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用的护理技术及急救术

常用的护理技术及急救术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儿体温升至39℃以上时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6个月以下乳儿应多采用物理降温法,因为这种降温方法更安全。骨折的急救原则是限制伤肢再活动,避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以减轻疼痛,这种处理叫 “固定”。使用薄木板将伤肢固定,木板的长度必须超过伤处的上、下两个关节。仅肋骨骨折,未伤及肺,伤者不觉呼吸困难,可用宽布带将断骨固定。

一、常用护理技术

(一)测体温

水银线在35℃以下,水银端放在小儿腋窝中间,测5分钟取出。

(二)数脉搏

脉搏是左心室收缩,血液经动脉流动时所产生的波动,须在小儿安静时测量。数脉搏常选用较浅的动脉,手腕部靠拇指侧的桡动脉是最常采用的部位。

(三)观察呼吸

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胸壁起伏不大,观察呼吸可以观察腹部起伏次数,一呼一吸计算为1次。

(四)物理降温法

病儿体温升至39℃以上时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6个月以下乳儿应多采用物理降温法,因为这种降温方法更安全。实施物理降温法,应头部冷敷;酒精擦拭,擦拭时应注意避风。

(五)热敷法

热敷适用于疖种初起时,有消炎、消肿作用。

(六)喂 药

可将药片研成细小粉末,溶于糖水、香甜可口的液体中喂服,或用奶瓶像喂奶一样喂进去。

(七)滴眼药水

操作者先把手洗干净。小儿眼部如有分泌物,先用干净毛巾擦净。滴药时用左手食指、拇指轻轻分开儿童上下眼皮,让小儿头向后仰,向上看,右手拿滴药瓶,将药液滴在下眼皮内 (不是滴在角膜上),每次1~2滴,让小儿轻轻闭上眼睛,用拇指食指轻提上眼皮,嘱小儿转动眼球,使药液均匀布满眼内。

(八)翻转眼皮

翻下眼皮,让小儿向上看;翻上眼皮,让小儿向下看。

(九)滴鼻药水

让小儿平卧,肩下垫上枕头,使头后仰,鼻孔向上;或坐在椅上,背靠椅背,头尽量后仰。这样可避免药液通过鼻咽部流到口腔,或仅滴到鼻孔外口。在距鼻孔2~3厘米处将药液滴入鼻孔,每侧2~3滴,轻轻按压鼻翼 (外鼻两侧突出的部分),使药液均匀接触鼻腔黏膜,并进入鼻道,以发挥疗效。滴药后保持原姿势3~5分钟。

(十)滴耳药水

让小儿侧卧,使患耳向上;滴药后保持原姿势5~10分钟;若药水存放在冰箱内,用前要在室温下放置片刻再用。

(十一)简易通便法

简易通便法有肥皂条通便法、开塞露通便法和手抠干大便法。

二、急救技术

(一)呼吸停止

呼吸完全停止4分钟以上就濒临死亡。口对口吹气法是一种简便的人工呼吸的方法。

急救方法

1.畅通呼吸道

尽快清除伤者口鼻中的污物、痰涕;让伤者仰卧,解开衣领、裤带、紧裹着的内衣等;使伤者头部尽量往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注意吹气方法

(1)对婴儿

以2~3秒间隔吹1次;用嘴衔住婴儿的口鼻,往里吹气。

(2)对较大的儿童

以3~4秒间隔吹1次;救护者深吸一口气,捏住伤者的鼻孔,把嘴与伤者的嘴贴紧,将气吹入,造成伤者吸气;吹完一口气,嘴离开,放松伤者鼻孔,轻压其胸部,造成伤者呼气;每分钟15次左右。

(二)心跳停止

当病儿心跳停止,要立即用人为的方法来维持病儿的血液循环,使心脏重新跳动。常用胸外心脏按压法、实施救治。

急救方法

1.使病儿仰卧,背部有硬物支撑

2.挤压心脏

(1)对新生儿

双手握其胸,用两拇指按压胸骨,使胸骨下陷约1厘米,然后放松,每分钟按压120次左右。

(2)对3岁以下小儿

左手托其背,右手用掌根部按压胸骨偏下方,使胸骨下陷约2厘米;胸骨下陷挤压心脏,使心脏收缩将血液打入动脉;当救护者的手突然放松时 (手不离开原位),陷下的胸骨复位,心脏舒张,静脉血回流入心脏;每分钟挤压80次左右。

