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造卫星威力大

人造卫星威力大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是在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当时共做了5颗样星,结果第一颗卫星就发射成功。“东方红一号”卫星反映中国当时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赢得了一片赞誉。

温跃杰

人造地球卫星指在环绕地球的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这句话可以十分简要地概括人造卫星的优势。

首先,人造卫星在轨道上飞行,对地球来说,它站得高、视场大,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用它来进行观察是非常有利的。根据观测对象和用途的不同,人造卫星可分成几大类: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侦察卫星等属于遥感卫星,空间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等属于科学实验卫星,还有通信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等。由于在地球大气层以外,天文卫星不受大气的各种干扰和影响,用它来观测遥远天体,要远比地面上看到的清晰。气象卫星和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主要用于观察大气、云团的分布和运动规律,并进行天气预报。地球表面70%的面积是海洋,通过海洋卫星观察海洋中的岛屿、鱼群、污染、潮汐等信息,也有很大的用途。资源卫星主要用于观察陆地上的森林、沙漠、农田、村庄、城市、河流等信息,也可以用于资源普查、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譬如,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中国国家领导人就利用遥感卫星的观测来评估灾情。军事侦察卫星则主要用于观测战场或敌情、侦察对方军事目标等。

其次,卫星还可以用于通信。与平常的地面通信相比,利用卫星进行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覆盖面积广、通信距离远、可靠性高、灵活性好和成本低等优点。通信卫星一般采用地球静止轨道,所以始终位于地球赤道上空的某一位置。目前,通信卫星已进入相当成熟的应用阶段,使用日益广泛,例如,传输电话、电报、电视、报纸、图文传真、语音广播、时标、数据、视频会议等。通信卫星也已用于国际、国内和军事等通信业务,同时开展了区域性通信和卫星对卫星的通信。卫星通信技术有很浓的军事色彩,它在战略通信和战术通信中占有绝对优势。

如果把轨道上的人造卫星用作一个主动发射信号的平台,就像地面无线电导航台一样,就可以用来导航。导航卫星通常发出一对频率非常稳定的无线电波,海上的船只、水下的潜艇和陆地上的运动物体都可以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电波信号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利用导航卫星进行导航是导航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突破,卫星导航可以覆盖全球,进行全天候导航,而且导航精度高。

此外,人造卫星所处的太空环境是一个微重力、高辐射的特殊环境,与地球上的环境迥然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种差异进行生物育种、材料加工等科学实验,往往会收到奇效。

人造卫星还可用于战场监视、导弹预警、国家安全等任务。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是在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当天北京时间21时35分,它从中国西北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3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东方红一号”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由此揭开了中国向太空进军的序幕。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当时共做了5颗样星,结果第一颗卫星就发射成功。

“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安装了一台模拟演奏《东方红》乐曲的音乐仪器,在地面上可以通过电波收听到这段音乐,这颗卫星也由此得名。由于这颗卫星运行的轨道较高,确保了它能长期不坠落,所以目前仍在太空中飞行。

“东方红一号”卫星反映中国当时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赢得了一片赞誉。国外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这颗卫星发射成功,“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体现了中国一直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