令人难忘的旅行都成为他生活中的生命体验的一部分,在失败时教师给予的鼓励和安慰,成功时教师的欢笑与骄傲,困难中教师温暖的双手,竞争中全体成员的合作等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是师生感情的交融、激情的碰撞、心灵的默契和生命的升华,都会进入师生的灵魂深处。所以,师生之间的主体际关系是一个充盈情感、激发生命活力、提升精神境界、感受生活美好与幸福的空间。在这一温馨、融洽而又幸福的空间中,师生之间充满着温情与呵护,充满着对彼此生命的关爱与照料,充满着对个体生存方式、生命情态的关注与培育。正是在这种生活世界中,教育中各主体分享着理解,幸福着彼此的幸福,牵挂着彼此的未来,享受着人间的真情。这应当成为生命教育追求的一种境界。
市西中学将进一步推进“和谐校园”和“温馨教室”,创建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辅导,推广思维广场教学实践,密切师生联系,建构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生命教育在师生、生生生命良性互动中自然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