(3)对年长儿童

救护者用右手压在伤者胸骨偏下方,左手压在右手上,呈交叉式,以助右手之力;每分钟按压60~80次;不可把手放在伤者左胸乳头处,若在该处挤压肋骨,不但起不到挤压心脏的效果,甚至还可能造成肋骨骨折。

3.与口对口吹气法同时进行

可以每吹一口气,做心脏挤压4~5次;若仅一名救护者,可先吹两口气,再做8~10次心脏按压;吹气时,按压心脏的动作暂停,以免互相干扰。

真题再现

为心脏停止跳动的幼儿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每分钟按压的次数是 ( )

(福建省2016年)

A.40~60次 B.60~80次 C.100次 D.120次

【育萃专家解析】B。对幼儿进行心脏按压时,应让病人脸朝上躺在平直的木板或平整的地面上,背部要有硬物支撑,用右手掌压在胸骨下1/2处,即两乳头之间,左手呈交叉式压在右手上。垂直地冲击性地挤压胸骨使之下陷约2厘米,每分钟挤压80次左右。

(三)创伤出血

在短时期内人体丢失了全身血量的1/3,就会有生命危险。

急救方法

1.小伤口

用干净的纱布紧压出血处,即可止血。

2.较大的伤口

用干净的布、棉花垫在伤口上,用绷带包扎。

3.指压止血

用于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方法,用拇指压住出血血管的上端 (即近心端),压闭血管,阻断血流。

(四)骨 折

骨折是因外伤破坏了骨头的完整性。发生骨折常会有疼痛感,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功能性障碍,同时会有肌肉组织肿胀,局部出现畸形情况发生。

由于小儿骨头最外层的骨膜比较厚,可能发生 “折而不断”的现象,这种骨折称为 “青枝骨折”,疼痛不如骨头完全断裂时明显。

1.骨折的症状

(1)疼痛

因断骨刺伤周围的组织,有剧烈的疼痛和局部明显的压痛。

(2)功能障碍

无法正常进行活动。

(3)出现畸形

骨折后,原附着肌肉失去平衡,组织肿胀,局部出现畸形。

2.急救方法

骨折的急救原则是限制伤肢再活动,避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以减轻疼痛,这种处理叫 “固定”。在处理骨折前,若有大出血,先止血。在运送中,要尽量平稳。

(1)肢体骨折

使用薄木板将伤肢固定,木板的长度必须超过伤处的上、下两个关节。在伤肢上垫一层棉花或布类,用三角巾或绷带把木板固定在伤肢上,将伤肢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住。

没有薄木板可就地取材,选用竹片、硬纸板、雨伞等,甚至可利用健肢做固定。例如,一侧大腿骨折,可将伤肢与健肢固定在一起,以避免伤肢再活动。如果皮肉破损,断骨露在外面,不要把断骨强行还纳回去,可盖上干净纱布 (伤口上不要涂紫药水等有颜色的药水),然后做简单固定,送伤者去医院。

(2)肋骨骨折

仅肋骨骨折,未伤及肺,伤者不觉呼吸困难,可用宽布带将断骨固定。让伤者深呼气,用宽布带缠绕断骨处的胸部,以减少呼吸运动的幅度。若伤者感到呼吸困难,表明已伤及肺,不要处理断骨,速送医院。

(3)颈椎骨折

先在颈下垫一小软枕,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再在头的两侧各垫一小软枕,并固定在担架上,以避免头部晃动。

(4)腰椎骨折

凡伤及腰部,应严禁伤者弯腰、走动,也不得搀扶,保持伤者使腰部弯曲。应由数名救护者动作一致地托住伤者的肩脚、腰和臀部,将伤者 “滚”到木板上;伤者俯卧,用宽布带将其身体固定在木板上。

任何腰部的活动,屈曲、侧弯和扭转,都会加重脊髓的损伤。严重的脊髓损伤可导致截瘫,在运送过程中要尽量平稳,怀疑伤及骨盆,也要选用木板做担架。

(五)头部受伤

从高处跌下或头部被打击、车祸等常致头部重伤。

急救方法

1.头部有伤口

头部伤口出血,可用清洁纱布之类直接压迫伤口,止血包扎。如有脑组织溢出头皮外,切莫把露在头皮外的脑组织送回伤口,应做简单包扎 (必要时可用一清洁小碗盖在伤口上),尽快送医院抢救。还需注意:

