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茶馆式”教学是遵循学生认知(或学习)规律,由教师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的教学。
对后“茶馆式”教学进行本质分析,这里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其一,后“茶馆式”教学试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那么这个认知规律是什么?或者说,后“茶馆式”教学探索的理论支撑是什么?其二,课堂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群体活动,课堂教学有哪些基本属性?后“茶馆式”教学主要偏重课堂教学中哪一方面的研究呢?
一、全面理解“最近发展区”理论[10]的丰富内涵
何为“最近发展区”?许多人都可能会回答为:“最近发展区”就是“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这样的解释够吗?“最近发展区”是这样表述的:学生有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水平。第二个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须在教师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用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间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如果把“最近发展区”仅仅解释为“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那么,只能说是简单、易懂,但实在不够全面。因为,它只是形象地解释了“最近发展区”叙述中的一句话:学生“自己的努力”。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至少阐明了教学中三个最本质的问题:学生学什么?学生怎样学?学生怎样才能学会?
1.学生学什么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什么是由授课教师预设的,即“教师提出的智力水平”。教师不但决定学生学习什么内容,而且决定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上达到什么程度,其集中表现为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应该把国家课程演变为适合自己学生的实践课程,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不仅在学生“第一个发展水平”上,而且也在学生“第二个发展水平”上。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教师的角色是帮助者、引导者,而且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后“茶馆式”教学提出“教师要明确学生先学的要求,包括侧重点、关注点,学习期望达成的目标”,实际上明确教师制定学习的具体内容。“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融为一体”“不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还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和习题,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等。实际上,在后“茶馆式”教学中,要求教师提出问题,是一种对学生的评价,从表象来看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从本质来看是教师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期望达成的“智力水平”。
2.学生怎样学
“最近发展区”提出了学生的两个发展水平,一个是学生“独立地”“自如地”完成。另一个是“在教师帮助下,集体活动中,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这里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方式为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这个角度审视上海段力佩先生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山东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达标”、辽宁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直到今天的“翻转课堂”,共同的依据就凸显了,完全可以说他们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然而,本课题组认为,“最近发展区”并不是固定的、不变的。“最近发展区”不但与学生自身有关,还与教师采用的不同策略、手段、方法等有关。因此,“最近发展区”是动态发展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前移,也可以后退;可以缩小,也可以放大;而且这个动态的发展体系也符合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后“茶馆式”教学不但认清“最近发展区”本质,而且依据“最近发展区”,对教学策略、方式、手段和方法的灵活运用,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后“茶馆式”教学追求学生“最近发展区”“区域”的最大化,重视“最近发展区”的质量。
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都从某一个角度强调了“最近发展区”的质量。“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正是出于“最近发展区”质量的考虑;“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个学生自己能学会,很明确不仅包括学生独立学会的,也包括学生群体通过互相对话学会的。也正因为出于这一思考,后“茶馆式”教学才把“议”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其作用正是提高了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质量。
3.学生怎样才能学会
“最近发展区”认为:教师正确、全面、系统的讲解,还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更不会达到会学的境界。真正学会,真正会学,需要“教师的帮助”“集体活动”“自己努力”。
学生在学习某一项内容之前,头脑里都不会是空的,都有他们原来的知识与经历。这些知识与经历有的能帮助新知识的掌握,甚至会出现“闪光点”,有的却与新知识的掌握相悖。教师的责任,在于把这种各不相同的“相异构想”充分暴露出来,形成“碰撞”,再放入“脑”中,这才算真正学会。自然,这正是“最近发展区”的依据。目前,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众多的学生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依靠一名教师,还需要依靠学生。而且,当学生教会学生的时候,自身也在提高。
“最近发展区”理论实际上不但强调了学习的组织方式,还强调了活动方式,有对话、有讨论等。“集体活动”“自己努力”其实都需要“教师的帮助”。
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帮助可以包括:为学生提供原材料,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提供检验他们学习的机会,对学生的进步情况予以反馈,帮助学生理清他们学过的知识要点等。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也是丰富学生经验、培养多种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并不是绝对的,一堂课是否安排合作学习,安排几次,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定,而且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首先,要有充分的理由,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处理好班级教学、个人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和虚心听取的关系;再次,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强调先独立思考,再发言交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最后,要有明确的小组分工,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处理好小组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而在合作学习中,同伴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互相帮助,解释难懂的概念,发现有用的资源,从彼此的错误中学习等。
其实,“最近发展区”从某些角度来看,就是强调与自己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客观世界的对话。它的这些内涵与教学走向对话、走向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理念是一脉相通的。我们认为“最近发展区”教育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颠覆了长期以来的班级授课制,以教师讲解贯穿整个课堂,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以学生的学习为线索的课堂教学。
从以上分析可以获得这样的结论:“最近发展区”不仅是一个心理学的理论,还应该是教学论和认识论的理论。
后“茶馆式”教学的逻辑结构完全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从老师的讲解变成学生的建构,而这种建构是通过不同方式——书中学、做中学、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来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二、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属性
课堂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活动,它具有科学性、社会性、艺术性这三个基本属性。
基于自然人的本质属性,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认知规律的基本属性,称之为教学的科学性。教育是科学,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课堂教学主要探索、研究、归纳两方面的规律,即学科及学科发展的规律,人的认知和人的成长规律。当学科、学科发展的规律,人的认知和人的成长的规律应用于教育实践,正体现出中小学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劳动,反映出教师的实践智慧。课堂教学从科学性的视角看,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学生该学什么?学生应该怎样学?学生怎样才能真正学会?
