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暴见孟子”是《孟子》中的经典段落,内容以庄暴和孟子的对话为形式,孟子告诉君主仁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强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独具特色,显示了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作者并不是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而是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②暴以好乐③,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④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⑤?”
王变乎色⑥,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⑦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①选自《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第一版。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庄子。②语:告诉。③乐(yuè):《说文》:“五声八音总名。”《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礼记·乐记》:“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可见,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和谐境界的途径。④庶几:差不多。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⑤诸:相当于“之乎”,“之”是代词,代之前的“王尝语庄子以好乐”。“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⑥变乎色:改变了脸色。朱熹《集注》云:“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赵注则说是宣王恼怒庄暴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子。色,脸色。⑦直:不过,仅仅。
曰:“独乐乐⑧,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⑨,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王暴以好乐,暴未对也__________ (2)则齐国乎__________
(3)好世俗之乐耳__________ (4)疾首蹩頞而相告曰__________
(5)兄弟离散__________ (6)则矣__________
(7)今王于此__________ (8)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文:__________
⑧独乐乐: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前一个“乐(yuè)”是名词,指欣赏音乐这件事,后一个“乐(lè)”是动词,感到快乐。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⑨钟鼓之声,管籥(yuè)之音:这里泛指音乐。管、籥,两种管乐器,前者跟笛子相似,后者似是排箫的前身。举:皆,都。疾首蹙(cù)頞(è):形容心里非常怨恨和讨厌。疾首,头痛。蹙頞,皱眉头。頞,鼻梁。极:《通训定声》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引申为极致,极端。田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用野鸡毛,牦牛尾装饰旗杆。旄,牦牛尾。
(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译文:__________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王听到孟子说他喜欢音乐,就感到很紧张,认为孟子一定会责备他生活荒淫无度,从而影响国事。
B.古人讲究乐治,即音乐有助于治理国家。但音乐又分为“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先王之乐”才有助于治国。
C.孟子故意回避“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的区别,目的是让齐王得到一种心灵安慰,从而为他的说理铺路。
D.本文运用对比方式,为齐王描绘了两幅完全不同的政治画面,由此鲜明提出了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