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提琴《轻舟荡漾》二重奏的体验

小提琴《轻舟荡漾》二重奏的体验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轻舟荡漾》取自教材Essential Elements 2000。《轻舟荡漾》的A声部已经进行过一节课的学习,课后作业是为结合题目和对音乐的理解为该曲填词或作画。本次活动以《轻舟荡漾》A、B两声部作品作为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

【教学背景】

《轻舟荡漾》取自教材Essential Elements 2000。本教材是当下美国通行的小提琴启蒙教材。在国内也有众多小提琴启蒙教材的情况下,我选择此教材的原因是:①这是一套成熟的多媒体教材,课本附有软件和伴奏光盘,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设置配合练习,增进练习效果提高兴趣。②课程的编排合理,结合小提琴演奏、乐理、创作、游戏、合奏等多种形式内容,符合启蒙阶段儿童的心理生理规律。

该小提琴兴趣社团学生均为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学习小提琴不足一年,学习了初级乐理知识,已初步具备了正确的演奏姿势和简单识谱、视唱和演奏能力。《轻舟荡漾》的A声部已经进行过一节课的学习,课后作业是为结合题目和对音乐的理解为该曲填词或作画。本课将进行的双声部合奏的学习。孩子们从未接触过双声部合奏的体验。本次活动以《轻舟荡漾》A、B两声部作品作为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优美的旋律能够激发学生对演奏二重奏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尝试自己演奏《轻舟荡漾》其中一个声部时,学会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奏。初步感受重奏的乐趣,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中乐于与伙伴合作演奏。

二、在聆听、演唱、演奏、互评、体验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轻舟荡漾》A、B两声部的合奏。

三、学会《轻舟荡漾》A、B两声部的演奏技巧,在实践学习中初步接触重奏。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鼓励并邀请学生大胆展示《轻舟荡漾》A声部的演奏和自己创作的词作或画作。(导入课程)

1.将学生画作以幻灯片展示,教师略做点评(下一环节的铺垫)。

2.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说明:希望通过该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积极主动地阐释音乐。鼓励学生在展示过程中除了可以演奏A声部还可以大胆展示自己的词作或画作,把古老的德国民歌变成孩子们自己的歌谣,拉近了学生与乐曲间的距离,增强对音乐的体会。

二、声部分析与演奏实践

1.发现、感受环节

(1)请学生一起演奏《轻舟荡漾》。教师点评。

(2)邀请某学生演奏A声部,教师演奏B声部,师生合作。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倾听。

问题:老师演奏的旋律和这位同学演奏的旋律相同吗?

说明:教师与某学生合奏时,学生在听到熟悉的A声部的同时还听到了陌生的B声部的演奏。教师鼓励学生听后畅所欲言,以增强学生的乐曲分析能力,并且能激发学生对B声部的学习欲望。

(3)由以上提问引入小提琴二重奏的概念。

小提琴二重奏一般指由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两个声部组成。演奏者应该对乐曲有共同的理解和诠释能力,并做到演奏方法统一、互相配合默契,从而让听众感受到此种演奏形式独有的魅力。二重奏的演奏形式有益于培养学生演奏的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说明:教师以直观的听觉感受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建立小提琴二重奏的概念。

2.分组实践环节

(1)先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轻舟荡漾》B声部的演唱,然后请学生自主视唱、视奏B声部。

幻灯片展示旋律线条,阐明A声部的旋律线是主旋律,B声部的旋律线是副旋律。

大家一起做音乐律动。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边演唱A声部一边配合做律动;再一起演唱一遍B声部(同时配合做律动)。

说明:学生对A和B两个声部的旋律线条有感性上的认识。

(2)学生一起演奏《轻舟荡漾》B声部,教师点评,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邀请学生依照以往的经验自主划分弓段分配,教师演奏A声部,由全体学生演奏B声部。

(4)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①和②两个小组。

1)老师与①组的4位学生一起演奏B声部,②组的4位学生演奏A声部。然后互换。

要求:在演奏的同时尝试倾听另一声部。

2)请每组学生推选或自荐一位同学作为声部小首席,两个小首席各自带领本声部进行合作。由教师钢琴伴奏。

要求:B声部的演奏要控制音量,学会倾听与合作。

说明:通过分组合作练习学生基本可以掌握A、B两个声部的识谱及演奏,并初步体验演奏二重奏所强调的倾听与合作。

三、成果展示

1.推选一位“小小词作家”,并请他演唱(A声部)。同时再次将学生画作以幻灯片展示,作为演奏背景。

2.①、②两组同学分别担任A、B两声部的演奏,教师钢琴伴奏,请词作者来演唱,共同将这首《轻舟荡漾》完整演奏。

说明:通过成果展示环节,使学生对作品的演奏有一个完整性的认识。教师的加入增强了师生互动交流。

3.建议学生回家后可以先演奏A声部并将其录下来,然后配合播放自录的A声部演奏B声部,实现两声部的合奏练习。(作为课后作业)

附:流程图

【教学反思】

1.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通过“回课”环节,学生将自己为该曲A声部谱写的词作或画作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一方面增强学生对《轻舟荡漾》的理解(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各抒己见);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自我展示的信心,克服羞于表现或缺乏主动自我展示等弱点。

2.对小提琴演奏有一个新的认识

以往的学习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练习,主要以独奏和齐奏形式来进行,本次《轻舟荡漾》的A、B两声部的课程学习,通过观看示范、分声部视唱、视奏、合作等环节使学生第一次感受到多声部作品音响效果的和谐与丰富,启发学生对重奏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A、B声部分析,学生感受到主、副旋律的层次,并根据作品要求进行配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开展讨论和实践,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龚晓奇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