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涵盖面广,难易不同。通过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使学生认识、参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领悟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并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校、家庭、社区三方联动,开创了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实施和传承的新局面。我们探索社区资源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功能、作用如何有效地发挥,从而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
中华传统文化涵盖面广,难易不同。我们以“中华传统节日”作为切入点,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主要教育载体,以通俗易懂、学生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如主题集会、班队会、社会实践、家校互动等,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艺,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过好每一个民族传统节日,同时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通过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使学生认识、参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领悟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并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动以社团为组织形式,以主题集会和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方式,邀请社区居民、家长以及教师担任培训师,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技艺培训。社区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得到更丰富、更传统的文化浸润,而家长和孩子一起手牵手共同参与活动,更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学校、家庭、社区三方联动,开创了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实施和传承的新局面。如元宵节在社区举办“元宵灯会”,清明节与烈士陵园联合举办“祭英烈”活动,端午节在社区举办亲子“裹粽子”比赛,中秋节到驻地部队举行文艺演出,重阳节去敬老院陪爷爷奶奶们一起过节……我们探索社区资源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功能、作用如何有效地发挥,从而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