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前儿童注意的分散与防止
注意的分散是与注意的稳定相反的一种状态,它是指儿童的注意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的对象,而被一些与活动无关的刺激物所吸引的现象,俗语叫作分心。
(一)引起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
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
儿童如果长时间处于单调的活动状态下,就容易发生疲劳。因此,幼儿园在组织孩子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要多样化,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儿童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
2.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
有不少儿童在家中生活作息时间没有规律。晚上在家里看电视看得很晚,或者与成人一起睡得很晚,致使儿童休息不充分而造成疲劳。因此,幼儿教师应经常与家长联系,共同保证儿童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儿童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儿童注意的分散。
3.无关刺激的干扰
学期儿童很容易被新异、多变、强烈的刺激物所吸引。无关刺激的干扰引起儿童注意的分散,也就是引起了儿童的无意注意。因此,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在组织儿童的活动时显得非常重要。在环境的布置上不宜过分繁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电话声、鸟叫声等都会引起儿童注意的分散。
4.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中去。儿童注意的转移还不很灵活,他们往往不能根据活动的需要及时将注意集中在当前应该注意的事物或活动上。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儿童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儿童注意保持在当前的活动上。
5.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儿童注意的两种形式,虽然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但是这种注意在活动过程中是相互补充交替进行的。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儿童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不仅有助于儿童维持注意,防止注意的分散,而且可以使儿童在活动中减少疲劳,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快情绪,从而使儿童的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二)防止注意分散
防止注意分散,对幼儿园教师来说:①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②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③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对于家长来说,则要注意:①制定并严格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②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③不要反复地向儿童提要求;④要求、鼓励儿童做事有始有终。
二、学前儿童的 “多动”现象
学前儿童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主要特征之一就是 “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与 “多动症”是不同的概念。多动即爱动,是儿童的一个特点。多动症则又称为 “轻微脑功能失调”。多动症儿童比起同龄的孩子来说,注意力更不稳定,动作显得更多,甚至还容易出现过失行为。这样的儿童注意分散现象非常严重,只有在成人的严格要求和不断督促中才能稍有改进。
多动症不是家长或教师能随便下结论的。不能以一两个特征给儿童冠以 “多动症”,需要经过医学的临床诊断、神经系统检查、心理测验等确诊。教师要慎重对待儿童的多动现象,既不能轻率地把儿童的爱动、多动现象归为多动症,也不能忽视儿童注意的不稳定现象。教师要善于分析儿童注意不稳定的原因,注重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活动中逐渐提高儿童的注意力水平。
真题再现
【真题再现】有些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非常短暂,爱动,这类多动的儿童就是多动症患者。( )
(安徽省2015年)
【育萃专家解析】×。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主要特征之一就是 “多动”,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稳定只是多动症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不能以一两个特征就给幼儿冠以 “多动症”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