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韵味无穷的清茶馆

韵味无穷的清茶馆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吃与喝,是人生两大需求,而渴比饿更难受,故此旧京之茶馆多于饭馆,尤其是专卖茶水的所谓清茶馆,犄角旮旯,比比皆是。清茶馆的茶客,自清晨至黄昏,有如走马灯,你来我往,络绎不绝,至于那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茶腻子”,则终日泡在茶馆里,长时间占着座位,而善良的掌柜从不对其下逐客令,恪守和气生财之道,竟至于此。闻鸡而遛鸟者,作为清茶馆每天第一批顾客,给菜馆带来了繁荣和热闹,也为北京的民俗谱写了历史篇章。

周简段

老北京人最爱喝茶,更爱喝酽茶,尤其爱喝高级的“小叶儿茶”,这种足可以益寿延年的嗜好一代传一代,祖祖辈辈已经喝了七八百年,到如今,兴致丝毫不减。

北京这块福地,虽然不产茶叶,更没有杭州虎跑泉那样的好水,但是茶文化的韵事,确实丰富多彩。

吃与喝,是人生两大需求,而渴比饿更难受,故此旧京之茶馆多于饭馆,尤其是专卖茶水的所谓清茶馆,犄角旮旯,比比皆是。

倒退五六十年,北京城十分空旷,不像现在这样拥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于是所有的清茶馆都非常宽绰,桌凳疏置,空间开阔。大家伙你一壶“雨前”,我一壶“大方”,他一壶“毛峰”,闷透了之后才一碗一碗地细品,喝得踏实,喝得自在,喝得痛快,喝得够味儿,喝得肚子里空膛了,不用人催,自然四散,各奔东西。清茶馆的茶客,自清晨至黄昏,有如走马灯,你来我往,络绎不绝,至于那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茶腻子”,则终日泡在茶馆里,长时间占着座位,而善良的掌柜从不对其下逐客令,恪守和气生财之道,竟至于此。

闻鸡而遛鸟者,作为清茶馆每天第一批顾客,给菜馆带来了繁荣和热闹,也为北京的民俗谱写了历史篇章。这些鸟迷们涉足郊野遛早儿后,进城先奔茶馆,借以歇腿儿、喝茶兼赏鸟。此时不过清晨七时许,懒人尚在梦乡,而茶馆早已是炉火正红、水沸茶舒、清香扑鼻了。鸟迷们纷纷摘下竹笼的布罩,那百灵、红子、黄雀、靛颏儿等诸般训练有素的名贵小鸟,双双不甘寂寞,一块儿迎着朝霞,顷刻即仿效出喜鹊、山雀、布谷、大雁、老鹰、苇扎子以及伏天儿、家猫等十几套叫法,各逞歌喉,互不相让;其主人则互谈茶经、论说鸟道、叙述家常、评议时政,恬淡的心情,溢于言表。步鸟迷之后座者,是五行八作的工匠。这些人于茶道并无研究且不感兴趣,迫于生计,必须在上午八九点钟在茶馆聚会,各自沏壶茶慢慢喝着,肚子里没什么油水,因怕“水饱儿”后被茶涮得越发心慌,故只是小口儿小口儿地抿,一旦被雇佣,即弃茶扬长而去;倘无人问津,则耗至中午怏怏而回。午后的茶座儿,另是一拨人马,形形色色巧舌如簧的纤手,充斥着各个角落,一面大口喝着茶,一面交换着租赁、买卖或典押房屋的消息,或从事放高利贷的活动。亦有“打鼓儿的”小贩,把茶馆当作“攒儿上”(北京土语,即集散地),互通情报,以统一标准的最低的价钱收购某某户的旧货。

清茶馆的场面难以忘怀,清茶馆的招幌更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朱红的木牌,刻着毛尖、雀舌、龙井等茶叶名称,招牌下系着红布条穗,迎风飘扬,像凌空跳动的火焰,醒目,有画意,更有诗情,用它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新老茶客,虽无声而胜有声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