基于社会人的本质属性,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及其关系的基本属性,称之为教学的社会性。课堂教学的社会性主要研究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事实,包括:客观事实,行为、结构、制度、问题(包括生成性的问题);主观事实,人性、社会心理等。课堂教学从社会性的角度来看,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学生没有自己看书的习惯怎么办?合作学习中,有人从不投入、不热情帮助别人怎么办?学生没有倾听别人的习惯怎么办?等等。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创作,具有艺术性,具体体现在如何构建教学美。成功的、符合教育规律的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更是美的,因为这种教学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例如,同样一句话,可以让人“跳”,也可以让人“笑”。艺术能引起人们感官愉悦、感动、震撼,其价值在于唯一性。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包括环境、语言、声音、形象、举止、图片、文字、影像等。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模仿是有一定意义,但却又很难模仿。
学校曾经请过多位名师来校上示范课,如,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上了一课《我的爸爸叫焦尼》。在窦老师声情并茂的教学中,所有上课的学生、听课老师都仿佛置身于故事里,心情与小主人公狄姆一起跌宕起伏,或喜或悲或怅然……甚至有学生当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听课教师赞叹这是一堂好课。然而,这些名师的示范并没有带来我校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他们说:“我们想学,但是学不会。”为什么?因为这些名师的课往往极富艺术感,他们的课堪称艺术品,其价值往往也是唯一的。而教师要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因此很难模仿。
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基本属性是有关联的。
科学性的本质在于求真,社会性的本质在于求善,艺术性的本质在于求美。三者共同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能,即使其中的两个属性基本不变,一个属性突出,课堂教学的效能也会提高。课堂教学的不同组织方式,将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性和艺术性问题。
如果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那么,上课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就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艺术性又往往表现为讲解、表达的艺术。曾有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不理解,还举例说听过一位特级教师的历史课,特级教师的课堂就是一讲到底,那还要搞什么教学改革?其实,这位特级教师一讲到底的课堂上,有严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存在。对于历史故事,这位特级教师如数家珍,且语言非常生动,学生自然而然被吸引了,其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也得到了提升。就像窦桂梅老师的课堂能激起听课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震撼一样。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也能带来课堂教学效能的提高。
如果以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那么不但有学生认真听讲的社会性问题,教师讲解的艺术性问题,更有学生如何倾听其他学生,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关注不愿意发言的同学,又如何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艺术性、社会性问题。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但要科学地运用好教学策略、方式、手段、方法,还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社会性问题,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时候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提高教学效能。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喜欢一位老师,喜欢一门学科。的确,学生是会被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所吸引,并由衷地喜欢这位老师、喜欢他或她教授的学科。在静教院附校,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曾经有个初三学生,回家对家长说,全班同学都在暗暗发誓,这次中考化学争取拿满分,否则对不起我们的高老师。六年级的学生一下课就去找风趣幽默的顾老师,追着她,向她讨要数学题目来做。年轻的Amanda老师,总是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们也特别喜欢这个美丽的大姐姐,学习英语劲头十足。课堂教学实在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提高教学效能。
迄今为止,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上海教育家段力佩先生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还是其他在全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优秀教改成果,以及我们静教院附校正在进行的后“茶馆式”教学研究,都偏重于教学的科学性研究,在研究学科和学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人的认知及人的成长规律。
课堂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仍然很多,除了教学的科学性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外,教学的艺术性、教学的社会性都值得深入研讨。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任重道远。
【注释】
[1]节选自1964年2月13日,毛主席与邓小平、陆定一等人在春节座谈会上关于教育改革工作的讨论与指示。
[2]高亚军,张项理.措施:如何设计、编写学案[J].基础教育课程,2009,(5).
[3]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4]崔其升等.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刘金玉.大夏书系: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广西:漓江出版社,2014.
[7]段力佩.解放思想、注重试验努力实践教育规律[J].上海教育,1980,(9).
[8]段力佩.段力佩教育文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9][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4.
[10]麻彦坤.维果茨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