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食谱大全一日三餐

幼儿园食谱大全一日三餐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的幼儿园一日生活是广义的一日生活,主要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和教学活动四部分内容。幼儿结束在园的一日生活,由家长接走回家时应组织好离园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愉快有序的氛围下离开幼儿园。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游戏和户外活动应占3~4小时以上。《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幼儿园一日活动既需要动态的活动又需要静态的活动。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概念

广义的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全部经历,从作息的角度讲即幼儿在园生活安排的所有环节,从活动角度讲即幼儿在园的所有活动。狭义的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本节的幼儿园一日生活是广义的一日生活,主要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和教学活动四部分内容。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一)生活活动

1.入 园

幼儿园一日生活从幼儿入园开始。因此幼儿教师要做好晨检和接待两项工作。

(1)晨 检

晨间检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幼儿将传染病及不安全物品 (如小钉子、玻璃片等可造成创伤的小东西)带到园 (所)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接 待

接待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接待幼儿,教师要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主动和幼儿相互问好,要注意向每个幼儿打招呼,使幼儿感到自己被老师喜欢、欢迎,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另一方面,教师在接待幼儿的同时,也应有礼貌地向家长问好。用简洁的语言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和家长交换意见、交流情况。教师应利用幼儿入园时间与幼儿亲切交谈、聊天,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有计划地与幼儿交往,进行个别教育,尤其要关照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幼儿。

2.早 操

早操一般包括体操、韵律活动、自由游戏和器械活动等。早操的目的在于锻炼幼儿身体,培养团队意识与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早操训练中,要达成幼儿开始一天幼儿园生活时身体机能唤醒的目的。同时,早操也是幼儿运动的一种类型,需要通过一定的运动量,使幼儿在每日的早操中逐步实现运动能力与体能的不断提高。

3.进 餐

进餐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午睡后的点心。幼儿园应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制度。幼儿进餐必须定时定量,进餐间隔时间一般为3~4个小时。在幼儿进餐时,教师需要营造整洁的进餐环境和愉快的进餐氛围;要教会幼儿正确地使用餐具,培养文明的进餐习惯;利用进餐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幼儿获得相关知识。进餐结束时,教师应要求幼儿不剩饭菜,爱惜粮食;要求幼儿餐后不要立即上课或者午睡,组织幼儿进行短时间的散步或者做一些安静的活动。

4.饮 水

饮水对幼儿的健康十分重要,幼儿园应为幼儿创造安全、便利的自取饮水环境,注意保持饮水环境的清洁卫生,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杯子,防止疾病交叉传染。饮水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每天应为幼儿安排若干次饮水时间,保证幼儿每天的饮水量。在饮水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教育活动。如引导幼儿懂得白开水最有益健康,不喝不清洁的水;也可以结合饮水环节进行其他教育活动,让幼儿记录自己一天的饮水量,发展幼儿的数概念,进行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5.睡 眠

睡眠有助于恢复机体的活动能力,睡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对于保证幼儿充足的精力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睡眠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睡眠时间的安排。睡眠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幼儿的年龄。一般而言,3~6周岁幼儿一昼夜应睡12~13个小时,其中小班幼儿午睡时间约为2.5个小时,中大班幼儿午睡时间约为2个小时。儿童进餐时间和睡眠时间应间隔半小时左右,不能进餐后立即上床午睡。

第二,睡前准备。为幼儿创造安静、舒适、良好的睡眠环境,如通风、播放轻柔的音乐、给幼儿念故事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按时睡眠和起床、睡前如厕、脱衣叠放有序、不说话、不蒙头睡等。教师还应关注入睡困难的幼儿,了解其入睡困难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幼儿放松。

第三,睡眠过程。幼儿上床后,教师要留在幼儿身旁,随时关注幼儿,检查他们的睡姿,为他们盖好被子,小声、亲切地催促他们入睡。教师要经常性地巡回观察幼儿的睡眠状况,密切关注幼儿在睡眠过程中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幼儿身体不适现象而及时送医。在寄宿制幼儿园更应如此。