(1)耳、鼻流血

头部受重伤后,有耳、鼻出血或流出微黄色的液体,说明有严重的 “颅底骨折”,不能用手帕、棉花等填塞耳、鼻。因为血液流经耳、鼻已被污染,若返流回颅内可导致颅内感染,后果极为严重。

(2)伤者昏迷

在伤者昏迷后,有些人想让伤者清醒,就猛拍、猛打,希望他能哭出声来,这是十分危险的,只会加重病情;若已有颅骨骨折,则会刺伤血管、神经、脑组织。

2.头部没有伤口

(1)脑震荡

颅骨没有受到损伤,只是因为外力波及脑部,使脑组织受到震荡。最初可有数分钟的意识丧失。清醒后,对于受伤经过不能回忆,感到头痛、头晕,并有呕吐。经休息后,症状逐渐减轻,可不留后遗症。

(2)颅内血管破裂

小儿颅骨弹性较好,头部受外伤后,有时仅血管破裂而不发生颅骨骨折。当颅内出血渐多时,脑组织受压,可出现剧烈的头痛、频繁呕吐、嗜睡、昏迷等症状。受伤后可有昏迷—渐清醒—昏迷的现象。所以头部受外伤后,即便已清醒,仍需要密切观察,以免耽误治疗。

(六)眼外伤

急救方法

1.角膜异物和眯眼

沙子、铁屑等异物已嵌在角膜上,应迅速送医院处理。不得自己用针等锐物去挑拨异物,因为异物细小,需在良好的照明、严密的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方能防止损伤角膜和预防感染。

沙子、谷皮、小飞虫等眯眼,嘱小儿不要用力挤眼、揉眼,要安静地等着大人来处理。附着在眼结膜表面的异物,翻开眼皮后,可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去。

2.钝 挫

若被弹弓子打在眼上,被足球、土块、木块击伤眼睛等,可致眼钝挫伤。眼球受到撞击,会出现视网膜震荡、出血。应立即用毛巾冷敷,减少眼内出血,速送医院。

3.刺伤、划伤

被铁丝、小刀、毛衣针、树枝等刺伤或划伤眼睛,可使眼球部分破损或完全破裂。若完全破裂,可有眼内组织脱出 (最常见是深褐色的虹膜)。

4.酸、碱烧伤

火碱、石灰、硫酸等溅入眼内可致眼严重烧伤。一旦发生,要分秒必争,就地用大量净水清洗眼睛,自来水、井水均可。冲洗时,必须扒开上下眼皮,彻底冲洗,以免残留化学物质。注意不要让冲洗出来的水流入健眼。

5.鞭炮炸伤

逢年过节,由于放鞭炮,或生活在矿区的孩子偶尔在煤堆中捡到废旧的雷管玩耍,常因此引起眼爆炸伤。爆炸的冲击力对眼球来说往往是严重的震荡,并伴有穿通伤 (处理方法见刺伤、划伤的处理)。眼科医生曾多次呼吁,不要放鞭炮,放鞭炮有百害而无一利。

真题再现

异物入眼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

(江西省2016年)

①用力眨眼,利用泪水将异物带出 ②用手或手帕擦去异物 ③用温水或蒸馏水冲洗眼睛 ④翻开眼睛找到异物后用干净的棉签、纱布擦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育萃专家解析】C。发生异物入眼后,切勿用手揉擦眼睛,以免异物擦伤角膜。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先闭上眼睛休息片刻,等到眼泪大量分泌时再慢慢睁开眼睛眨几下,多数情况下,大量的泪水会将眼内异物自动地 “冲洗”出来。如果泪水不能将异物冲出,可准备一盆清洁干净的水,轻轻闭上双眼,将面部侵入脸盆中,双眼在水中眨几下,这样会把眼内异物冲出。

(七)小外伤

急救方法

1.擦 伤

可用凉开水冲洗伤口,涂红药水或紫药水,盖上纱布。特别注意脸上皮肤擦伤不要涂紫药水。

2.挫 伤

可局部冷敷,限制受伤的肢体活动。水调七厘散或活血止疼散敷伤处。

3.割 伤

可用碘酒消毒伤口,盖上消毒纱布,包扎止血。

4.扭 伤

初期应停止活动减少出血,采用冷敷,以达到止血、消肿、止痛的目的。经1~2天,出血已停止,可用热敷促进消肿和血液的吸收。

真题再现

幼儿在户外运动中扭伤,出现充血、肿胀和疼痛,教师应对幼儿采取的措施是 ( )

