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科学探究活动主题选择的原则

儿童科学探究活动主题选择的原则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性原则是探究活动的灵魂。儿童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应选择基本的、具有代表性的科学知识,才能够促进儿童对科学知识概念的理解、方法技能的掌握、观念态度的转变。让儿童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儿童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实践性表现为儿童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儿童科学探究活动内容的设计可以让儿童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和了解科学问题,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操作解决。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探究活动的灵魂。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选题要符合科学标准,选题的依据要具备科学原理,没有科学错误。活动主题内容的科学性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有关科学理论,内容的来源要有科学依据,不能脱离客观规律进行凭空想象和猜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也日益加快,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在人类的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新的科技发明不仅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给我们的精神生活也带来越来越大的冲击。

儿童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应选择基本的、具有代表性的科学知识,才能够促进儿童对科学知识概念的理解、方法技能的掌握、观念态度的转变。应尽量选择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内容进行活动,有利于引导儿童初步形成一定的科学映像。

(二)探究性原则

探究作为学习的一种特征,伴随着学习的过程,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充分体现了一种兴趣、好奇心、求知欲。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让儿童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儿童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性原则要求为儿童提供具有科学教育特征的探究环境,引导儿童在与这种特定的环境互动中,去表现自己的认知,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科学的情感和方法,这种探究过程往往具有儿童的不确定性、粗略性和独特性。

(三)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是科学探究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儿童可以根据活动主题的要求,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特点与进程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应当提供一些能够支持儿童自主探究和自由发现的物质和材料,支持儿童探究物体和材料的物理特性、相互关系以及有趣的科学现象。还可提供适宜的工具支持儿童使用工具进行探究鼓励儿童进行观察、测量和分类活动。例如:中班的“有趣的叶子”,冬天来了,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户外收集散落在地上的不同的树叶,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小组采集或者收集的树叶的外形,了解树叶的特征,激发观察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四)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儿童从出生之日起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大自然及周围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最容易引起幼儿的探究热情,激发幼儿的探巧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儿童在大自然和大社会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问题。主题活动的目标要紧紧围绕着激发儿童探究热情,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注重幼儿的亲身参与真实体验。例如:大班《秋天的树叶》,活动前让幼儿收集树叶,活动中回忆几种常见的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名称;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了解秋冬季落叶树要落叶,常绿树不落叶的常识;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激发幼儿观察大自然变化的兴趣。

(五)可行性原则

要从实际出发,选择的主题内容要符合儿童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实验设备条件,可行性包括两方面:选择的科学探究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儿童完成该探究活动内容研究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儿童在探究过程中所生成的知识只是对其自身来说是新知识,但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可能已经是一种共识了。抑或说,儿童探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深奥的科学定律,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从自身的角度理解这个世界或自我。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儿童的探究可能更多地停留在描述的阶段。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思维水平,活动内容应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选择直观、有趣、有创意、形式新颖的活动主题内容,引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科学探究指导上遵循由内涵到外延的方法。

(六)开放性原则

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究性决定了探究活动内容和探究活动过程的开放性。从探究活动的地点来看,活动可以在学校内进行,可以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但更多的是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走向社会。从探究活动内容来讲,可以是课本内容的延伸,但更多的是到大自然、野外或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实践、分析、探究。从指导教师来看,可以寻求教师间的合作。应注重儿童科学探究指导教师团队素质的培养,可定期举行科学研讨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讲授、示范,搭建一个开放的学习、沟通和分享的平台。

(七)实践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儿童天生好动,好奇心强,总想对感兴趣的事物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实践性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特点。实践性表现为儿童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儿童科学探究活动内容的设计可以让儿童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和了解科学问题,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操作解决。在实践中操作正是让儿童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儿童积极主动性的一种先试后讲的方法,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探究的过程中,儿童能够主动的提出问题、大胆推测。在儿童推测时,教师要肯定儿童的回答,并积极调动儿童的原有经验,支持和鼓励他们的猜想和假设。要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想法动手做,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指导儿童把握好记录的时机和内容,培养儿童尊重事实的科学素养。同时还要让儿童学会表达与交流。表达与交流在探究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儿童通过组织自己的语言,设法向他人说明自己的想法,是培养思维的重要过程,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儿童依据事实得出结论,并对比前期的科学猜想,形成解释,获得知识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