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面言语指读和写。书面言语的基本单位是字。儿童认字主要是对字形的再认,一般不包括对字形的再现。当然,也有一些儿童能够学会写字,个别儿童甚至成为小书法家。儿童识字的特点与儿童形象视觉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儿童掌握了口语的词,即已建立了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严格地说,学前期只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准备阶段。学前期掌握了基本语法和初步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为入学后阅读和写话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书面言语的概念

书面言语指读和写。书面言语的基本单位是字。由字组成词、句,以至文章。书面言语作为交往工具包括认字、写字和阅读、写话。其中认字和阅读属于接受性的,写字和写话属于表达性的。

儿童书面言语的产生如同口头语言一样,是从接受性的言语开始,即先会认字,后会写字;先会阅读,后会写作。

二、儿童认字的特点

儿童认字主要是对字形的再认,一般不包括对字形的再现。再现字形是写字和默写的任务。当然,也有一些儿童能够学会写字,个别儿童甚至成为小书法家。

据研究,小学生学习汉字分三个阶段:泛化阶段、识字阶段、再现阶段。学前儿童一般只处于第一、第二个阶段。

儿童识字的特点与儿童形象视觉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儿童对形象感知是从笼统到分化发展,他首先倾向于把对象作为整体来感知。儿童认字时也是这样,往往把一个字甚至由两个字组成的词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因此,与其说儿童在认字,不如说他们在辨认图谱。在这方面,汉字有利于儿童学认,因为汉字中有许多是象形文字,如马、牛、月、山等。儿童把这些字当做一个图画来认识,他们虽然会认读,但不能清楚地知道字的细节。儿童认字往往把近似的字混淆。如 “水”和 “木”,儿童学会在上下文中认识它们以后,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还是分辨不清。儿童甚至常常把两个经常组成一个词的字混淆,如把 “体”读成 “身”。

下列条件有利于儿童识字:

第一,字大,清楚。字体比较大,从背景中清楚地突出,儿童容易辨认。在普通书本上密密麻麻的许多字,不利于儿童辨认。

第二,与响亮的语音同时出现。儿童掌握了口语的词,即已建立了语音和语义的联系。如果儿童在感知字形时,多次有语音伴随,则在已有联系的基础上,较容易建立新的联系,即字形与音、义的联系。

第三,多次重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儿童较容易掌握。许多儿童早期识字是从认识大街上商店的招牌开始的。在识字教学中,儿童较易认识代表常用物品的字,如 “碗”“饭”等字虽然复杂,由于常用,比笔画较简单的某些字还容易掌握。

第四,与情绪和兴趣相联系。儿童对于与情绪相联系的字较易认识,如 “哭”“笑”等。在学习中,儿童对有兴趣去学习的字容易掌握。比如,儿童在街上闲逛或在游戏中识字较在专门识字课上效果好;电视广告、食品或玩具的包装上的字,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和上述其他特点,因此儿童较易认识。

第五,有形象作为辨认的支柱。形象记忆是儿童的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儿童常常对字形加上意义联想,有助于记忆。如 “爸”——记住的是下半部分的烟斗,“爷”——爷爷有拐棍。

第六,字形结构简单。儿童对结构简单的字形容易掌握。所谓结构简单,包括一些独体字,如 “人”“大”等;也包括从知觉上能组合成整体的字,如 “班”字虽然笔画多,但从知觉特点看,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便于认识。

三、书面语言发展的准备

口头语言的发展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基础。严格地说,学前期只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准备阶段。这种准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口语词汇

语词只有和相应的概念相联系,才真正具有词的意义。当儿童学会把某个字形和字音联系起来,却不懂得字的含义时,实际上并没有掌握这个字词,而只是建立了简单的形一声的条件联系。而掌握了相应口头词汇之后,只要把语词和它的字形结合,就能够懂得字词的实际意义。

(二)掌握语音

利用汉语拼音作 “拐棍”,有利于儿童识字和阅读,而运用汉语拼音的前提是正确发出语音。

(三)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特点,但是二者都需要遵循基本的语法规则。学前期掌握了基本语法和初步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为入学后阅读和写话打下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