第四,睡眠结束,允许睡醒的幼儿轻轻地先起床,去活动室安静地活动。到规定的起床时间,应唤醒所有在睡的幼儿,教会幼儿自己穿戴,同时还可以让中大班的幼儿学习自己整理床铺。

6.盥 洗

在饭前10~15分钟组织幼儿盥洗。盥洗应使用流动水,每个幼儿要用各自的毛巾,让幼儿按顺序或者分组盥洗。同时要教会幼儿正确洗手、洗脸,正确使用肥皂、毛巾,还要教会小班幼儿漱口和大班幼儿刷牙。

7.如 厕

良好的排便习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幼儿园应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规律的如厕习惯。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选择便器,让幼儿识别不同便器的使用方法,保持厕所的清洁卫生。要使幼儿养成按时大小便的习惯,如遇幼儿遗尿现象,教师应给予关怀,安慰并及时为其处理干净,不宜斥责和声张。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分设男女幼儿厕所,或者男女幼儿分开先后使用,以应性教育之需。

8.离 园

幼儿结束在园的一日生活,由家长接走回家时应组织好离园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愉快有序的氛围下离开幼儿园。该环节包括两点:①幼儿离园前,教师应组织幼儿做好离园准备工作,包括清洁整理环境、整理检查幼儿仪表、组织幼儿的安静活动。如此可让幼儿在活动中等待家长来接,以消除幼儿因等待而产生的不安情绪。②幼儿离园和家长工作。教师要在见到家长后才可准许幼儿离开活动室,当面把幼儿交到家长手中。幼儿离园时,教师可根据需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交谈,或提出需要家长支持帮助的工作,听取家长意见,以便家长配合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

真题再现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制度包括:睡眠、盥洗、 、饮水、如厕、教育活动和游戏。

(云南省2014年)

【育萃专家解析】进餐。

(二)游戏活动

详见 “第八章 幼儿游戏”。

(三)户外活动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游戏和户外活动应占3~4小时以上。5点后至离园前这段时间可以为幼儿安排各种游戏、户外体育活动、自由活动、娱乐、实验操作活动、劳动和散步等。

天气好时应尽量让幼儿到户外开展各种活动,户外活动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因素 (如阳光、新鲜的空气和风等),以增强幼儿体质。《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正餐间隔时间为3.5~4小时。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户外活动时间 (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高寒、高温地区可酌情增减。

在这段时间里,可由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活动,也可由幼儿自由选择开展活动。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好玩具、材料及活动场地,让全班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情绪愉快。

(四)教学活动

详见 “第七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

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实施原则

(一)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交替

幼儿园一日活动既需要动态的活动又需要静态的活动。动态的活动可以使幼儿情绪高涨,开心地玩耍,但同时也会耗费幼儿很大的体力,到了一定时间幼儿就会感到疲乏。所以,这时就需要一些静态的活动使幼儿休养生息,安静下来。动静交替可以避免活动的单调。

(二)户内活动与户外活动交替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以幼儿的成长不仅需要在室内的学习,也需要去户外活动。在户外,幼儿可以享受到阳光雨露,能够跑跳锻炼身体。所以,户内活动和户外活动应穿插进行。

(三)正规活动与非正规活动交替

幼儿园的活动既包括正规的教学活动又包括非正规的活动。正规的活动可以使幼儿有计划地学到知识,非正规的活动可以使幼儿边玩边学,使幼儿更加开心地学习。幼儿园应做好调节,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

