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色语文尚“中”

本色语文尚“中”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教育是中国人作为母语学习的语文教育,语文课程从本质上说是母语教育课程。基于母语学习的视角,本色语文以尚“中”为理论基础,这是构建本色语文框架的三大理论基点之一。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语素文字,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存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从这个角度讲,本色语文所尚的“中”,主要体现在汉字文化的学习和汉语语感的习得上。

语文教育是中国人作为母语学习的语文教育,语文课程从本质上说是母语教育课程。就个人来说,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那种语言;就人群来说,母语则指有鲜明地域性的民族语言和方言。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无终南捷径,但有规律可循。母语教育也要遵循其规律,顺其道而行之。基于母语学习的视角,本色语文以尚“中”为理论基础,这是构建本色语文框架的三大理论基点之一。这里的“中”指的是我们的母语规律,即汉语规律。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汉语作为母语的语言特征、文化特征出发,自觉遵循母语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母语教学的规律,扎实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严格说来,母语与语文是有区别的,母语教育与语文教育也是有区别的。因此,这里的母语是一种泛指,是一种习惯上的称谓。这一部分论述的母语教育是一种狭义的母语教育概念,指本民族的语文教育,而且仅仅限于小学语文。

综观世界各国的教育,都把对学生进行母语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得好:“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12]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民族语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语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传承的需要。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即汉民族的母语。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语素文字,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存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作为母语教育,我们要教孩子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但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而且认同母语文化,传承母语文化,培养民族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

在全球化时代,在网络化背景下,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的母语教育虽然为国人重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母语教育存在的危机:语文的科学化程度不高,学科内涵并非十分清晰,谁都可以对它说三道四;语文的地位不妙,像一块“鸡肋”,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应试而学习,在高校则有被边缘化的倾向;语文教学出现了“失魂落魄症”:盲目跟风,为求新而求新,脱离生活实际,不遵循母语教育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曾大声疾呼:“语文教学必须回到现实,一言以蔽之——对学生进行母语教育!”[13]实际是要从事母语教育的教师深刻领悟语文的本质涵义,按母语规律来教学。

汉字具有图示性、表意性、艺术性、可感受性等特点,汉语也不像外国语言那样需要大量性属、变格等复杂转换,其自身特点非常鲜明:四声分明,韵语上口,奇特的方块字,灵活的构词法,词汇丰富多彩,语意丰赡粹美,有诗一般的意象,有中国式的审美……用一句话来说,博大精深的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钱梦龙先生认为,汉语是一种“人治”语言,不是“法治”语言,遣词造句主要依靠语感和对词语语境意义的把握。中国人写文章,即使不懂语法,全凭语感一样可以写得文从字顺[14]。从这个角度讲,本色语文所尚的“中”,主要体现在汉字文化的学习和汉语语感的习得上。

儿童母语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习得。习得是指在真实的语境中,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内化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王尚文教授说,语感是“一种基于先天基础又来自后天经验的直觉的语言知识”[15]。一般而言,儿童母语能力的获得有两个不同的阶段:1~6岁的学龄前儿童对母语口语的掌握基本是靠习得,他们完全处于母语环境下,模仿大人的语言,学以致用,在与周围人的生活交际中,在父母的示范和纠正下,在不断地倾听、表达、完善的循环过程中,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形成母语语感。7岁左右的学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接受正式、系统的母语教育,以书面语学习为主,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获得规范的语言运用能力。虽然有学得的成分,但毕竟在母语的环境中,除了课堂上的正式学得外,还可通过大量的读书看报、人际交往活动习得,习得依旧是获得语言的重要方式。如果说幼年时期主要是习得母语口语的话,那么学校语文教育的任务则更多的是使学生的母语水平向书面化、规范化、文学化的目标前进。

(一)在识字教学中学习汉字文化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并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一首意味隽永的诗。与“声入心通”的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一种“形入心通”的文字,能够见形知义,触目会心,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直观性。汉字字数众多,形体千变万化,但构字部件却有限。常用字中,义符不足200个,声符也只有400多个,这其中的不少义符、声符具有很强的构字能力,这就形成了汉字内部结构的系统性。既然汉字有如此鲜明的文化特质,蕴含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当然必须站在传承中华文明的高度,努力用汉字的特点教学汉字,努力发挥识字教学的文化功效。一是激发兴趣、唤醒内驱,通过揭示汉字本身携带的形象性、趣味性,化无意记忆为有意记忆,变抽象、枯燥的机械教学为形象、生动的有趣教学,让学生充满趣味地识记、理解,促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二是有意识地利用汉字内部的系统性,利用字与字之间在形义、形声、声义等方面的联系,加强梳理,精心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举一反三,降低识记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形成独立识字能力。三是充分利用汉语文化资源,充分揭示汉字包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底蕴,提高文化素养。上海曾经有段时间比较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两纲”精神。其实,中国人历来讲究“文道统一”,学“文”哪有不懂“道”的? 在我看来,汉字充满了中国人的文化和智慧,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浓缩的精华。让学生学好汉字、学好语文,本身就是“两纲”精神的最好落实。

