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忆的年龄特征
(一)记得快,忘得也快
儿童很容易记住一些新的学习材料。一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很容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记忆痕迹;二是因为他们缺乏经验,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能够引起他们的惊讶、兴奋等情绪体验,从而更加深对新事物的印象,而且较少受以往经验的干扰。
然而有趣的是,他们记得快,忘得也快,记忆的潜伏期较短这一特点集中反映在 “儿童期健忘”这一有趣的现象上。
(二)记忆不精确
记忆不精确是儿童记忆的另一显著特点,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完整性较差
儿童的记忆常常支离破碎、主次不分,年龄越小,这种情况越明显。他们回忆学习过的语言材料(如故事、儿歌等)时常常漏掉主要情节和关键词语,只记住那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环节。
2.容易混淆
儿童的记忆有时似是而非,常常混淆相似的事物。他们认识了一个幼儿园的 “园”字,常常就把结构有某种相似性的 “团”字再认为 “园”;整体认识了 “眼睛”两个字,就会把单独出现的 “睛”字再认为 “眼”。
3.无意识记效果较好
儿童期虽是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开始发展的时期,但水平较差,记忆也如此。儿童的有意记忆 (包括有意识记)虽已有发展,但仍是以无意记忆为主。儿童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大多数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等活动中无意地、自然而然地记住的。特别是学前初期,儿童的识记还难以服从于一定目的,而主要取决于事物本身是否具有鲜明、生动、新奇的特点,是否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和强烈的情绪反应。
4.形象记忆占优势
在儿童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他们最容易记住的是那些具体的、直观形象的材料。其次,易记住那些关于某些实物的名称、事物的形象和行动的语词材料。最难记住的是那些概括性比较高、比较抽象的语词材料。
5.较多运用机械识记
成人大量运用意义识记。相比之下,儿童较多运用机械识记。这是因为儿童的知识经验比较贫乏,理解能力较差,缺少可以利用的旧经验去 “同化”新材料,也不善于发现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因此,常常只能孤立、机械地去识记,而且确实能够记住一些根本不理解的东西。
二、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一)偶发记忆
1.偶发记忆的含义
偶发记忆指当要求儿童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样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在儿童记忆的发展过程中,偶发记忆是注意分散容易出现的重要问题之一。
2.偶发记忆的应对措施
由于儿童对课题选择的注意力、目的性不明确,把没必要的偶发记忆课题也记住了,结果使中心记忆课题完成效果不佳。幼儿教师要重视这种儿童特有的记忆现象,注意引导儿童朝有意记忆方向发展。
(二)“说谎”问题
1.“说谎”的含义
“说谎”是由于儿童的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差的特点,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把主观臆想的事情当作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回忆。这种现象常被人们误认为儿童在 “说谎”。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假如儿童是由于记忆失实而出现言语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就不能看作是有意说谎。
2.“说谎”问题的应对措施
这种 “说谎”问题是由于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变。因此,教师不能随便指责儿童 “不诚实”,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想象的东西区分开来。
三、记忆力的培养
(一)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的积极性
有意识记的形成和发展是儿童记忆中最重要的质变,识记的目的和积极性直接影响记忆的效果。因此,要想提高记忆效果,必须使儿童明确地意识到识记任务。儿童没有记住某些事情,常常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为什么要记,也不清楚要记住什么,因而没有认真去记。如果识记对象与儿童活动的动机有直接关系,或者识记对象是完成活动任务的手段时,儿童就容易意识到识记任务。
(二)让儿童在积极的思维过程和活动中识记材料
记忆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常常包含着复杂的思维活动。寓 “记”于 “思”,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分析理解和运用,在思维和操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它、记住它,是提高记忆效果的有效办法。
(三)教儿童学会运用记忆方法或策略
记忆能力强弱的关键之一在于是否会运用记忆策略。成人在向儿童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培养他们运用记忆方法的意识,并且教给一些常用的识记策略。比如,利用语言中介的策略,对识记材料进行分析,找出内在规律、进行归类、建立联想等系统化策略等。只要具有策略意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策略,儿童记忆的效果就会有较大的改观。
(四)引导儿童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复习
良好的记忆不仅要识记敏捷,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得持久,再认或再现得迅速、准确。保持和遗忘是一对矛盾,要使识记材料保持得牢固,就要防止遗忘。而复习是防止遗忘的最基本的方法。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艾宾浩斯通过对遗忘现象进行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发现遗忘是有规律的,在学习停止后的20分钟内,遗忘了42%左右,1天以后遗忘了66%,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从遗忘曲线中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规律是 “先快后慢”。
遗忘与很多因素有关。一般认为,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少。但是,学习程度与保持效果并不是永恒的正比关系。研究发现,在过度学习达到150%的时候,记忆内容保持最佳。过度学习是指学习后的巩固水平超过其刚能背诵的程度。低于或者高于150%的学习程度,都会导致记忆效果不佳。
真题再现
艾宾浩斯曲线说明个体遗忘的进程是 _____。
(福建省2016年)
【育萃专家解析】先快后慢。
(五)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儿童的记忆效果与其情绪状态有很大关系。能引起兴趣的事物,记忆效果好;主动进行的、满怀信心地学习,效果也好。反过来,无兴趣的、被迫的、缺乏信心的学习,其记忆效果就差。因此,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也是培养记忆力的良好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