(河南省2016年)

A.停止活动,冷敷扭伤处 B.停止活动,按摩扭伤处

C.停止活动休息 D.停止活动,热敷扭伤处

【育萃专家解析】A。扭伤初期应停止活动减少出血,采用冷敷,以达到止血、消肿、止痛的目的。1~2天后,可用热敷促进消肿和血液的吸收。中药七厘散对外敷伤处有良好效果。

(八)溺 水

急救方法

1.抓紧水上的救护

2.救上岸后的措施

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内的淤泥、杂草,松解内衣、裤带;控水;迅速心肺复苏。

(九)煤气中毒

煤在燃烧不完全时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煤气中毒实际就是一氧化碳中毒。

1.症 状

中毒轻者,感到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全身无力;中毒重者,呼吸困难,最后不省人事;中毒者嘴唇、皮肤出现鲜艳的红色,这与其他疾病引起缺氧的表现不同。

2.急救方法

立即打开门窗或尽快将病人移至通风好的房间内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注意保暖,给病人盖好被子,防止受凉。

(十)误服毒药

发现小儿误吃了有毒的东西,或乱吃了药片、药水等,要立即催吐、洗胃,以尽量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

急救方法

1.洗胃的方法

病儿未处于昏迷状态,先让病儿喝些清水,再采用机械刺激的方法催吐。用筷子、匙柄或手指,轻轻刺激病儿嗓子眼儿 (咽弓和咽后壁),引起呕吐。反复喝水、催吐,直至吐出的全为清水,表明洗胃已较彻底。

2.兼有保护胃黏膜作用的洗胃剂

现场急救除可用清水洗胃以外,对一些腐蚀性较强的毒物,为保护食道、胃的黏膜,可使用面糊、蛋清、豆浆、牛奶等,既可达到洗胃的目的,又能保护胃豁膜。

若误将碘酒作为止咳药服用了,可用米汤洗胃。米汤中的淀粉与碘发生化学变化,可达到解毒的目的。催吐后,吐出像蓝墨水一样的东西,然后反复喝米汤再催吐,直到米汤不变颜色为止。

3.速送医院

若吃进毒物已过4个小时,毒物进入肠道,洗胃无效,或病儿已昏迷,应速送医院处理。

在急救的同时,要收集病儿吃剩的东西、呕吐物,以及袋内残留的有毒物质,以供医生检验毒物的性质,为进一步解毒、治疗提供依据。

(十一)烫 伤

烫伤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主要是接触开水、热粥、热汤、热蒸气等造成的。

1.烫伤分度

一度烫伤仅损伤皮肤表层,局部皮肤红肿,感到灼痛,没有水疱。二度烫伤伤及真皮局部除红肿外,有水疱,疼痛剧烈。三度烫伤伤及皮下组织、肌肉。

2.急救方法

①除去被高温液体浸透的衣物。如身上还粘有热粥等,要轻轻擦去。②一度烫伤可在局部涂一些灌油、烫伤油、清凉油等,一般在3~5天内可长好,不留疤痕。二度、三度烫伤,可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覆盖创面,不要弄破水疱,避免压迫创面,不可在创面上涂香灰等不洁之物,然后送医院处理。③若烫伤面积较大,病人烦躁口渴,可少量多次一些淡饮用盐水。

真题再现

中午进餐时,欣欣不小心被热汤烫伤了小手,教师首先对欣欣烫伤的小手进行处理的方式是( )

(江西省2015年)

A.冷水冲洗 B.肥皂水冲洗 C.擦药 D.毛巾包裹

【育萃专家解析】A。烧烫伤后,立即起了水疱并明显感觉疼痛者,属于浅度的,可以立刻用冷水冲洗伤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待疼痛缓解后,把衣物慢慢脱掉或剪掉,用干净的布覆盖创面再送往医院。