(四)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交替

集体教学活动和个体教学活动是现在幼儿园开展活动最重要的形式。集体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同一时间接受相同的知识,教学效率比较高,同时又满足了所有幼儿的需求。但是,现在的教育强调个别化、差异化,幼儿都是独立的,具有个别差异,所以应该尊重每个幼儿,让他们自己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四、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一)保障幼儿生命和身体的健康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的每一项生活活动都关系到幼儿的生命与健康。例如,进餐时食物的品质、餐具的使用方法和进餐规则都要符合卫生和健康的要求;盥洗时,盥洗设备的尺寸、盥洗室的清洁和卫生、地面是否防滑等都需要教师的监督。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确的方法教导和照顾幼儿,可为幼儿的健康提供保障,也可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照顾自己的生活本领。

(二)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独立生活能力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它表现为幼儿积极主动地处理与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项事务。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幼儿生命健康发展的保障。生命的健康发展需要适当的节奏与营养,如定时适量的睡眠与饮食。幼儿的生活能力与习惯,需要通过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诸多练习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如进餐、饮水、如厕、盥洗等。在这些生活中,不仅使幼儿学会了生活的一些基本技能,还使幼儿养成了洗手、如厕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要注意用恰当的方式逐步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鼓励他们学习处理相关事务,并注意各环节的健康与卫生习惯。

(三)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可以获得许多生活知识和经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例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各种生活物品,在反复使用中认识其特征和性能,获得相关知识;在进餐、饮水、盥洗等日常生活中反复锻炼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的智力发展并不只是通过经验的思考来获得的,幼儿身体活动也是促进其大脑发育与思维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从思维特点来说,幼儿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发展需要结合具体事物进行。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能帮助幼儿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培养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和爱心

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安排满足了幼儿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才会给幼儿带来安全感和积极愉快的情绪,并感受到教师给予的爱心。例如,幼儿早晨入园时,教师热情、亲切地接待,与幼儿个别交谈等,都会给幼儿带来好心情、好情绪;午睡前为幼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安抚入睡困难的幼儿等,有助于消除幼儿午睡的紧张情绪。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安排周到得当,有助于建立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萌发幼儿的爱心。

2.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与人交往的利他行为

生活活动是在集体中进行的,幼儿虽然独立地从事各自的活动,却不断地彼此互动,产生影响,因而幼儿之间可能会引发一些冲突和纠纷。如在如厕和盥洗时幼儿是否会排队或拥挤无序,在游戏时是否会谦让或争抢等,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在生活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集体生活教育、友爱教育等,使幼儿适应集体生活,乐于与他人相处、交往。幼儿在每日生活活动的练习、与他人碰撞和摩擦的过程中,可养成与人正常交往、和谐相处及关心他人的能力和习惯。

3.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生活活动与幼儿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活动中反映的都是幼儿最基本的需要,结合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能有效地取得实在的教育效果。幼儿品德的获得需要结合具体的、与幼儿直接需要相关的事情进行,因而寓德育于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是幼儿园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五、安排一日生活的基本要求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即建立生活制度。班级生活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保障幼儿生活环节的转换及对各种活动的调节。

(一)尊重幼儿的生理节律

合理的生活制度要根据幼儿的生理需求和身体发育的特点安排各种活动。例如,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5小时。

(二)稳定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在大的环节上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例如,集体教学、自选活动、户外活动、午餐、午睡的时间要基本稳定。幼儿园要维持一个有序而又灵活的作息时间表,根据教育内容的需要和幼儿活动过程的实际反映,可进行适当调整。

(三)活动具有多样性,动静交替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中,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游戏活动都要有,还可以根据主题需要穿插一些节庆活动、参观活动、劳动活动,使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各类活动的安排要尊重幼儿的身心活动特点,遵循动静交替原则,避免单调和疲劳。

(四)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结合

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不宜过多,每天有1~2次即可。要保证幼儿每天有足够的时间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五)作息时间表要有一定的时间弹性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即生活制度的建立,表现为班级的作息时间表。作息时间要有一定的弹性,不能过于机械、死板。必要的话,作息时间表应该以图示的方式直观化地呈现出来,使幼儿能够看懂,从而对一天的活动顺序心中有数。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上由于有弹性时间点,因此要减少不必要的过渡转换环节,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