(二)在读写实践中习得汉语语感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力、理解力,通过语言材料敏锐地感悟文本传递的思想、情感、知识等人文内涵。要按汉语规律教学汉语,注重诵读、吟咏、体验、感悟、涵泳、品味、咀嚼、揣摩等方式,积累语感经验,提高语文素养。

1.注重情感体验

学生的语感由学生自己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积淀而成,是学生“感”的结晶,而非教师“讲”的结果。故在课堂上教师要带学生走进文本,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动眼、动口、动手、动心,入情入境地与文本对话,体会文本的真情实感,感受语言文字的内蕴,领悟语言表达的奥妙。例如,如何理解《妈妈的账单》中的“0芬尼”:是妈妈不需要钱? 是妈妈不要回报? 是母爱无私? 还是母爱不但伟大而且无价?可引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内心需要出发,在讨论交流、情感震荡、心领神会中,达到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的理想境界。

2.注重诵读积累

传统吟诵是中国古代母语学习的一种读书方法,也是一种母语的习得方式。强调通过吟诵达到对文本的直接感知,强调通过诵读达到理解内容、积累语言的目的。虽然现代小学生以阅读白话文为主,但以读为本、“读”占鳌头仍然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不同的文体用不同的方式来读,白话文可采用朗读、朗诵的方式,古诗文可采用传统吟诵的方式,在声情并茂的朗诵声中,在富有音乐性的吟诵声中,用声音传达情感,用诵读积累语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演绎文本的内涵意蕴,读出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作品的意趣韵味,体会汉语独有的文字美、节奏美、音韵美。

3.注重涵泳咀嚼

阅读文本时,应该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言语经验,含英咀华,虚心涵泳,细心斟酌,用心品味。抓住好词佳句,推敲品析,领略情味,体会言外之意。遇到精彩语段,反复诵读,潜心揣摩,领悟文章真谛。通过反复涵泳咀嚼,将平面的语言符号转化为立体的鲜活意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内心视像。如阅读《小小的船》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坐在两头尖尖的月亮上,月亮是小小的船儿,云彩是荡漾的水波,小船在碧波中荡漾,星星在远处闪亮。此时学生脑海中形成的一幅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画面,正是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后的想象结果,在想象中理解语言,在想象中创造形象。

4.注重言语实践

习得的本质是实践,多读才会读,多写才会写。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语文读写活动,才能发展和提高读写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和分析课文说再见,要和做大量练习题、检测题说再见,要和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说再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写字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言实践的时间还给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大量输入语言;在表达中学习表达,练习输出语言。在阅读中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表达实践活动,获得深刻的言语运用经验。如教《月光曲》,不是为了讨论《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而是借助课文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在概括中学会组织语言;不是为了知道“事物”和“联想”这两个概念,而是在品读盲姑娘想象的画面内容后,尝试用“事物”和“联想”来进行表达练习。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最终形成敏锐的语感能力,这才是真正的遵循母语习得的实践性原则。

5.注重联系生活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语文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让学生认识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用语言表现生活。从语言学习理论的角度看,这些都属于母语习得。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走“大语文”的道路,立足课内,带动课外,把课外阅读、生活阅读等各类活动都纳入语文教学的范畴中。对小学生而言,一场体育比赛,一次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一节有意义的班会课,一次愉快的外出旅游……都是非常宝贵的语文学习素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学习素材,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母语环境中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表达情感,从而获得母语能力,提高说写水平。

[1] 吴忠豪.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8.

[2] 温儒敏.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1(1):77.

[3]陈红艳,廖银洁.专家倡导读经书称小学语文课本都是垃圾[E].http://news.sina.com.cn/s/2007 04 28.

[4] (德)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2.

[5] 王泉根.关于儿童分级阅读的思考与对策[N].文艺报·文学批评,2009.08.01(004).

[6] 沈大安.小学语文还姓“小”[J].小学语文教学,2009(7):卷首语.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8]温儒敏,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1~92.

[9] (英)S·皮特·科德.应用语言学导论[M].上海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12.

[10] 崔峦.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下)——在2006年春季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的讲话[J].小学语文教学,2006(Z1):6.

[11] 蒋仲仁.思维·语言·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9.

[12] (德)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52.

[13] 刘长久.语文教学要植根于母语教育的现实[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04):74.

[14]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钱梦龙与导读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6.

[15] 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