(十二)触 电

在家庭中小儿触电,常因为玩弄电器,湿手摸开关、摸灯口等引起。室外高压线落地,就会以断落处为中心,形成电场,在周围10米内都会使人触电,电压越大、离电线落地点越近,危险也越大。电闪雷鸣时,人在树下或高大建筑物下避雨,可能遭到雷击。

1.触电对人体的伤害

(1)局部症状

轻者感到发麻;重者可出现烧伤。

(2)全身症状

重者因电流通过心脏时,引起心室颤动,致使心脏停搏,呼吸骤然停止。

2.急救方法

(1)切断电源

救护者需冷静分析现场情况,选择一个安全的方法,既能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流,又保证自己不遭电击。比如,穿上胶底鞋、踩在干木板上等。首先要切断电源,如果电闸离得很远或一时找不到,可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绝缘工具把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挑开。

(2)现场急救

对呼吸、心跳已停止的触电者,应立即做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不可中断,直到送进医院。保护烧伤的创面,用干净纱布、被单等覆盖创面,待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十三)中暑、冻伤

1.中 暑

中暑由于阳光长时间照射头部,脑膜和大脑充血而引起。

(1)症 状

中暑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口渴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昏迷。

(2)急救方法

迅速将病儿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躺下休息;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上,多喝一些清凉饮料;可服十滴水、人丹。

真题再现

1.某个夏天,幼儿园陈老师带着班上的小朋友们在户外做游戏,在玩耍了一段时间后,班上的小明与敏敏突然感觉头晕、头痛、口渴、无力,并且大声哭泣。根据敏敏等小朋友的情况,最可能的判断为 ( )

(福建省2016年)

A.骨折 B.惊厥 C.晕厥 D.中暑

【育萃专家解析】D。幼儿中暑的表现为: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2.对于中暑的患儿,下列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

(安徽省2015年)

A.将患儿平卧,解开衣扣 B.用热毛巾敷患儿头部

C.在患儿太阳穴涂抹清凉油 D.给予患儿葡萄糖盐水

【育萃专家解析】B。对于中暑的幼儿,关键是要对幼儿进行物理降温,用热毛巾敷患儿头部,会使幼儿的体温更高。

2.冻 伤

冻伤是由于温度过低导致的皮肤损伤。

急救方法

(1)全身冻伤

急救的原则是保暖复温。

(2)局部冻伤

多发生在耳廓、手、足等部位,仅伤及皮肤表层,局部红肿,感到痒和痛。在冻伤部位可用白酒或辣椒水轻轻涂擦,再涂上冻疮药膏。重度冻伤局部皮肤呈紫黑色、肿胀,有水疱。应迅速脱离受冻现场,搬动时要小心、轻放,以免引起骨折,立即用棉被、毛毯等保护受冻部位,速速将其搬入室内,并及早地送入医院治疗。

(十四)咬伤、蜇伤

1.咬 伤

(1)蛇咬伤

蛇咬伤指被蛇牙咬入了肉,特别是指被通过蛇牙或在蛇牙附近分泌毒液的蛇咬入后所造成的一个伤口。

急救方法

①在现场,有时难以区分毒蛇或无毒蛇咬伤,可按毒蛇咬伤处理。

②阻止蛇毒扩散:用布带捆扎伤口上方 (距伤口5厘米),以避免蛇毒扩散。去除蛇毒应用清水或盐水冲洗伤口。用刀片以伤口牙痕为中心,划个十字切口,使毒液通畅流出,同时用手挤伤口。多次冲洗伤口后,将结扎的带子放松,速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③服解毒药:立即口服南通蛇药 (季德胜蛇药),同时将药片用温水溶化后涂于伤口周围。

(2)疯狗咬伤

被疯狗咬伤,狂犬病毒进入人体,会引起狂犬病。

症状

被疯狗咬后的伤口,与一般的狗咬伤并无区别,十余日、半年甚至一年后才出现症状,病儿主要表现为烦躁、惶恐不安、抽风。“恐水”为最突出的症状,饮水、见到水或仅听到流水的声音都可引起全身抽搐,故狂犬病又叫 “恐水病”。

急救方法

被疯狗咬伤后,立即送医院处理伤口;必要时注射狂犬疫苗。

2.蛰 伤

(1)黄蜂蜇伤

轻者只是伤口红肿、疼痛,伤重者尚有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黄蜂毒液呈碱性,可在伤口涂弱酸液体,如食醋。有气喘等过敏性症状,可服用扑尔敏、苯海拉敏等,并送医院治疗。

