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好功课,需要有一定的智力,但是,智力能否充分发挥潜能,又跟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智力只有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途径和方法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通过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的开发。[1]非智力因素虽然比智力因素更重要,但是,其中的某些因素又不像智力因素那样水平越高越好,而是应当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非智力因素在青少年学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人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而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又与理想信念紧密相连。比如,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信念的青少年,才会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才会有对学习的强烈需要和兴趣,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即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才可能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也才有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希望。反之,缺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信念的青少年,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就难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有句谚语说得好:“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但你无法按下牛头强迫它喝水。”青少年的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家长可以规定学生必须按时到学校,必须端坐在教室里,但无法“强迫”学生集中思想积极主动地学习,即无法强“按下”学生的“头”要他“喝”知识的“水”。

影响青少年学习成绩的非智力因素,除了需要、兴趣、动机外,还有对学习的情感、意志等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影响人的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好功课,需要有一定的智力,但是,智力能否充分发挥潜能,又跟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智力只有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资源极为丰富,仅以记忆储存的容量来说,人的大脑可以记忆和储存5亿册书,相当于世界上最大的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总量的50倍的信息。有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运用自己智力的百分之五十,就可以顺利学完几十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四五十种语言。而事实上,现代人使用自己的智力仅仅为10%左右,顶级科学家也不会超过30%。

怎样使人的智力资源得到尽可能好的开发呢?途径和方法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通过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的开发。

大脑功能遵循着用进废退的规律。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人,由于他们养成了积极主动用脑和学习的习惯,因而大脑的功能及智力也就自然能得到不断的开发和发展。而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人,由于他们不能积极主动用脑和学习,成了思想懒汉,使自己的大脑功能和智力常常处于“闲置”状态,这样,大脑功能不但得不到发展,智力不但得不到开发,而且,还会退化和僵化。据《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介绍,我国研究人员对两组智商同为130的理科高考学生做过调查,结果是非智力因素好的学生的总分超过非智力因素差的学生145分;智商为111的考生,其成绩却低于智商为104的学生。其原因就在于前者的非智力因素不如后者。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对800名男性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在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1]

非智力因素虽然比智力因素更重要,但是,其中的某些因素又不像智力因素那样水平越高越好,而是应当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比如,一个人要想搞好学习,动机水平很低,其学习动力就小,学习成绩就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学习动机太强,想一下子什么都学会,甚至加班加点地学习,其学习效果也不会理想。这就是人们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心太切、性子太急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再如,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有兴趣,有兴趣效果会更好,但是,学习如果完全凭兴趣,也搞不好学习,因为许多东西,包括许多十分重要的东西并不能引起人的兴趣,或者是开始并不会引起人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兴趣虽然是学习的动力,但它首先是学习的结果。学习兴趣是在学习中不断发现、不断培养起来的。对于必须学习的东西,即使开始没有兴趣,也得“硬着头皮”去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