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年龄段:幼儿园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
·参与人数:16人。
·渗透的科学原理或现象:磁铁具有磁性,有南北两个磁极指示南北方向,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特性。
·游戏目的: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磁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
一、游戏导入
目的: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了解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一)激发兴趣
出示装有磁铁的教具——兔子和老虎:看,老虎动兔子也动,老虎停兔子也停,兔子往后退,老虎居然也往后退。为什么老虎抓不住兔子? 这是怎么回事?
(二)认识磁铁
(1)老师展示兔子和老虎后面的磁铁:很早很早之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矿石,它有磁性,能吸住铁和含有铁的东西,所以就给它起了个名字:磁铁。
(2)你见过的磁铁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3)磁铁会互相吸引,可为什么老虎和兔子身上的磁铁不能呢?
(三)操作发现
(1)学生每人两块磁铁,请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发现问题。
(2)学生交流发现的磁铁特性。
小结:贴有同样颜色的两面碰到一起就会马上推开,不同颜色的两面碰到一起就紧紧地系在一起了。
(四)教师总结
原来每块磁铁的两端都有着不同的磁极,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N极和S极。N极是红色的,S极是蓝色的,一样的磁性如果接近就会推开,不一样的磁性如果接近就会紧紧地吸在一起。
二、游戏实施
(一)地点
学校操场或者大些的活动室。
(二)材料
(1)每个学生红蓝马甲一件(上贴N、S字母代表磁铁两极)。
(2)标明数字的翻牌若干。
(三)规则
(1)学生以胸前马甲的颜色为准,结合磁铁“同极相吸、异极相斥”的原理,根据口令,作出快速反应。
(2)游戏间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变换马甲的前后。
(3)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找到与之相配的磁极或找错的学生则停止游戏一次。
(四)玩法
(1)每位学生分别穿上红蓝马甲(有的红色在前、有的蓝色在前),按意愿站在圆圈上,手拉手顺时针转圈(走、跑均可——快慢速走、跑;弯腰下蹲跑等)。
(2)根据指挥者的口令,作出快速反应,寻找合适的伙伴。
“磁铁、磁铁变变变,2个朋友碰一碰”——即两名学生合作游戏,红蓝相碰。(可能出现的情况——面对面拥抱;背靠背;前胸贴后背。)
“磁铁、磁铁变变变,3个朋友碰一碰”——即三名学生合作游戏,红蓝红、蓝红蓝相碰。
“磁铁、磁铁变变变,4(5、6)个朋友碰一碰”——相应人数学生合作游戏。
“磁铁、磁铁本领大,连成一列长火车”——按照异极相吸的原理排列变成“车厢”。(也可以变换火车头,10人一组,两组比赛,比比哪一列“车厢”排的快。)
三、尾声环节
小朋友们讨论怎么才能按照游戏规则,较快的和伙伴们连成一排,如何较快的进行合作游戏?
(嘉定区南翔幼儿园供稿)
案例7《快乐的小磁铁》评析
游戏活动选取磁铁游戏中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内容,让孩子们模仿在不同数量的磁铁“连成一列小火车”的过程中,更好地感知磁铁不同磁极的连接方式。
一、提供适宜的道具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提供了红蓝马甲(上贴N、S字母代表磁铁两极),引导学生以胸前马甲的颜色为准,结合磁铁“同极相吸、异极相斥”的原理,根据指挥者的口令,在走、跑、蹲跑、跳跃等过程中作出快速反应,寻找合适的伙伴。由于马甲的前后是自由选择的,而且在游戏间隙可自由变换马甲的前后,为学生寻找合适的伙伴增加了趣味。游戏中出现了:面对面拥抱、背靠背、前胸贴后背等状况,孩子们的反应也随着游戏的熟练程度而提高。
二、活动具有挑战性
游戏中教师很好的选取了16个孩子进行集体游戏,其中一个孩子担任指挥,其余15名孩子在指挥任务下达后,随机按照“2块磁铁、3块磁铁、4块磁铁、5块磁铁……一直到16块磁铁”连成一列不同数量的小火车,游戏的难度不断增加,其中在“2、4”数量连成小火车时,需要把“指挥”也一同包括进来,才能正好组成相同数字的小火车。这其中学生不仅要团队合作找对人数,还要注意“S、N”极的相吸相斥,又要比赛看哪一组先完成任务,更包括孩子们的随机应变和同伴选择等,这是教师设计设计中教学智慧的最好呈现。
三、体验磁铁特性
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欢声笑语不断,充满了趣味性、运动性。大家必须注意力集中去寻找同伴,和着指挥的儿歌去正确判断与选择。
这个科学情景游戏,通过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运动中思考,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纲要》指出“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为了让学生认识磁铁,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可供运动的材料,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强调学生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