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十四节气与我同行”科普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我同行”科普活动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在学校里进行“二十四节气与我同行”科普实践活动,能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科学方法。可以看出,通过开展二十四节气科普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坚持长周期观测能力水平,宣传气象科普知识,继承发扬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一、活动目标

(1)有序、规范地指导学生开展分层学习二十四节气科普知识,创设良好的科普活动环境,营造学校二十四节气和生物环境科普教育氛围。

(2)让学生了解简单的观云识天气、测气温、风向及植物的始叶开花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3)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的作风,同时养成关注气象、关注节气、关注周围的生物环境、农事、自然灾害、健身及社会发展,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工具与材料

校园植物、绘画纸、笔等。

三、注意事项

在观察不同节气的校园植物时,注意安全,预防蚊虫的叮咬等。

四、活动对象

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五、活动地点

班级、校园、家庭和社区等。

六、活动内容

(一)“学一学”二十四节气基础知识

学习二十四节气关知识的活动,利用兴趣活动课进行分层学习,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类别,农业谚语,气象谚语,节气谚语,节气七言诗等相关知识。通过对节气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认识到二十四节气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与人类生活及防灾救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小班学习春夏秋冬四季景物;中班学习不同季节的气候现象;大班学习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一、二年级学习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和古诗等。

(二)“做一做”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并制作成自然笔记(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二年级)

(1)教师采集校园可观测植物,拍好照片,设计印刷好彩页,由各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也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图画和文字等)。

(2)教师对相关学生进行绘画指导。

(3)在每个节气开始之日提醒学生及时完成“自然笔记”并协助学生保管好“自然笔记”与相关用具。一年完整的记录结束后,将所有资料进行汇总整体。

(三)“背一背”节气歌、气象谚语,进行年级朗诵赛(幼儿园中、大班和小学一、二年级)

把收集到的节气谚语,节气歌,气象农业谚语,气象谚语,节气七言诗等,举行知识竞赛、节气谚语比赛、朗诵比赛,赞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的美丽景色。

(四)“唱一唱”四季节气歌(幼儿园中、大班和小学一、二年级)

(1)建议选唱曲目为《春晓》《采莲曲》《山居秋暝》《梅花》中的一首。

(2)教师利用唱游课、音乐课对学生进行歌曲教学和合唱指导。

(3)各班可根据歌曲内容自行设计动作和准备道具。

(4)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一次展示活动。

(五)“议一议”气温与动植物、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二年级)

气温与植物的展叶、开花,动物的出现和冬眠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 天气变暖和环境有什么关系? 它和人类生存有什么关系? 我们该怎么办? 可以做些什么?

(六)“画一画”我心中最美丽的节气图(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二年级)

1.书法作品包括硬笔(铅笔字、钢笔字)和软笔

书法作品书写内容要求选自二十四节气中句式工整的谚语与古诗等。

2.绘画作品以国画和儿童画为主

绘画作品所画内容需与本次活动主题相关,可以是节气的标志性景物、传统活动等,也可以是学校开展二十四节气相关活动的写照。儿童画作品单幅大小一般为4K铅画纸;在作品背面左下角注明班级、姓名、作品名称。

七、活动评价

(续表)

八、活动拓展与延伸

可以在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中组织参观气象局等单位,进行参观学习等。

九、参考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历史上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在古代,通常将冬至到夏至之间的时间段(约365.25日),分割为24段,每段起始于一个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署、大署、立秋、处署、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二十四节气民歌

打春雨惊田,春分清谷连。

立夏满芒种,夏至二署还。

立秋署白露,秋分寒露降。

立冬两场雪,冬至寒又寒。

农谚

另外关于节气,我国自古以来也流传了很多农谚,比如: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

山黄石头黑、套犛种早麦;

小满前后、安瓜点豆;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雷打秋,冬半收;

二八乱穿衣,春天后母面;

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妇,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童谣

立春:东风解冻鱼上冰。

雨水:冰雪融化桃花开。

惊蛰:草木萌动鸿雁来。

春分:芽茶播种燕飞舞。

清明:细雨放飞柳飘絮。

谷雨:雨生百谷春盎然。

(嘉定区叶城小学供稿)

案例7《“二十四节气与我同行”科普活动》评析

二十四节气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是以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在学校里进行“二十四节气与我同行”科普实践活动,能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科学方法。

在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一起收集二十四节气农谚、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的诗歌、古诗,进行朗诵比赛;围绕二十四节气分年级进行各种有趣的儿歌、诗歌、趣闻,知识竞赛等活动;认识二十四节气中的农作物及各节气植物,学习做植物名牌并坚持记录自然笔记。特别是在自然笔记活动中,孩子们用画笔不断讲述、聆听、传递更多精彩的大自然故事,这些“故事”与二十四节气中呈现的内容一一吻合,让学生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自然笔记”乐趣,启发创作热情。不少学生在学会拍照或绘制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自然笔记”后,还主动找老师和家长咨询各种问题,他们都表示认识了更多不同节气的动植物现象,就像有了更多的朋友一样,开始越来越多地了解了大自然,对于大自然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可以看出,通过开展二十四节气科普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坚持长周期观测能力水平,宣传气象科普知识,继承发扬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通过本次活动,促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的作风,同时养成关注气象、关注节气、关注周围的生物环境、农事、自然灾害、健身及社会发展,提高社会责任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