(2)蜜蜂蜇伤

蜜蜂毒液呈酸性,伤口可涂弱碱性液体,如淡碱水、肥皂水等。

(3)蝎子蜇伤

蝎子毒液呈酸性,可涂抹碱水。

(4)蜈蚣咬伤

蜈蚣毒液呈酸性,被蜈蚣咬伤应立即用淡碱水或肥皂水、石灰水冲洗伤口,然后涂上较浓的碱水或30%的氨水。

(十五)异 物

1.气管异物

小儿嘴里正含着东西,突然哭泣、大笑,就可能把未嚼烂的食物或含在口中的小物件呛入气管,形成气管异物。异物以西瓜子、花生米、豆粒、糖豆等最多见。

(1)症 状

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当异物进入气管,刺激黏膜,会立即出现剧烈的咳嗽。若异物较大,将气管完全堵住,会出现呼吸困难、憋气、面色青紫等症状。若异物较小,可能滑入右侧支气管内 (右侧支气管管腔较粗,与气管形成的角度较小),使右肺无法呼吸,出现呼吸困难。

(2)急救方法

一旦发生气管异物,要及时急救。救护者站在小儿的背后,搂住他的腰,用右手大拇指的背部顶住上腹部 (心口窝处),左手重叠于右手之上,间断地向上、后方用力推压,使横隔肌压缩肺,产生气流,将气管异物冲出。若病儿已昏迷,可采用仰卧体位,在其上腹部进行冲击性推压。经上述方法,若不能迅速排出异物,速送医院急救。

2.鼻腔异物

(1)症 状

鼻腔异物大多由小儿自行放入,常见的有花生米、豆类、小物件等。鼻腔异物可引起小儿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黏膜溃烂感染,引起鼻炎、流脓血。

(2)急救方法

刚发现小儿将异物塞入一侧鼻孔,可用手压住另一侧鼻孔,让小儿用力向外呼气,使异物随气流冲出;也可刺激小儿的鼻黏膜,使其产生喷嚏反射,将异物自行喷出。这些方法无效时,应送医院,用药物和工具取出异物。

3.耳外道异物

急救方法

(1)昆虫入耳

可用灯光对着外耳道口,诱昆虫爬出;或先用甘油、食油、酒精等滴入外耳道内,将昆虫淹毙,再夹取出来。

(2)植物性异物

医院处理。

(3)非生物类异物

医院处理。

4.咽部异物

急救方法

被骨头、鱼刺、枣核等扎在嗓子上,不能用硬往下吞食以求将异物咽下的办法。硬吞食物可能将异物推向更深处,若扎破大血管,十分危险;发生异物梗喉,要去医院处理。

真题再现

小明在幼儿园吃午饭时不小心被鱼刺卡在咽部,老师采取的正确处理方式是 ( )

(江西省2015年)

A.吞咽饭团 B.喝醋 C.及时就医 D.自然咳出

【育萃专家解析】C。

(十六)鼻出血

1.原 因

因外伤导致鼻出血;鼻黏膜干燥、挖鼻孔、用力擤鼻、鼻内异物以及感冒发高烧等均可引起鼻出血。

2.急救方法

安慰小儿不要紧张,安静地坐着;头略低,张口呼吸,捏住鼻翼,一般压迫10分钟可止血;前额、鼻部用湿毛巾冷敷;止血后,2~3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出血较多时,可用脱脂棉卷塞在鼻腔,堵塞紧些才能止血。若经上述处理,鼻出血仍不止,立即去医院处理。

(十七)晕 厥

晕厥是指因短时间大脑供血不足而失去知觉。晕厥常因疼痛、精神过度紧张、闷热、站立时间过久等引起。

1.症 状

晕厥发生前,多有头晕、恶心、心慌、眼前发黑等症状,然后晕倒,面色苍白、出冷汗,但很快能清醒过来。

2.急救方法

让病儿仰卧,松开衣领、裤带;清醒后,喝些热饮料。

(十八)休 克

休克是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严重表现。外伤大出血、频繁地吐泻、大面积烧伤、剧烈疼痛等都会引起休克。

1.症 状

病儿血压下降,脸色苍白,肢端发冷,不省人事。

2.急救方法

迅速将病儿放平,头部略低;注意保暖,速送医院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